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栩  于渤 《学习与探索》2012,(8):106-108
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成果数量很多,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非常低。中国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主要受转化主体、转化技术和转化环境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体因素、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成本和预期收益因素。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转化途径为突破点,提出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促进科研导向市场化、增大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等对策建议,对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知识传授和科技创新的中心,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责任,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来源地之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的建设关系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与质量。该文通过阐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各方面的重要作用,梳理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相关因素,为有效实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开展科技成果评估,是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科学评价观,综合运用项目管理、成果评价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合理地将科技成果评价向成果评估、成果转化等方面延伸,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实施的效率.开展科技成果评估要从成果自身的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评估、验收评估、产业化成果评估、成果转化价值评估四个方面的不同需求,通过科技成果评估的实践操作,筛选和确定科技成果评估指标及权重.从实务和应用的角度出发,设计满足科技成果市场化过程中各种不同需求的评估指标.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索建立一个涵盖验收评估、成果水平评估、成果转化评估等内容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为不同目的的科技成果评估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DEA方法研究1999-2008年我国27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发现,虽然企业和国家不断加强科技投入,但近年来转化的平均效率是下降的,全国范围的转化前沿面倒退,各省份之间的差距缩小.东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在全国范围内领先,但效率的衰退程度也是最高的;中部的平均效率最低,但衰退程度最小;西部的平均效率和衰退程度居中.鉴于此,我国在今后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必须进行有针对性地研发、形成典范效应、做到产业配套发展,并统筹区域间资源分配,才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中,关于国内政治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考察了国内外学者对国内政治概念的界定,并分析了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等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基地,而科技成果转化是职业高校与经济社会接轨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现状,并根据存在的总体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教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导向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应...  相似文献   

7.
《探求》2017,(6)
得益于高校不遗余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美国加州是当今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加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看,一是以加州大学系统为代表的创新导向,二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创业导向。对比来看,广州有雄厚的科研资源基础,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议统筹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广州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入考察了北京地区科技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其最大优势是科技资源总量巨大、质量上乘,突出问题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偏低。经过分析,本文认为企业未能成为科研创新主角、制造业规模偏小、第三产业不够发达是影响北京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国内有关道德利他现象的研究已经在诸多的理论层面和实践领域展开。从研究主题的角度,呈现出基本理论、影响因素和促进策略等九个主题交相辉映;从发展脉络的角度,表现出相关理论、影响因素和个案研究等七个方面有待改进。日后将会在道德利他的理论研究和个案关注等两个层面出现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培训迁移理论,构建影响新入职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指标体系,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类挖掘指标间的交互作用及对培训实效性的总体影响,借助回归系数改进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权重,分析影响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从实证结果来看,培训迁移氛围是影响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学校对师资培训的重视程度、能够提供的培训成果转化平台、务实高效的培训组织、规范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等因素,对培训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出口结构不断变化,在影响我国出口结构的众多因素中,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汇率弹性角度来探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我国出口结构的影响机制,发现人民币升值能够优化我国的出口结构,并基于1993年到2010年数据,实证分析世界收入、国内收入、产业结构、人民币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于我国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收入、人民币汇率、产业结构对于我国出口结构有正的促进作用,世界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出口结构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国锋  马金华 《创新》2012,6(2):56-58
近年来,地方投融资平台问题备受关注,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从理论方面对国内地方投融资平台研究相关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大学生就创新创业,教育部鼓励“优先向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转移高校的科研成果”,这项政策本该成为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但由于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比较少,效果并不明显。只有对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深刻研究二者的互融互促,才能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双创"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为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我国应建立起由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家庭构成的四大保障主体和由"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转移转化平台、科研项目构成的四大基本要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推动"双创"教育完整体系,以推动高校"双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的《2015年世界人文学科报告》是对全球范围内人文学科的情况进行评价的初次尝试。作者的理论思路为:基于最基础的人文学科的概念、范畴以及性质和作用研究,以人文学科的"内位"研究和"外位"研究作为分析重点,以比较人文学科传统和现代的发展作为研究框架,兼顾跨学科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且将影响人文学科发展的社会因素和资金支持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再将人文学科的基础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该书的理论前瞻性特色非常突出,主要包括:描述比较视角下的学科主题定位,突出数字化人文学科的发展前景,探索人文学科的转化渠道。  相似文献   

16.
1972年2月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对西方国家形成了很大的震动。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美关系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迅速发展,而是在解冻与建交之间长期徘徊。其原因是这一时期中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进程造成了复杂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个时期,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变化对中美关系的严重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国内政治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局稳定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变化 ,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力 ,也是目前企业摆脱困境 ,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关键环节。要善于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掌握核心技术 ;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要完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吉登斯的本体安全理论以挖掘个体存在于社会的心理需求来揭示自我与社会的本质关系。本体安全理论介入国际政治研究是国际政治社会学回归的一部分,其研究主体从国家到个体,研究范围从国际到国内,研究内容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恰好符合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现实特征。国际政治本体安全理论的本体论相对灵活,它以行为体的本体安全需求作为理论假设,并强调社会实践与规范对个体塑造自我认同的影响,同时也探究社会认同动员中隐藏的物质与权力因素。本体安全理论介入国际政治研究的这些创新价值,使课题研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西方进行谎言研究已经超过30年.为了揭示说谎的心理过程、谎言识别技巧、影响谎言识别的因素等,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若干理论假设和理论模型.本文介绍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泄露理论、信息操控理论、真实监控理论、人际欺骗理论、谎言过程模型、激发一决定一建构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层次分解和统计分析方法,从地方政府竞争研究的总体概况、内容、方法、局限等四方面,系统梳理了二十年来国内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成果。从文献属性、研究者所属领域、研究态势等方面对地方政府竞争研究作了总体介评;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次论述了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内容,并重点从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外延、影响、策略等微观层面加以细化;从研究视角、理论支撑和分析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些年来国内研究者是如何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的;并从研究视角、研究假设、分析方法等三个方面指出国内研究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