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笔记小说是介于“笔记”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阿城的《遍地风流》可说是新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主要通过这部小说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风度和语言特色等方面,探究其呈现出的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笔记小说是古代笔记小说潜移默化的产物 ,也是新时期特定人文环境激发、催生出来的一种小说体式和文学现象。新笔记小说在承扬传统的同时 ,又包含了不少新的质素 ,即现代性特征 ,在不重“实录”、具有理性深度与现代感、手法之“新”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是“四库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处于四库馆臣纂修分类稿与《四库全书总目》的过渡阶段,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撰者在对前代书目分类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搭建起较为完整的图书分类体系,反映了四库馆臣对传统学术史和学术体系的基本建构。《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残本著录宋人笔记94种,并对这些笔记的书名、著者、版本及真伪等问题做了考订辨析,也就部分笔记在传布过程中的卷帙篇幅、文字增删等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考察《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的著录情况,有助于探讨四库馆臣对宋人笔记的早期认知,进而全面窥探其对宋人笔记的接受与批判。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 ,在中国小说园地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有着传统笔记小说神韵的小说作品 ,即“新笔记小说”。新笔记小说极大程度地继承了古代笔记小说的文学精神和艺术旨趣 ,同时又包蕴了不少新的质素 ,新笔记小说是古代笔记小说潜移默化的产物 ,也是新时期以来特定人文环境激发、催生出的一种小说体式和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5.
宋人史料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多有关于史书采撰的认识.宋人强调历史撰述要记“大事”,特别是那些关乎治乱兴衰、可以为后世所借鉴的重大事件.他们对史书资料来源的认识已较明确,认为修史当以官修的时政记、日历、起居注为主,私人记述为辅.在史料的取舍标准方面,宋人强调要选取那些符合“大义”的事例,反映出较为明显的理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园地出现了有着传统笔记体小说神韵的作品,这就是“新笔记小说”。新笔记小说是古代笔记小说潜移默化影响的产物,也是新时期特定人文环境中激发、催生出来的一种小说体式和文学现象,它极大程度地承续了古代笔记小说的文学精神和艺术旨趣,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鲜明的传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史记·庄周传》云:“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刘向《别录》确指:“宋之蒙人也,”开庄周“宋人说”;后出庄周“楚人”、“魏人”、“鲁人”诸说,纷扰至今。对此,实有考辨之必要。 一、宋人确证 刘向距庄周,时不为远,向校书秘阁,所阅史料,后多亡佚,其“宋人说”,定有征可信,今《庄子》所记庄周行踪,可以为证。《列御寇》云:  相似文献   

8.
《马桥词典》在文体形式上,是对笔记小说的发扬,在文学理念上,是向古小说观念的复归。其词典外衣则为笔记小说零散无拘的形式给出了一种长篇小说文体所需要的整体构成性,从而成就了一种不同于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全息性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形式是与这部小说对于人类文化的探讨本质联系在一起的,若采用全景长篇小说文体,作品中活跃而舒展的思想便会残废。  相似文献   

9.
清代笔记小说记录并解释了大量的俗语词,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语言材料。本文分析其中俗语词的一些新词新义的类型及特点,说明这些资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这一时期背离文言规范的俚俗层面的语言面貌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整个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明代小说序跋继承了传统序跋文体的特点,又有不少新的突破,形成自己独有的风貌,如艺术表达的多元化、语言风貌的千姿百态、主客问答的独特结构等等,很大程度上突破序跋文体实用功能的局限,从而成就了其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构成明代散文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新笔记小说在文坛上逐渐兴起,随着各种外来文化的介入,新笔记小说不仅深得传统小说之精髓,同时也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外来文学的影响,不少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中国新时期小说园地因而具有一道奇异风景线。文章从魔幻的世界、魔幻的手法和魔幻的基因三个方面论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新时期新笔记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末五代天水作家王仁裕的笔记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较高地位,其文学价值应予关注。王仁裕笔记小说明显体现出唐代传奇向宋代传奇的蜕变,其笔记小说集《玉堂闲话》、《开元天宝遗事》、《王氏见闻录》、《唐末见闻录》等的纪实性明显增强,但也有许多依传说渲染虚构的痕迹,在情节生成和人物、场面、环境等方面体现出修饰和描写细腻的特点,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晚至清末民初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宋代文坛上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文人们对于文学各种体裁总是强调其异,但对于诗画这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却强调其同,而且这两种倾向的出现都与苏轼有着直接的关系。宋代以前的文体论,着重的是正面归纳说明不同文体各自的凤格特点。自从苏轼认为词是“长短句诗”(《与蔡景繁书》),并谱写出一些“曲子中缚不住”的词作之后,  相似文献   

