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萍 《学术交流》2007,(5):146-148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们基于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种种理论模式,用以描述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机制。在诸种理论模式中,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影响最大,它包括“五大假说”:习得——学得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通过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实际问题对克拉申“监控理论”进行介绍、分析和评述,有助于把握第二语言习得的焦点,并加深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理论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对于学习者语言系统的重视,对第二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中介语理论研究发展过程及基本内容,并结合外语教学的实际提出中介语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浅谈第二语言学习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瑶 《学术交流》2003,(5):158-159
一、从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理论看语言环境的作用人类学习母语比学习第二语言要容易、轻松得多。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对于母语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者在学习母语过程中始终经历着两种学习状态 ,即“learning(学习 )”和“acquisition(习得 )”。前者是有意识学习 ,后者是无意识学习。在生活环境里 ,母语的学习与习得交替进行。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很快学会运用母语与别人流畅地交谈。这是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具备这样的优势。第二语言的学习主要在课堂进行。学生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场…  相似文献   

4.
林卫杰 《学术交流》2002,(5):135-137
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语言教师中影响很广泛。然而作为一种理论 ,其理论过于简单化。构成其理论的五个假说在理论中存在着不科学性 ,在实践中常常难以验证。许多语言学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学家、应用语言学家等对Krashen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这些异议可以帮助语言教师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 ,在教学中更好地借鉴这一习得理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不仅对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习得实践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特点突出的成人外语习得者来说,可以降低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情感焦虑,减少母语干扰,增强语感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对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探讨 ,进一步了解习得过程及实现的有效途径 ,从而挖掘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意义 ,改善并促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儿童史研究走过了40年的历程,其中,头20年是儿童史学的初创时期,人们借助于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对许多非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描述了历史上儿童曾经经历过的悲惨命运,以及在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儿童命运的不断改善的过程。但是,80、90年代的学者对前期的儿童史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批评,提出儿童历史的多样性,这表明西方儿童史研究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何姗姗  杨萍 《社会工作》2015,(4):111-115
依恋理论是理解和解释个体与亲密他人建立的情感纽带关系如何影响个体对内部和外部世界认知和情感调节的重要理论,已被广泛验证和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但关于家庭暴力给受害儿童带来消极影响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从家庭暴力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家庭暴力与儿童依恋、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依恋理论指导下对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干预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结论是依恋理论将成为解释家庭暴力如何作用于受害儿童,并指导提出有效干预方案的一个十分有潜力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虐待问题在我国引发广泛关注,减少儿童虐待需要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证据为本的儿童虐待干预实践能确保有效的干预实施,降低儿童虐待发生率,因此在国外,尤其是美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美国儿童虐待循证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明确当前儿童虐待循证实践的挑战,探讨我国儿童虐待循证实践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问题,尤其是对第二语言与第三语言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三语习得理论,从语言正迁移视角分别选取了日英双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寒暄语,词汇和句型三方面,探讨第二语言(英语)正迁移对第三语言(日语)基础阶段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认知研究方法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辨析"认知"一词在语言与语言习得研究不同理论或方法中的内涵差异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认知属于狭义认知心理学范畴,而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是广义的,是研究认知结构对语言的影响.因此,二语习得研究不应停留在把语言处理看做信息加工过程的认知心理学阶段,而应从认知语言学这一新的视角时其进行研究,借鉴和应用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院内家庭养护模式以心理分析的人格发展理论、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儿童依赖理论、社会学的首属群体理论和重要他人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同时兼顾儿童福利机构的两种需要:搭建孤残儿童领养家庭与机构之间的桥梁,满足孤残儿童机构康复治疗与家庭生活体验需求为基本动机和出发点,构建了养护家庭三层整合的支持系统。形成了较为成功的体现家庭化、亲情化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依恋理论是探究家庭暴力受害儿童问题十分有潜力和实用的理论视角,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回答了家庭暴力行为产生的根源、家庭暴力带给儿童的影响、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需求,以及在依恋理论指导下对家庭暴力受害儿童进行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可能性等问题。通过四个案例的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家庭暴力可能起源于施暴者自身的非安全型依恋人格;家庭暴力会给受害儿童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人际交往、情绪和人格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受害儿童存在安全和人际交往的需求。未来,社会工作可尝试通过重塑和修缮受害儿童的多重安全依恋体系来解决儿童家庭暴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岳辉 《学习与探索》2005,(6):171-173
朝鲜李朝时代的汉学教育在教育制度、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创新和发展,将当时朝鲜汉学教育事业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间汉学师生的构成不仅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对后来的汉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全面透析朝鲜李朝时代汉学师生之间的交互关系和彼此影响,可以发掘朝鲜时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规律,而且可以衬托出第二语言教学现实与历史相互交融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冯元  冯曙 《社会工作》2010,(19):7-8
“以人为本”是救助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实践中,必须兼顾流浪儿童“个体性”和“整体性”的发展。近年来,流浪儿童的精神与心理需求为“在社会保障、民政部门等福利保障机构中嵌入社会工作”(陈雷,2009)提供了契机,积极引入社会工作理论和专业人才以突破传统工作方法和技术上的制约瓶颈。江苏省南京市目前有10所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  相似文献   

16.
亲子关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社会关系,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最持久、最稳定和最亲近的关系,亲子关系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聚焦影响儿童发展最直接的因素,重点分析了父母职业状况、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互动状况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并将亲子关系作为自变量考察其对...  相似文献   

17.
童韵  赵芳 《社会工作》2014,(4):111-117
从早期密集单调的行为干预,到提高社交功能的结构式干预,再到以孤独症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式干预,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模式不断发展,虽有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些干预方法的有效性,但也引发了诸多质疑,形成了对孤独症儿童干预模式的再探讨。再探讨认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应在理解并尊重孤独症儿童差异化特质的基础上,根据其与环境互动的独特方式,注重环境的调适,设计结构合理并易于把握的刺激呈现序列,营造适应孤独症儿童特性发展的支持性情境。同时,应引导家长正确解读和恰当回应孤独症儿童的需求,从多维视角积极介入,促进孤独症儿童优势发展,体现其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尚晓援 《社会福利》2008,(11):26-27
本届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的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和进步。文章涉及问题的广度,讨论的角度和深度,都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会,如新的弱势儿童群体纳入了政策视野,儿童权利和平等公民权利运动对儿童福利制度的潜在影响,民营儿童福利机构的兴起,在向中等发展水平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性质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19.
刘杰 《生存》2020,(12):0170-0170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对与成人而言是十分丰富的,同时儿童的精神世界是否健康关乎到儿童能否健康的成长。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要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行充分的启迪,让他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之中,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精神世界的健康,保证儿童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快乐,全面培养儿童的精神世界。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针对幼儿园的各种课程资源和生活环境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行创建和培养,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儿童表达想法和感受的重要媒介,在儿童的成长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社会工作实务辅导有必要重视游戏对儿童的意义,将之融合进实务辅导之中。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中尚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结合自身实务经验,提出专业社工可在三个层面借鉴西方儿童游戏治疗理论的经验,指导个案辅导中的游戏运用,以期可以促进儿童个案社会工作实务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