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面向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产教联合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产教联合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引入案例化与项目化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产教融合协调育人机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工程经验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采取多元化学业评价模式,促进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相关改革措施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快速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人才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既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生产一线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该文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以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立足交通强国战略,分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从管理机制、保障体制、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培训机制、教师国际化培养、教师深入企业、企业技术专家进课堂、教科研并行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索和研究交通类应用型本科高校所需要的专业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4.
崔刚  陆勇 《社科纵横》2012,27(12):146-148
地方工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现工程师职业对工程教育在工程素养、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要求;培养目标定位过程中,要注重地方工科院校的地域性、工科性特点,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按照“立足地方、依托行业、面向企业、凝练特色”的原则,构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6.
7.
8.
基于产教融合视域,深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不仅是提升职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迎合市场用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难题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该文围绕新时期的企业用人需求,在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的前提下,分别从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行项目式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开发云教材、打造“1+N”教师队伍等方面,总结了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策略,为培养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过程,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职业教育的教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更要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探索的方向.该文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提出一些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希望对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趋势.为实现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很多高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建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然而,现有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校企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为此,探讨了产教融合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机制,通过校企课程的融合、师资的融合、资源的融合,实现科教融合...  相似文献   

11.
学分外包,作为校企合作一种新策略,由于操作路径简单清晰,能落实得更好,对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有比较大的帮助.学分外包作为弥补校内教学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实施时要慎重确立外包课程、选择外包企业,与企业谈判、合同签订,实施过程监控,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质量,并对整个外包工作进行风险把控,以确保这项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进,河北工业大学对产教融合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该文从产教融合的意义、车辆工程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势、车辆工程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探索与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产教融合带来的影响,发掘产教融合对经济产业和高等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为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个性发展和多路径成才等问题,该文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按类培养、按需成才”育人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大数据技术专业“四方聚力、四维聚焦、分类聚向”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园区、企业、学校四方聚力,构建新课程体系、新实践教学体系、新育人平台体系和新师资队伍体系,形成体系支撑链;共建实践平台、科研项目、课程资源、师资资源等育人资源,形成资源保障链;实现分类培养、精准聚向育人,推动专业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化工专业综合设计实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建设,开展微视频录制,拓展实验和仿真实验开发,建立一套集线上资源、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课程考核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为一体的信息化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工程素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化工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今,现代高校亟须培养达到高质量标准的高新人才。高校应进行改革,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要能够肩负重任,承担地区产业振兴责任。该文以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信系教学课程为例,基于高校教育现状,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展开研究,分析传统教学内容、模式和考核标准,挖掘教学的优缺点,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提出关于教学内容的授课方案,针对各地区学生存在的差异制定弹性化教学方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实践环节,希望可为电子信息类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我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要求与目标.该文以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为着力点,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的管理、运营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社会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术且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人才。然而传统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所开设的专业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基于该方式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人才与当前的产业需求不适应,学生不具备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较难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该文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方式,密切结合产业需求,校企深度产教融合,以学科竞赛为基础,建立基于学科竞赛的产教融合创新环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类人才。  相似文献   

19.
“双高计划”引领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该文在分析“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的意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有利于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从而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当下产业链的变革需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应基于产业链的特殊属性,合理调整人才链的要素配置,促使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并深度融合。该文主要对产业链、人才链的内在机理开展了剖析,并在职业院校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职业院校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方法与路径,切实改变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人才链和产业链分离的状况,为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