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德万能论与道德无用论代表两种对传统道德权威不同的审视结果。由于政治权威对道德领域的渗透 ,道德权威变质为一种权威道德。政治权威树立道德权威的过程 ,抹杀了个人的理性精神。现时代道德权威的全面缺失 ,呼唤树立一种新道德权威。这种道德权威应从人们普遍遵守的道德底线出发 ,注重培养人的自由观念、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 ,并遵循人道原则、公平原则和进取原则  相似文献   

2.
"最美现象"美在朴实无华的道德关切、美在真挚无悔的无私奉献、美在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当今社会出现的"最美"现象,折射出国人道德审美取向的生活实践转向。这种转向所表征的道德文化现象其实是人向自身回归的一种必然现象,是社会常态化道德生活的反映。这种转向的内在机理在于人的理性本质与社会本质与当前社会道德实践的契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应坚持立足现实与科学引导相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积极倡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以及制度保障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危机是社会现实危机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传播形式,它包括酝酿、发展、爆发三个阶段.网络舆论危机道德层面的主要表现为舆论内容的非道德性与舆论评价的非道德性.就其危机生成的原因,从道德层面分析主要包括网络道德虚拟性、媒介的价值偏好、网络道德规范的滞后与公众情感的偏执.网络舆论引导应该坚持舆论主体的主体性原则,现实社会“良序”道德的指导原则,以及理性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4.
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是构建当代中国价值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我国当前令人堪忧的道德问题的紧迫需要。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它的历史资源。当代中国道德规范体系是一种以和谐主义为价值取向和核心内容,以共赢、公正、负责为基本原则,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敬畏、永续为基本规范,以“义”、“忠”、“孝”为基本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构建这种道德体系亟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道德观念,特别是破除国家是道德立法者、人民是道德守法者的观念,确立所有道德主体都既是道德立法者又是道德守法者的观念;破除道德意味着自我牺牲的观念,确立道德是有利于人更好生存的生存智慧的观念;破除个人与他人、个体与整体在价值上相互对立的观念,确立他们可以实现价值共赢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合作民主制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西方民主制度基础的社会契约理论的前提和社会契约概念本身,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被作为典范的西方民主形式也有不当之处,并且社会契约理论无法与非西方的文化传统相融合,难以在非西方的社会中茁壮成长。针对这种局限,需要对民主理论加以拓展,建立一种更为本质的新民主理论,即以"先在合作"观念为核心的"合作民主制"。合作民主制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它包括六条基本原则,即:权力限制原则、无预设自主选择原则、个体平等原则、利益共享原则、拒绝暴力原则、服从理性原则。从合作民主制理论的逻辑来看,在绝对权力所主导的政治形态下,走向民主必须要经历一个道德的重建期,这可以为当前我国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影响与现代需求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法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观念、精神和价值体系。而这种观念、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形成渗透着它所孕育其中的社会道德价值。道德、经济、传统文化及旧的法律意识无不影响、制约着法律的发展。面对社会转型的时期,要以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的法律价值,以尽快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迫切需要调整传统道德和道德观念,重新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道德建设、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的重新构建,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其自身的价值预设,这种价值预设需要道德原则的引导。伦理作为一种软约束力量,对个人与群体的作用效果显然是不够的,它缺乏强制性。把相对抽象的伦理要求、道德命令具体化为群体成员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可操作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形成一种伦理制度,它就具有群体性、他律性与强制性的特点。因此,从道德这一维度入手,我们需要重新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伦理基础,这种伦理基础就是以教育公平、教育正义原则为圭臬,以人道主义与共享原则为内容,以个性发展原则为最终目标,这些原则的和谐统一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伦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文化视野下道德教育的信仰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信仰位于道德结构的上位,是统辖道德方向和价值取舍的精神内核,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蕴。文章指出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道德信仰的缺失,在文化视野下重构道德信仰,为道德信仰寻求深层次的文化根基,是当代道德教育的出路之一。因而,建立科学的理性、开放的理性和有限的理性,树立科学的文化观是信仰重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今道德文化的践行面临着道德主体的困境,从而使个体行为所实际遵循的道德规范与社会倡导的价值观相距甚远。没有主体对道德积极的评价、选择、批判和扬弃,就必然导致传统道德相对于现实生活的滞后,只有在主体的内在价值支撑下,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才不是外在的、异己的力量,但是对于有理性、有思想的现代人来说,道德原则的接受和道德规范的选择并不是一种外在强压就能直接实现的,它既要求道德本身的内容要合乎人的需要,又要求其为主体践行道德提供正义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基本规范之一.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中的精髓,对于加强以"诚信"为中心的行政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代教化的源起及其德育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化是德育的职能,德育的教化职能源起于汉代.为巩固统治,汉代的儒学之士认识到教化的治国地位,说服了汉王朝的统治者设立太学、地方官学,招收学生进行教化,并且把教化作为德育的一个根本的职能.教化超出了先秦道德教育的界限,德育从此被赋予了政治的内涵,与巩固稳定的政治联系起来,进入了政治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对霍克海默、阿多诺而言,启蒙的辩证法就是理性历史的辩证法。而对康德而言,人类理性的再次觉醒就是启蒙。可以说,整个近代西方的启蒙运动都是理性再次觉醒的过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以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为动力对启蒙以来的技术理性主义至上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进而得出结论:那就是神话就已是启蒙,而启蒙却倒退成为神话。启蒙精神不仅包含着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过程。同时也包含着由文明再次进入野蛮的退步过程。这就是神话与启蒙相纠缠、文明与野蛮相伴随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的演讲里阐述了学者的三种追求:信仰、理性和道德。对学生的培养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忠于自己的信仰;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形成批判的意识;教育者要养成学生在专业上追求卓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老子"道"的理论基础上,荀子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概念,"理"."理"的出现,表现了先秦思维方式,由混沌整体多元向秩序整体多元,由粗略模糊思维向精确理性思维,由缺乏学理分工向科学门类划分发展的重大转折.但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是荀子的思想成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在《理查三世》和《麦克白》这两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屠夫”形象——理查和麦克白。本篇通过分析他们野心形成的内在根源和个性特征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两个“屠夫”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伦理道德虽然不是确定的制度安排 ,甚至不是“成文法”,但在现代市场经济运作中 ,伦理道德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在支撑和外部功效的意义。本文从均衡理论和诚信与成本视角 ,论证道德虽非法律 ,但为交易主体提供了无偿担保 ,降低成本 ,提高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家庭责任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责任。然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部分家庭责任承担意识也出现了缺位的现象,如表现为行为监护权的忽略等。造成家庭责任缺失的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家庭教育的片面,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会环境对家庭的影响及受教育者个体对家庭教育的排外,同时,家庭教育独立于学校和社会之外,家庭与学校社会相互脱节也是造成家庭责任缺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第一篇探讨女性对婚姻、爱情认识的小说。在此,分别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扼杀爱情的因素的透视,来探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所反映出来的爱情与道德。  相似文献   

20.
建立网络伦理学 加强网络道德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特网对伦理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伦理学已涵盖不了虚拟的网络社会.在不道德行为大肆泛滥因特网的情况下,我们常常因缺乏有效对策而陷于被动.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网络伦理学,加强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用社会主义道德占领网上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