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盛京(即沈阳),是清朝统治的大后方,被誉为"龙兴之地",很受清统治者重视。清代入主北京后的10位皇帝中,康熙、乾隆、嘉庆、道光4位皇帝曾先后10次到过盛京,这就是民间说的"清帝东巡"。康熙帝开辟东巡祭祖之路据档案记载,大清朝皇帝东巡祭祖起源于康熙帝,但是,最早筹划的人,却是顺治帝。原来,清王朝刚入主中原时,政权尚不稳定,尽管顺治帝一直想到龙兴之地祭祖,但始终未能成行。直到1670年,玄烨(即康熙帝)登  相似文献   

2.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0,(10):16-17
康熙,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史称清圣祖,男,满族,1654年5月4日生,属相马,金牛座,北京市人,无学历,清朝第四代皇帝,历史上被誉为“千古一帝”。笔者总结了康熙的“六个历史之最”:一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清王朝61年:  相似文献   

3.
李传印  陈得媛 《求是学刊》2002,29(1):116-120
《明史》历称精善 ,这与其编撰过程中一直受到康熙帝的关心、指导有很大关系。康熙帝认识到历史中有着丰富的治国经验 ,有裨治道 ,十分重视《明史》编修工作。他根据要把《明史》修成一部资料详赡 ,评论公允的信史要求 ,提出了史官不重文章而重良心说 ,强化史官的史德要求 ,明确《明史》编修学术规范。同时康熙帝重视史籍的收集 ,运用行政手段 ,帮助收集《明史》所需史料。对《明史》编修的指导 ,也体现了康熙帝对史学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4.
乔治忠 《求是学刊》2006,33(5):132-138
清康熙帝亲笔为青浦县孔宅题写匾额、对联,引发孔宅的一时兴盛局面,当时由孙执笔纂成一部官修《孔宅志》。此书今仅存于日本,已为世上孤本。对照《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关于《孔宅志》的,可以展现清廷在相关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变化,表明乾隆时期考据学兴盛的背景下,贯彻考据求实的学术精神与如何维护康熙帝形象、维护朝廷尊孔重儒形象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清廷采取暗中封杀康熙官修《孔宅志》的方式,以模糊康熙朝后期关于孔宅问题的历史详情。这种学术上否定孔宅“圣迹”地位,却毁掉一部颇具史料价值史书的做法,反映出清朝政治与学术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扭曲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试论崇祯皇帝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崇祯皇帝的历史地位董郁奎崇祯帝朱由检(1610—1644)在天启七年(1627)继承皇位后,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明王朝统治,曾作了许多努力。然明最终还是覆亡,他自己也落得个自缢煤山的悲惨结局。对其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张岱日:“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  相似文献   

6.
康熙中后期试行社仓的实践并不成功.究其原因,除了优先发展常平官仓、社仓制度不够完善等因素外,更和康熙帝关于官员治理地方的思路相关.本文以直隶为中心,探讨了康熙帝对官员“安静而不生事”“恤民”等要求对于推行社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钟放 《日本研究》2000,(2):58-64
中国古代许多学者和政治家都对人口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洪亮吉(1746—1809年)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在《意言》中提出的“治平”说。大约同一时期,日本的经世学家本多利明(1744—1821年)于1798年(日本宽政十年)在《西域物语》中也提出了日本历史上最初的“人口论”。比较洪亮吉和本多利明的人口观,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国清朝和日本江户时代历史的认识。一  比较洪亮吉和本多利明的人口观,首先要分析中国清朝和日本江户时代人口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在清朝中前期,尤其是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中国人口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二期刊载胡如雷先生的《隋大帝评价》一文,对这位在“中国历史上起过显著进步作用的杰出皇帝”一生的主要功过,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和评价。该文既充分肯定了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1],在结束四百年分裂割据局面之后,重建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的进步作用;又指出了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其历史作用还不能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日而语,并对“四人帮”利用所谓的儒法斗争曲解隋亡历史的唯心史观给予了有力的批判。这篇文章,有理有据,基本观点确能令人信服,笔…  相似文献   

9.
对张作霖的评价亦应实事求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文史丛书《张作霖》(常城同志主编,以下简称《常编》)的《前言》说:“至今还没有一本较为系统的详细的 张作霖传记”。本书“对张作霖这个军阀的起家、称霸及其在北部中国进行反动统治的过程作一较为系统、详细的评述、使人们特别是青年同志们具体了解旧中国军 阀黑暗统治的一个侧面。”可见,《常 编》是一本张作霖传记,但却是只写其 “黑暗统治的”,因而结论必然是:“他.的一生,是反动的一生,祸国殃民的一生。”(第205页)这样评价张作霖是否恰 当,是值得研究的。 我认为,此书在评价张作霖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材料的取舍上不够…  相似文献   

10.
《东西南北》2011,(22):10-13
日前,一网友因为在微博上“鉴表”,收集官员的公开照片,为他们戴的手表作品牌、价钱等方面的鉴定,一时在网上名声大噪。网友们都挺他,说他是福尔摩斯和《皇帝的新装》小男孩的混合体。不过一些官员却对他恨之入骨.一些官员朋友也纷纷来电:“你千万别写我。”  相似文献   

