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成为我国当前旅游开发的核心指导思想,而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生态旅游在全球倡导绿色消费的环境下地位日渐凸显,对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以全域旅游为指导开发生态旅游既符合国情选择,也是我国旅游业本身发展的大势所趋.以全域旅游为视角构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索全域旅游理念下推进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的新路径,为旅游产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与可持续发展保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被许多欠发达地区所看好,如何保障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在实践中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对丽水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模式的分析研究,阐明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企业、个人各开发主体和开发目标的关系,以保证地区发展在空间、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古民居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婺源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民居及其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正处于开发的热潮之中.婺源是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其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江西省旅游业的新秀和文化生态旅游的典范.但婺源文化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古民居生态方面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在我国古民居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典型性和共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从而使古民居生态旅游真正步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乡村生态旅游是在传统的乡村旅游中融入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其开发工作要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当前,河南省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中还存在开发层次较低、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科学规划、旅游人才匮乏等问题。在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要大力发展河南省乡村生态旅游,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江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江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对乡村旅游发展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乡村旅游学的发展前景,并对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伴随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推进,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也必将经历从传统观光旅游模式向现代生态旅游模式的转变,发展生态旅游是新时期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应大力倡导生态旅游理念、制定生态旅游法律法规、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创新旅游投资融资机制等,以实现生态旅游市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生态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藏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骄人的经济效益,为西藏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由于西藏地域的特殊性,使其在旅游开发中特别是游客大量涌入这块生态脆弱区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的藏族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藏民族文化出现变异,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从而直接影响到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杨振之先生提出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前台、帷幕、后台”模式,对西藏这样一个特殊的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体验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但是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旅游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美好的体验和难忘的回忆成为当代旅游者的目标.因此体验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便促进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在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体验为中心的一整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具体包括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情感型生态旅游营销模式、过程型生态旅游消费模式、服务型生态旅游经营模式,以及参与型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教育型生态旅游解说模式,希望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广西北部湾滨海城市各自的特征,北海市宜选择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循环型旅游模式,钦州市宜选择工业旅游为主体的循环型旅游模式,防城港市宜选择以滨水城市型为主体的循环型旅游模式,以推进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湘西南生态旅游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的依据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桂林”旅游圈是指将以桂林市为中心的包括湖南部分县市区在内的跨省区的旅游经济圈。湘西南生态旅游积极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建设,是湘西南生态旅游开发和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湘西南生态旅游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的主要依据,提出了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江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明 《江西社会科学》2002,(12):239-241
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把握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对加快壮大江西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江西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优势,并提出了一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西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代表着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方向。本文对江西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作了必要论证,确认江西是中国最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区域之一,对江西发展生态旅游的原则也作了必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实现旅游产业的全面生态化是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实现美丽内蒙古的主要路径.在深入分析呼伦贝尔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找到了制约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生态旅游与新农村牧区建设相结合、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生态旅游与林区经济转型、调整生态旅游产业结构及生态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探索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助推旅游产业的全面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为例,在大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和生态文明指导下,分析了合作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从形象设计、产品构思与线路设计、旅游营销与推介等方面对合作市生态旅游策划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旅游策划基本模式,对生态旅游策划及合作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旅游初探--以上海为例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俐 《社会科学家》2004,(2):99-101
发展城市旅游必须与城市的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以牺牲城市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为代价。把城市旅游开发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建立城市生态旅游的新模式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上海市为例,探讨如何发展城市生态旅游以促进城市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整个城市社区存在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市旅游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建设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也对琅岐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充分分析琅岐岛发展国际生态旅游基础及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而为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建议,借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有利条件,示范开展先行先试,最终做实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建成并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但要注重开发利用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更要注重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二者的互补互促效应,促进西藏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巴拿马共和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90年代其旅游业从高起点崛起,重点开发生态旅游和遗产旅游,在1990-1997年期间,旅游收入每年呈12%的高增长,两倍于GNP的增长率。巴拿马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创出了并将继续创出一些“世界第一”。大洋彼岸的“他山...  相似文献   

19.
以珠江流域贵州段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个案,分析了贵州境内黔东南、黔南以及黔西南州珠江流域境内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流域(区域)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性、自然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交融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站在珠江全流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高度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珠江流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对策措施.提出建立珠江全流域大旅游开发思路,在"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基础上,打造"珠江全流域旅游文化走廊",建立"珠江流域旅游走廊"管理协作机构,以及大背景、大范围、大运作的珠江全流域旅游文化走廊开发的营销定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征,并以福建为例对滨海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福建滨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构想.研究表明滨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性、脆弱性、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广泛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移植性特点;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品位较高;资源分布较集中,组合较合理.从开发条件来看,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较好和较好旅游资源开发基础.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努力建设三条生态旅游合作通道,大力开发适宜滨海旅游活动的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