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型化和个性化是两种不同的人物塑造手法。人物塑造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过程。18世纪英国小说作为这一文体发展的起始阶段,其人物塑造艺术既继承了早期文学的成就———类型化手法,又表现出个性化的倾向,为后世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学和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相通之处。本文以欧美文学中的几个脍炙人口的女性人物为例 ,主要从素描和色彩两方面探讨造型艺术常用来表现女性美的“S”形法则在欧美文学中塑造女性美所体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模式化是通俗小说意义自成所必然采取的手段,也是近年来通俗小说的创作特点和风格特征。近年来通俗小说"模式化"特征集中显示在情节格式和人物造型上。就情节格式而言,近年来通俗小说大都是一种"故事化"的叙述类型;模式化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是类型化和扁平型人物形象的出现,类型化和扁平型人物的根本特性是单纯、明确。所有这些都适应了通俗小说大众化、娱乐性的艺术特质与创作功能。  相似文献   

4.
朝鲜诗人李德懋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营构诗歌意象,它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创造具有联想性的复合意象,以唤起读者压抑在心灵深处的经验并与诗人作互诉及共鸣;二是创造具有实感性的复合意象,使其诗作体现绘画性特点,十分逼真地描写物象的形状与色彩;三是创造具有含蓄性的复合意象,以极其有限的"露"表现最为深远的"藏"的内涵,藉此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或造成令人省悟的境域。  相似文献   

5.
《暮光之城》在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环境描写三方面均体现出哥特手法的巧妙运用。然而梅尔笔下的恐怖悬念是建立在浪漫爱情故事基础之上的,哥特色彩在小说中的体现和创新,使得恐怖悬念与浪漫爱情得以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咏怀诗》是阮籍人生追求的形象化体现。诗人通过凋零衰败意象的塑造、阴沉幽暗色彩的运用以及日暮途穷的时空描绘 ,制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来表达深沉的人生忧患 ,诗歌呈现出抑郁悲凉的特征。经历着现实痛苦折磨的阮籍有着超越苦难的强烈冲动 ,通过对虚幻的神仙世界的描绘表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其诗呈现出飘逸高远的特点。在艺术方法上 ,阮籍继承《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 ,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使其诗呈现出委婉曲折的抒情风貌  相似文献   

7.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小说因象征性特色而显得玄妙、丰富。最为常见的象征性事件是现代科技、现代媒体和现代消费;具有象征色彩的人物是菲尔迪纳德和矗立于罗得岛广场正中、被穿刺而死的英雄铜像;梦意象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外国音乐是小说人物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欧美文学作品成为小说人物孤独、自由的象征;动植物意象、带有隐喻特征的魔幻元素也常常被植入小说中。  相似文献   

8.
在<慧血>中,奥康纳以圣经母题为原型,塑造了许多假基督人物形象,并运用圣经意象和象征手法铺设故事情节,展开对人物及其心理活动的描述.奥康纳通过小说主人公海士尔·莫兹凄惨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中道德沦丧和精神危机加剧这一现象,从而在表现其宗教关怀的同时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典故和意象分别是中国传统诗学的关键词,而典故与意象的结合不仅是梦窗词学理论的一项实践,更是梦窗词庞大意象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意象系统的多样化运用折射出梦窗用典的不同手法。林逋、咏梅二句及孤山意象群体现了梦窗藏用典故核心词及揉词裂句的引用手法;红叶题诗典故在词作中的不同内涵、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梦窗对典故强大的演化能力。梦窗词的典故意象自成系统,不仅通过重复利用典故塑造整体词作的词格,还在丰富、更新了传统意象系统之余,以缀连典故的方式开启了新的诗词欣赏方式。  相似文献   

