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新左派的产生是英国思想史上新的里程碑,斯图亚特·霍尔是参与新左派创建和见证其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多次以亲历者的身份,就新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特征、思想渊源以及政治诉求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和讨论,真实地呈现出新左派的产生、特征及其目的诉求。霍尔认为,新左派是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苏伊士运河事件"余波中诞生的,其目标导向是要重新确立新的社会主义思想,实现新形式的社会主义。新左派的成员虽然不是同类人,但他们在一系列相关主题上却具有广泛一致性,这是由于文化研究把松散的新左派凝聚在一起,使之有了核心理念和相对一致的政治主张。新左派在兴起之时还没有找到或形成真正适合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但通过聚焦于文化研究,迈出了走向英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步伐;而经典马克思思想和欧洲大陆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启迪了英国新左派,而且也大大解放了他们的思想,扩大了他们的问题域,起到了重要的理论作用。新左派的政治诉求是克服狭隘的政治观,批判改良主义、工党主义和资本主义,聚集更大的社会力量,扩大社会冲突的地盘;发动激进的社会革命,组织更广大的群众参加革命,尤其是吸引"非生产线"上的人参加进来,目标是要推动实现"经典社会主义的纲领"。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下的一个次级概念,"文化唯物主义"用以定义威廉斯、汤普森等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所开创的那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它是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英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索的思想结晶,为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雄厚底气和可贵品质,蕴含着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党的自我革命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并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各个时期,从生长、发展走向完善、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锻造飞跃,构成了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成功指导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要坚持推进自我革命,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坚定自我革命的信心;继续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守自我革命的底气;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胆识,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鼓足自我革命的勇气。以此开启自我革命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体现,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创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面对新的使命和新的实践,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最辉煌璀璨的乐章,从根本上影响、决定和支配着中国及人民的命运,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以巨大的实践精神和理论勇气,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探索和总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阶段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理论成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巨大威力,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巨大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6.
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和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两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含经济、政治关系和优秀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中国延绵近一个世纪,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进入新世纪,肩负新的使命的理论工作者,定会回应时代的呼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担当起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权的历史重任。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自决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双重权利,其成果集中体现为毛泽东的人权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执政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使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制度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重要保障;实践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具体路径。中国共产党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历史昭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动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不二法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选择;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体系,是中国对于人类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和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两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含经济、政治关系和优秀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中国延绵近一个世纪,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进入新世纪,肩负新的使命的理论工作者,定会回应时代的呼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也是在实践基础上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前进的战略任务。就理论蕴涵而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以及广泛传播,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催生并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开辟新境界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了坚强、稳定、可靠的力量,以及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开辟新境界提供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标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节点与显著成就,与开辟新境界有着密切关联;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具有中国特色,指明了开辟新境界的发展趋势。就成就递嬗而言,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注重创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粹和精神实质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与此同时,党紧紧围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就实践要求而言,新征程需要我们聚焦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新任务,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根本出发点、自信自立作为基本立足点、守正创新作为主要动力点、问题导向作为现实着眼点、系统观念作为关键统筹点、胸怀天下作为重要站位点。如此,才能使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推向前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前提是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创造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判断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处发展阶段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选择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确立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以正确指导。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关键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历史发展主体的价值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重要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载体。它是在西方文化革命、科技革命和哲学革命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文化、科技和哲学底蕴以及普遍的科学和实践意义。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为国服务”概指为国家的发展服务,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继承性、未来性、区域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新目标追求、新价值标准扣新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伟大理论创新的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始终胸怀天下,强化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过程中,自信自立把握和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由此才能在两种主义、两种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竞争中赢得社会主义光明的未来与前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倡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方法途径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最鲜明的品格,是自我扬弃、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的积极主动的革命性行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历程中,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彰显出自我革命的辩证思维。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坚持辩证思维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应对社会变革和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以自我革命应对国内外新形势新局面,以自我革命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一是坚持能动性与客观性相统一;二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三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四是坚持目标导向与解决问题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本身也是根据我国国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机理作为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本身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探索。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和和实现机制,其所涉及到的创新审视机理、创新互动机理,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反思机理和前瞻机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有机构成部分,对其理论本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开拓视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夯实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基础,必须展开哲学层面的自我反思,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看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施及其自身发展。马克思主义要赢得人民,必须同人民心心相印,保持血肉联系,自觉地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来丰富与完善马克思主义自身,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需要。人民根据社会实践、自身物质生活条件的变革、党和政府对重大事件的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等多重维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话语权。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服务于人民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奋力开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特定时期主要矛盾的解决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坚持理论的人民性和实践的人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历程赋予我们的深刻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征程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命运,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应深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一个前提,即坚持马克思主义;营造一种氛围,即营造一种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环境氛围;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世情相结合、与国情相结合、与传统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保持一种精神,即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坚定一条道路,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解答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时代课题,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富裕。  相似文献   

20.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成果。中国梦所蕴涵的科学的理想目标和合理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自觉统一的这一基本精神的自觉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精神保障和思想引航,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有民族精神的独立和自信,才能找到克服在实现中国梦过程所遇到的难题的方法。在实现中国梦中,必须克服在基层层面上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标语化、口号化和形式化的倾向,在行动中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