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金融危机与银行体系脆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金融市场的一些经济体发生的金融动荡呈现了一种现代新型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即货币和银行危机相伴发生。大量研究表明,尽管各国或地区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但任何一个经历了现代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爆发前都存在不完善的银行体系。这些国家都面临着银行业重构的问题。中国尚未发生显性的银行危机,但是银行业的脆弱性也同样存在,面对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国强化银行业的竞争力比金融自由化本身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以来,亚洲一些国家爆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金融危机,在其金融市场崩溃和巨额呆账、坏账显现的背后,金融中介对企业的无效监控暴露无遗。分析表明,我国金融中介的潜在问题在内容与危机国家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在程度上也不亚于它们,那么金融危机是否会在中国重演?笔者认为,与危机国家不同,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而且对外资本账户仍是关闭的,这为我们提供了相当的时间和空间,金融中介尚可以渐进的方式,而不必通过一场危机,有计划地、而不是穷于应付地,按照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设定来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3.
定性定量分析了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危机的作用。在定性分析中,阐述了中东欧转轨国家发生的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原因及资本账户自由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在定量分析中,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logit模型和面板数据随机效应logit模型来分析资本账户控制指数的变化对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中东欧转轨国家银行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不显著,但仍呈现出随着资本账户控制指数的下降,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上升的趋势。资本账户自由化对货币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显著,即随着资本账户控制指数的下降,货币危机发生概率在下降。  相似文献   

4.
理解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有其客观必然性.20世纪之前,银行业恐慌频繁发生,消除恐慌和确保金融稳定就成了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而银行业恐慌大都伴随着股市崩溃、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和孪生危机,这在各种各样的货币体系和管制体系内都曾经发生过.相比较而言,孪生危机造成的产出损失尤为严重.欧美等国通过设立中央银行,对化解和防范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金融危机的成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平均成本很高,二是不同的危机成本之间有巨大差异.金融危机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资产价格的崩溃.市场力量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钥匙.许多关于金融危机的文献均出现了一种趋势,即将某一特定理论作为金融危机的一般性理论.其实没有任何一种金融危机理论能够解释金融危机现象的方方面面,溶合这些理论也许才能对此做出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面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自由化退潮大趋势,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从以政府为主导、银行中介为核心的关系型融资模式向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东亚经济证券化融资模式变革进退维谷。本文通过模型建构,解析了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外部资本”的来源、进入过程及其在东亚企业治理中的影响机理,从而以公司金融的微观视角提出了次贷危机后东亚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资本市场方面政府再规制,银行改革方面政府放松规制。  相似文献   

6.
亚洲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自泰国爆发,至今已两年多的时间,虽然目前亚洲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经济已开始好转,但这场危机留给世界各国的教训却是十分深刻的。认真分析这场危机产生的原因,对于我国吸取教训,避免发生金融危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亚洲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一)国际游资冲击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游资在游荡。其中利用这种游资的对冲基金组织,一旦发现哪个国家(地区)有冲击的机会,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货币或股市以牟取暴利。这次亚洲金融危机,是以美国量子基金会的…  相似文献   