11.
正曾经是中国餐饮业现象级企业的俏江南暂时看来风流云散了。现在,汪小菲说自己将更倾向于稳扎稳打,也将放下野心。汪小菲自己也没想到,最近在《康熙来了》的露脸让他完成了一次个人形象逆袭。已经播出了十多年的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因主持人小S和蔡康永的麻辣提问、消解娱乐现象得名。许多明星在猝不及防的无厘头问题和主持节奏中,会暴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但《康熙来了》因台湾综艺的式微也在走入尾声。作为小S的姐夫,汪小  相似文献   

12.
下海之事,古已有之。东汉皇帝刘宏,可说是“下海”者的开山鼻祖。据史书记载,他“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帝作商贾服为东。”“列肆”者,即今之“商场”也;“商贾服”,乃“工作服”之雅称也。其后,晋惠帝司马衷也醉心于摆摊设点,小本经营;惠帝之子也子承父业,热衷于杀猪卖酒……堂堂一个皇帝,由着性子去“练摊”,是兴之所致?还是为钱所驱?我想,  相似文献   

13.
赵钧彤《狱中八咏》与方苞《狱中杂记》○张东敏康熙五十年(1711),“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年届四十四岁的方苞因戴名世《南山集》案株连,被逮捕下江宁县狱;不久解至京师,下刑部狱羁押十五个月,被判了死刑。在李光地的鼎力说辞下,康熙帝石朱书云:“戴名世案...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人生真有命运一说,历数中国皇帝,命最好的莫过于清朝的乾隆帝了。他25岁登基,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3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63年零4个月,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或许要反驳,说统治记录的创造者应该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但是,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开始执政,实际掌权不过50年,而乾隆呢,从胤禛咽气那一分钟起,到自己咽气那一刻,手握专制皇权近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  相似文献   

15.
《史记》五帝本纪把“帝喾高辛氏”列为五帝之一。近代王国维、郭沫若、闻一多等学者认为,帝喾即帝俊、帝舜,亦即殷人盛祭的高祖夔(见王国维《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考》、《续考》;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闻一多《天问疏证》)。但是,徐旭生教授却不以为然,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说:“《五帝德》篇说他(喾)的氏族叫高辛氏,我们编考可靠的古书,一点线索也找不出来(《大戴礼》)。《五帝德》与《帝(?)》二篇是齐鲁儒者所作综合的结果,里面有不少靠不住的材料。”并说:“殷人禘舜,与喾无干。殷的祖妣有娀氏,……名字叫做简狄,那却除《帝(?)》以外,绝不见于其它先秦古书,所以我们觉得这仍不过是综合的结果,不能完全相信它。”徐氏在这里似乎有些失察,因为在可靠的先秦古籍里,这是有“案”可稽的。请看屈赋:“望瑶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与甬上证人书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宗羲自康熙元年南明监国鲁王卒于金门,郑成功病逝台湾后,感到抗清一时无望,于是始放弃抗清武装斗争,从事著作和讲学,按他自己说法,则是从“游侠”而厕身于“儒林”(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他讲学所建立的甬上证人书院,是清初著名书院之一,开创了康、雍、乾三代屹立于东南而其精神影响到清末的浙东学派。一黄宗羲讲学,康熙三年始于语溪,六年次于会稽,七年继于宁波,十五年终于海昌。甬上证人书院建立较迟而影响最大,他自己也说,甬上“一时多英伟高明之士”(《董吴仲墓志铭》),这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一、“寒芒熠熠,南雷之村”黄宗羲晚年自号“南雷”,似乎别有深意。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他五十三岁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题辞》,自署“梨洲老人识”,“梨洲”一号以后并不常用;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年)他六十六岁在《留别海昌同学序》这篇名文中,慨然自称“余南雷之野人也,气质卤莽”,同时,猛烈抨击当时道学圈子中空疏狭隘,“封己守残”的学风。此后,他编定自己的文集、诗集以及《黄子留书》等,均冠以“南雷”二字。全祖望就其处于“贞元之运”的一生学行,赞之为:“鲁国而儒者一人。矧其为甘陵之党籍,厓海之孤臣。寒芒熠熠,南雷之村。更亿万年,吾铭不泯。”且谓其“建续钞堂于南  相似文献   

18.
一六八五──一六八六年,发生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的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清朝军民在自己领土上,为驱逐沙俄侵略者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对于沙俄的侵略本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早有科学论断。对于雅克萨战争,苏联早期历史著作也作过公正评论。但是,近年来,苏联政府出于反华的政治需要,竭力替老沙皇辩护,肆意篡改雅克萨之战的史实和性质,声称“十七世纪以来,满洲皇帝康熙对黑龙江流域阿尔巴金(按:即雅克萨)督军辖区的俄国移民居住地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远征。……这些俄国土地在一段时间内曾被满洲侵略者占有。”①苏联官员贾玉才硬说雅克萨战争是中国满清…  相似文献   

19.
论胤礻真“通权达变”、“立法必行”的法律思想徐岱有清一代,胤礻真是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继承皇位后,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改革康熙末年出现的种种积弊,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巩固发展了康熙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为清朝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自然是政...  相似文献   

20.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2,(15):70-71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生于公元前179年生,四川蓬安人,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子。同时,他与卓文君《凤求凰》的经典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