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器人技术基础是面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与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机电一体化能力培养的重要专业课程,能够有机地将机器人数理知识与工程实践联系到一起,具有理论与实践并举的特色。然而,经过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发现现有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跟随机器人专业最前沿的发展轨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进。该文详细论述了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课程进行改进措施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措施很好地明晰了课程培养重点,能紧跟机器人前沿热点,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并使考核方式得到了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内容广、知识"碎片化",学生对专业缺乏系统认知的问题,建设相应的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团队依托南京医科大学丰富的医学资源,遵循生物医学工程"医工结合,贴近临床、注重创新"的发展思路,构建了《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课程.课程结合前沿热点、开放性项目提高挑战,无缝链接课程思政.开课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依托本课程孵化的项目,医工融合度高,在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3.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学生毕业前需要学习的最后一门实践课程.该实践课程的目的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将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技能融合起来,完成一个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与研发.在新工科背景下,该文通过对传统通信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工程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方案.通过加强与地区行业、企业协作,构建校企合作的工程训练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强化工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技术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实施"基础—综合—系统—创新"的培养体系,才能不断满足社会需求.针对目前高等院校机器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方案.通过对机器人工程课程的发展现状、课程构建以及相关探索进行分析,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立足新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建立基于移动机器人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经,但是“专创融合”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难点。为探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该文以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以促进专业层面上“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感知与交互技术是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该文介绍了课程的内容框架,分析了课程特点,并结合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思考.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理论基础的构建,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  相似文献   

7.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有助于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建筑设计中的结构原理、结构形式。然而,由于建筑学的学科培养体系缺乏完整的数理知识培养内容,因此,学生对于结构知识存在认知上的缺陷。该文从学生、教材及教师三个层面分析建筑结构选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建筑学专业背景与教学目标,提出优化教学内容的相关改革探索,使学生能够在建筑设计的课程与实践中,合理地考虑并应用相关结构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经济时代,人才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工科高校是新工科教育的主要基地。该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融合为例,建立智慧教学平台,研究线性累加式岗位知识和技能教学融合。通过专业课程融合教育教学,学生可以成为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装备、系统管理领域从事设计与生产、调试与运行、检修与维护、技术研发及改造、自动化系统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9.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专业人才缺乏,加强工业机器人技术类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采用“四维导向、五阶能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模式,解决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强,缺少跨学科、跨专业与工业机器人新技术融合,缺少教学资源,难以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等问题,并总结了该模式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该文探讨在物理化学的教与学过程中,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度学习体验环节,鼓励学生与教师、同学、教材之间建立关系,帮助学生学会排除学习障碍、获得学习资源的方法,从而满足学生课程学习、专业选择和成长的需求。这些方法具体包括:在教师层面,应以学生为中心,可实行课代表轮换制、专业介绍等措施增进师生交流,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在同侪激励上,笔者组织多种形式的习题讲解、物理化学知识竞赛和考研交流活动,采取课前趣味提问法等,促进学生在知识层面上的沟通;在教材层面,鼓励学生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行知识细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柔性制造系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典型应用,它涵盖的学科知识广泛,应用的制造技术集成度高,涉及的加工工艺新颖.工程训练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工程知识、感受工程文化、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劳动素养.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柔性制造系统加入工程训练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工程文化的体验、更先进的制造技术的训练、更坚实的学科竞赛的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在当前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格外关键.另外,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的建设也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劳创融合指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该教学理念将专业教育、劳动教育“、双创”教育三者结合,构建科学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理念,在专业课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呈现语言文化知识,依托作业设计提升交际教学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职业人文素养,结合劳创精神传递价值观念。该理念以生成性和指导性教学策略为依据,使用成果导向、项目驱动、体验引导等教学方法,将劳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从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四个层面逐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法,虽具有一定的学科局限性,但在医学专业教育中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而言,完全照搬CBL教学法容易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产生影响。该文进一步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化学设计改进了CBL教学法,并通过实践将CBL教学法和课程思政进行了融合,在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取得良好成效。运用多维度评价体系,在教学导入、教学过程、应用迁移等方面进行考查,结合OBE工程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物生产技术是高职院校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专创融合”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该文以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实践“‘双创’+专业”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对作物生产技术课程建设的升级、课程结构的改造、课程内容的扩展、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升现代农业创客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专创融合”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内诸多大学工科专业建设的目标之一。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特点是有许多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使学生觉得学习难度大,导致学生对本课程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如何促进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体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教学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该文提出重塑课程内容、利用MOOC资源、增加课堂模拟仿真、融合课程思政等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加教学活动的互动,扩展知识面,增加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质量强国、质量强桂背景下,质量人才培养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该文针对新型交叉学科专业——质量管理工程培养目标定位难、课程融合与协同性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基于质量人才岗位需求覆盖行业多、范围广的特点,以产业学院建设为依托,构建“1+3+1”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以质量管理、质量工程为本,电气、机械和食品3个工程应用,配以标准化工程微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的“2+3+1”应用型课程体系。同时,打通课程与产业链,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胜任力为目标,共编应用型课程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并拓宽行业实践,探索并实践“1+1+N”模式下的应用型质量人才培养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围绕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山西能源革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按照OBE工程认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融入创新创业学分,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基于学习成果导向(OBE)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完善从专业认知、课程实验实训到综合设计、专业实践的多层次、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等,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的高度融合,并逐步构建“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创融合”背景下,将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入机器人综合设计课程中,形成创新教学模式。按照“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标准,对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模式、评价与考核指标进行改革。该文介绍了以六轴机械臂为案例的教学实施过程,并指出该教学模式的反思方向,肯定了该模式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互联网+教育”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构建课程教学新形态已初见规模,进入新的阶段。从“内生变量”层面解读,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庞大的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该文以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课程教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趋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机器人工程学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为例,该文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创项目和竞赛为牵引的项目式混合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行以成果为导向的过程化、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方法,构建“课程+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科创成果,并助力教师的科学研究,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