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是一种文化,它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识字教学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而写字是对识字的巩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写字教学,要把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马国俊 《社科纵横》2004,19(6):163-164
文字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以其独特的造型功能和长期积淀的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意趣 ,在中国文化史中 ,始终扮演着作为文字交流的实用工具和文人审美的表情手段这两种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学科的不断完善和细化 ,作为汉字这一本来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的文字形式 ,目前已经成为语言文字教育与艺术审美教育共同关注的对象。从书法文化视角和立场入手 ,是深化中小学写字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地方课程的逐步开设和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教材的相应配套 ,是深化中小学写字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谭培文 《创新》2015,(2):57-61,127
文化有一般性,但更具特殊内涵。文化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文化是具体的、特殊的、民族的。从民族的共时性与历史性两个视角来看,文化是民族血脉相连的脐带,文化是民族遗传记忆的密码,文化是民族兴衰荣枯的重要标志。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的脐带,保留中华民族记忆的密码,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昝普奎 《学园》2011,(22):129-130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艺术中的瑰宝,需要不断继承,经世流传。2010年9月,我校书法特色教育正式抛锚起航,以“写字修身,翰墨育人”为办学目标,紧扣“立字五安,做人五立”的工作思路,以教育学生“规规矩距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首要前提,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为首要任务,将书法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一年级铅笔字、...  相似文献   

5.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所孕育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多年来的考古研究证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的主要活动中心,中国早期的文化形态也在此诞生。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深入,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主体性作用愈加凸显,这对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正>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探索出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远古文明,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和兴旺发达开启了先基。伏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研究伏羲文化,续接优秀文化传统,以时代精神激活其生命力,使其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论灯塔,不仅为新时代文化理论与实践指明了方向,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根本前提,以坚持文化认同为核心要义,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7):137-140
少数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应强调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还应强调全民族成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认同与自信,使其不断统一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要求之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能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能受到美的熏陶,也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和一丝不苟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是一名低年级教师,笔者一直认为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无论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更是我们教师肩负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钱宗范  李敏 《创新》2015,9(1):63-66,12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元素,随之形成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热潮。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儒家思想的总结、概括和发展,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总结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构建思想体系与价值系统,因此,赋予其"华学"的名称能更正确、科学地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学习华学,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11):22-27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政治法律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心理基础。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境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多方面挑战。因此,针对性地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政治法律共同体意识,是铸牢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维虎 《生存》2020,(4):0070-0070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时写字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加强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几点:文字结合图画,激发写字兴趣;运用毛笔教学,学习字体结构;指导字帖训练,培养写字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选择和运用相关写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蒋盼虹 《生存》2020,(4):0076-0076
写字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们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写字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写字确实有点枯燥,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写字兴趣,更需要的是多种激励手段 和方法来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学习效果也较好。方法得当,学生就不会觉得写字是枯燥无味的,会觉得写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进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长期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根,凸显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文化;魂,凸显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念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位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郑州是黄河文化孕育、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是中华民族“根”“魂”的主要体现地。  相似文献   

16.
《求是学刊》2021,48(1):42-54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更是中华文化自我的当代生成。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与生成中兼包并蓄、求同存异的文化交流,不断为中华文化自我的生成注入了源头活水和不竭生命。中华文化"各美其美"的文化思维建构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主体与凝聚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核",美人之美"的文化融合造就了中化文化不断更新、发展的文化生命",美美与共"的文化交融生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个性和世界性的情怀",天下大同"的文化意境为世界与人类贡献了文化智慧,展示了中华文化自我的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7.
高嘉  张九海 《社科纵横》2012,(4):144-146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断积淀和嬗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节日体系不断完善,但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洋节的兴起,传统节日出现式微的态势。目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有所回归。传统节日中的优秀的文化资源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节日文化的顺畅发展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朱碧波 《创新》2012,6(4):33-37,126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理论命题以来,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定位、功能、建构等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初步搭建起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立体化的理论架构。然而,在成果丰硕的背后,也还存在着核心概念运用混乱、研究内容重复零散、研究方法单一偏狭等一些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2):18-20
甘肃是华夏文明名副其实的源头地区。由于甘肃地理位置特殊,这里还形成了富藏活态的藏传佛教文化、华夏民族秦汉民俗文化、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国境内的回族文化,它们交相辉映,相映成趣,与当代汉民族文化一道反映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变迁,它们都统摄于华夏民族的祖源地文化——华夏文明文化。新时代,为了更好地构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价值符号,我们需要继续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诠释好中国智慧。重视甘肃的历史文化宝藏,为构筑"华夏文明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多元一体格局中,培养中华民族认同感必须寻求巩固的同质性的认同基点。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基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的地域认同基点,即国家;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认同基点,即文化;三是中华民族的亲情认同基点,即血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