14.
"笔记小说"概念的发生植根于清代学术传统,也是"中体西用"思维模式下的产物。它始于清末时期梁启超"札记体小说"名称的提出,而其文体的探讨至民国时期的郑振铎、王季思、浦江清等方趋于完善。通过历时性(1902—1944)的考察可知,"笔记小说"拥有自身的特质和品格,它并非能为目前学界之现代小说观念下的"小说四体说"所藩囿。  相似文献   

15.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认识和评述 ,随着宋诗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北宋诗文革新作家欧阳修、梅尧臣充分肯定了柳诗刻画山水、摅写忧愤的特点 ,苏轼则对柳诗“简古”、“淡泊”的艺术特征 ,作了深刻的揭示和精辟的论述。北宋后期以后的诗坛上 ,“江西诗派”盛行 ,他们一方面坚持柳诗学陶、质朴简至的看法 ,另一方面则从字法、句法、章法等形式技巧上探讨柳诗。南宋后期 ,严羽、刘克庄也对柳诗发表了许多见解 ,其要旨是从艺术特征以及柳宗元其人其诗的关系上进行论述。总之 ,宋人对柳诗的评述大体上揭示了柳宗元诗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笔记小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呈现出市井化倾向。这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的世俗化、题材的市井化、语言的通俗化方面。其原因主要在于启蒙哲学思潮、市井世俗观念、新的文学批评思想的影响以及通俗文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与笔记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笔记,人们会自然地想起南朝宋时的《世说新语》、宋代的《梦溪笔谈》、《容斋随笔》,以及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等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笔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一直延绵不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民族文化传统的断裂。这正如鲁...  相似文献   

18.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本人所作的;有疑为华佗弟子作的;有疑为六朝人作的;有疑为宋人作的。从书中的韵文入手,找出押韵的字,并根据历代音韵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分析了书中韵字在不同时代的分合,指出“蒸”韵之“证陵”字与“庚耕清”韵字相押,是宋代的音韵特点,从而证明该书很有可能是宋人编辑而成。至于书中某些内容,渊源更早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7,(3):46-49
笔记小说作为文人率性而为的俗文学,有不少作品记录的是作者在游历生涯中耳闻目睹的奇闻逸事,这些内容背后隐藏的是古代士人对于诚信知报、见利思义、精忠爱国、笃实宽厚、仁爱孝悌等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儒家传统的家国意识。对于这些思想,笔记小说主要通过文人轶事、因果报应、戏剧戏文等载体来体现。  相似文献   

20.
明茅维本《东坡先生全集》所载苏轼篇题《泗岸喜题》,宋本原貌应作《闻骡?试笔》或《骡?驿试笔》。所谓“试笔”,既指试写行为,也指在书写准备阶段所自由书写的诗文。以“试笔”为篇题,滥觞于晚唐郑谷的《试笔偶书》,并在宋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陆游等文士那里蔚然成风,《欧阳文忠公集》甚且专编《试笔》一卷。试笔作为日常书写情境,深度参与了宋人的日常书写与文献生成。试笔具有“书以自识”的个人化特点,承载着作者的生命意识,并被作者用来自抒情志与自述身世。以“试笔”为篇题的诗文大抵冲口而得,信手而成,初不加意,有着“偶然欲书”的舒展和自由,因此也最大限度地释放着试笔类诗文的文体自由,为诗人检点身心行止提供了宽松的文本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