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居于核心地位,是树立其他“三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为,一个人没有祖国观念,都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很难想像他会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所以,要想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就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只有这样,才能在分裂与反分裂斗争中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才能自觉地抵制达赖的分裂破坏活动,才能以高度负责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到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为祖国和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00年前,江孜抗英保卫战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藏民族民族精神光辉灿烂的一页,也是我们今天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精神力量.这种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使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进程中,能够确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振奋民族精神,不断推动西藏政治、经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历史,合乎现实,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有机地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普遍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中,在保障民族团结、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中建立和发展的.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不断促进和保障了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民族工作中通常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团结和进步不仅是全国各族人民现实的心声,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持久的愿望。北京民族文化宫因鐫有“团结”“进步”四个金字,总是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 但我们还必须强调民族平等。因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前提,没有真正的民族平等,便没有牢固的民族团结和真正的民族进步,也无法将资产阶级关于民族问题的口号与无产阶级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作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阿沛·阿旺晋美在《求是》1990年第6期发表文章,指出:民族问题历来是关系多民族国家兴衰安危的重大问题,他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政治基础;而民族区域自治是保障民族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则是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他强调,在实现了政治上的民族平等以后,帮助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消除一切不满和摩擦的根源,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仅就有关民族团结的几个尚有争议的问题略表己见,就教于各位专家和同行。一、关于民族团结的基础问题有的学者提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各族人民团结的政治基础。有人针对此提法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则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每一个公民,特别是每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本文分三个部分谈一下我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团结的认识,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要点民族问题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它包括民族的形式及其本质;各个历史时期民族运动的出现及其性质;消灭民族压迫以及消灭民族压迫的方法措施;建立所有民族真正平等和友好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各种犯罪活动,是当前维护新疆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则是《宪法》赋予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中开宗明义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历史悠久,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传于世的民族文献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文献,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民族文献的收集和开发利用,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振兴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宪法正式公布了,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新宪法是我国近百年,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十二年基本经验的总结,它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坚持民族平等,巩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宪法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搞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巩固民族团结。正如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说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妇女地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马克思说过:"社会进步可以用妇女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充分说明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状况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尺度,其中经济地位无疑是妇女地位的基础.在现实社会中,妇女就业状况直接决定经济地位,而妇女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历来对社会进步有着深刻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妇女的总体素质特别是受教育水平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这也是切实提高妇女地位、实现妇女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离散、国家分裂,向来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与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仅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而且共同建设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回顾和总结我国五十年来,在民族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于巩固发展民族团结事业,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坚持马列主义民族观,建构具有…  相似文献   

13.
划清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界限,就是从民族问题的角度划清无产阶级世界观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界限。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即无产阶级的科学民族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体系,其主要内容有民族形成观、民族发展现、民族消亡观和民族关系视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对立,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本文仅就民族观中有关民族承认、民族尊重、民族发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国家等几个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根本区别。1、坚持民族承认、民族尊重观,是…  相似文献   

14.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和新疆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新疆解放以来半个世纪的历史,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邓小平对民族团结合作思想有重要发挥,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疆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的锐利的思想武器。一、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持各民族大团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说:“在一个国家内把各民族分开是有害的,因此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力求使他们接近和融合。”①他还说:“工人阶级及其反资本主…  相似文献   

15.
李荟芹  王习之 《学术界》2022,(9):165-172
1913年中华民国蒙藏委员会创办的《藏文白话报》在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藏文白话报》向西藏各族人民传播国家意识、民族平等团结意识、公民意识等现代民族国家的价值观念,提出了变革西藏政治制度、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字)、促进西藏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藏文白话报》对西藏各族人民进行了思想启蒙,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近代重塑。但《藏文白话报》所宣扬的“五族共和”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塑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才真正成为重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不仅具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研究、理解和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我国创造性的运用与发展。在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加强对各民族干部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正值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十周年之  相似文献   

18.
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之一.这是我们党的理论工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关于民族问题的学说和二十世纪社会主义民族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观点所作的补充和发展.当前,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民族问题,搞和平演变的形势,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一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无疑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民族前途和命运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藏民俗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地域性特征是西藏民俗文化区别于其他民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其互融性与时代性特征表现了西藏文化的兼收并蓄和鲜明的时代变迁与历史进步。藏门珞各族人民创造的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元整一斑斓多姿的西藏民俗文化。民族的习俗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趣的文化现象。西藏民俗文化表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坚忍不拔的奋进精神和刚毅强悍的民族性格,折射和展示出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10,(6)
民族关系是在民族与国家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社会关系之一。在高等学校中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育,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需要,是迎接国际形势挑战与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在内涵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育主要包括传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弘扬民族团结统一的历史传统,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自身发展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探索民族关系教育的新路径,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坚持"教育细化,管理细致,服务细心"的新模式,为取得教育实际效果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