7.
外资银行进入与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外资银行参与本国市场竞争所导致的“成本-收益”分析和外资银行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表现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将显著减少银行体系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引入外资银行竞争是有利于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由其国内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与之发生经济联系的相关国家,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引致的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全球,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均在积极谋求对策以解决这场金融危机,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等手段均被论及,但从治理危机注重长期性和保持稳定性的角度,刺激消费解决危机的方式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上个世纪末的最后20年中,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货币和银行危机。二者形影不离相伴而行的特性促使许多经济、金融学家对两种危机的内在联系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经营状况不佳的银行会诱发货币危机的爆发,银行的清偿能力和货币的稳定性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许多经济学家在论述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时都假定银行经营状况不佳。然而,实践证明,那些具有健康银行体系的国家或地区其货币也可能遭到投机性攻击(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我国台湾地区)。并且健全的银行体系在货币危机中还经常扮演投机资金提供者的角色从而对货币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将分四部分对该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给出模型;第二、三部分在假设国内信贷持续增加的条件下对于预期性和非预期性货币体系崩溃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于政策选择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给危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学界对货币危机的根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对货币危机的传统理论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1.
在世纪之交,东南亚一些国家爆发了一场破坏性的金融危机,探其因,主要是:1.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无序;2.缺乏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3.忽视资本市场的风险;4.出现泡沫经济;5.金融管理水平低下。而中国在这场危机中能顶风挺立,在于对外开放中把握着自主权主动权,有着协调的比例恰当的产业结构和防范金融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使用1980-2011年115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以及cloglog模型,检验了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与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净资本流入的激增在随后一年里将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提高1.5-4倍,对货币危机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资本波动对危机有不同的影响。FDI和证券投资组合的波动对危机没有显著影响,而债务性资本流入波动将会大幅提高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另外,固定汇率体系受到国际资本波动的影响最小,中间汇率体系受到的影响最大,容易发生"孪生危机"。结果也显示,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自由化对危机发生概率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意味着,保持汇率稳定以及控制资本流入的结构有助于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实行“债转股”可以使企业和银行“双赢”:对企业来说,债务变成了资本金,沉重的债务负担一下子卸掉了;对银行来说,经过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不良资产有了盘活的希望和可能,金融风险亦可得到化解。但同时也应警惕:资产管理公司不能成为“坏账仓库”;财政投入必须跟上,防止政策扭曲;要求地方政府尊重并且保障新的战略投资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继东南亚金融危机后,1997年韩国成为金融动荡的新焦点。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增长曾受世人瞩目,被称为“东亚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90年代以来,韩国GDP年增长率为7%,通胀率为5%,国民储蓄率高达34%,财政又没有任何赤字,因此,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韩国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内部各种弊端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从表面形式看,韩国金融危机是一个外债偿付危机。从1997年8月初到11月中旬,韩国股票市场在公司倒闭和金融动荡的阴影下,聚减了30%。由于韩国银行坏账猛增,日…  相似文献   

15.
拉美与东南亚国家同属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先后都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里蕴涵着一种可能性,即: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一定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缺陷。阿根廷和泰国分别是这两次金融危机的起源国。也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比较这两次危机有助于对金融危机的认识,并能为我国发展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训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会计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会计是防范危机的第一道防线。提出每一个经济个体财务经营优良是构筑整个社会经济安全的基础,防范危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是每一个企业的责任。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坚持相对保守的财务战略,采取谨慎性原则,加快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努力营造和形成安全、高效,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企业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的情况,主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进行剖析,叙述了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说明了应收账款如不能及时收回发生坏账,会对企业的收益和资金周转产生直接影响,是企业内部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同时,又着重探讨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所应采取的策略,以使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走上良性循环轨道,达到企业应收账款坏账余额大幅度减少的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促进企业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周期视角分析了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五国和英德法共八个欧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形态,认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周期相关性显著但是又有所不同。通过构建经济形态二维坐标图具体分析了欧盟主要国家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的经济特征,对比分析了这些国家经济形态变化的区别及其背后的产业结构等深层次原因。最后对欧盟未来的经济形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主要是从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泡沫、投机性冲击和危机的自我强化机制方面分析克鲁格曼的金融危机发生机制,并结合此次金融危机分析对经济萧条的应对措施。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用克鲁格曼的危机思想解析中国的经济政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文本对克鲁格曼金融危机思想做了简短评价。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新的经济理论来解释危机的形成和一个重大危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根本原因。市场参与者对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的心理反应是造成危机和危机恢复时间慢长而痛苦的主要原因。对经济恢复的三种不同形状:V、U和L进行了定义和解释。在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下,一些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可能会经历一个V型复苏,而英、美等国则可能是U形复苏。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反周期性的经济政策,以期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危机发生后所造成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