10.
艾芜的抗战小说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气韵。如《山野》在艺术手法上,作家或通过叙述者对叙述手法与叙述时间的控制,即通过插入停顿、重复叙述、倒述等手段,改变文本的叙述时长,形成缓慢匀缓的速度与节奏,契合巴蜀之人安逸闲适与自由散漫的性情;或以简单的几个人物勾画出一场耿直燥辣、爱恨分明,充满激情的山地战,映现巴蜀儿女耿直燥辣、爱拼敢闯的人物性格。在人物塑造上,艾芜以蜀地民兵、荣归军人、逃兵以及难民等,构成了其抗战小说的人物全图,其中,又以荣归军人塑造最具特色。在小说意象的营建上,艾芜选取了具有典型巴蜀文学气韵的“洄水沱”意象,将表面上缓和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汇污积垢、杀机四伏的巴蜀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艾芜的抗战小说呈现出特有的巴蜀文化气韵,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以来的大学题材小说浸染着浓厚的消费文化色彩,并促其生成了一套深层的叙事成规。污名化的同质叙述对大学的指认带有否定性价值。二元对立的惯习叙事模式,主要表现为堕落与守望的对峙。新闻化的叙事使小说充斥着大量新闻信息,小说的想象与虚构因素匮乏。人物塑造类型化、浅显化,缺少新意与深意。  相似文献   

12.
“三”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民间叙事文学中“三”的运用形成了循环往复、意蕴丰富的艺术手法。《怀念狼》较为成功地将民间叙事的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手法:人物塑造三段论在社会背景下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人物悲剧性命运的美学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单纯的意象性情节变化强化作品的可读性,探寻人物心路历程,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病症。  相似文献   

13.
民俗是少数民族作家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既可以以之体现人物的集体性特征,也可以通过人物对民俗的态度而刻画人物个性;民俗具有传承性特征,作家借此塑造的人物可能是原型人物的再现。  相似文献   

14.
“四小金刚”之一的《哨妹子》是赣南采茶戏优秀传统剧目的代表。这一剧目两位人物的音乐主题特征鲜明;调式以d商调为轴心。同时运用“犯调”的手法增加音乐的色彩;曲体结构以单乐段结构为主。通过多种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用体现起、承、转、合的过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体现出鲜明的新文化特征。从意象的角度微观剖析,科学意象体现出现代科学精神,景观意象体现出个性解放精神,人物、地名意象体现出开放精神。《女神》意象蕴含的文化精神,体现出《女神》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6.
卞之琳诗歌意象的作用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在意象的选择上,诗人试图寻求热烈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抽象思维之间的平衡;在意象的使用上,诗人分别从个体意象与群体意象出发,成功运用了多种创作技巧和手法;卞诗丰富的艺术效果的体现最终构成了意象作用机制的完整发生。  相似文献   

17.
试论尤瑟纳尔的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瑟纳尔以与众不同的历史小说而成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她的历史小说分历史题材和家族文两类,前者描写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先进分子,后者以家族变迁表现社会变化。她或以第一人称去叙述,或以综合手法塑造人物,或写真人真事,艺术手法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朴野、粗犷的民风习俗,作为小说中人物的外化即外在表现而存在。同时,作家笔下的人物以其近乎类型化的"单纯",表现着自由舒展的人性,成为诠释生命原型的载体。在对"天人合一"的对象世界的塑造中,作家实现了对于真、善、美的守护。  相似文献   

19.
新古典主义类型说以唯理论为哲学基础,在封建王权支持下,继承和发展传统类型观念,对类型化创作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其立法者波瓦洛在新古典主义理论法典《诗的艺术》中强调,创造类型化人物必须写英雄人物,并符合其年龄特征,保持其"自然人性"。类型化人物特征是:集优或集恶;片面突出人物共性与普遍性;侧重表现静态美。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也产生过类型说。类型说在中外文论史和文学史上都有其存在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莲花作为佛教的代表性意象,突出了佛的神圣、佛性的净洁和佛法的灵异,这种类型化的意象特征与魏晋流行的佛教般若学一起,共同影响了诗赋莲花意象内涵的类型化和单一性;随着诗学和佛教的不断发展,南朝诗赋中的莲花意象受到涅榘佛性论的影响而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审美特征。佛教对六朝诗学莲花意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是佛教的影响,使莲花进入到中国诗人的审美视域;也是佛教的影响,改变了莲花意象的意蕴承继关系,展现出全新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