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庆华 《生存》2020,(12):0074-0074
汉字蕴含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教师在开展小学识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识字理解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可以在字理识字中融入思政元素,感受汉字的文化底蕴;可以在蒙学识字中融入思政元素,感受汉字的文化厚度,而从培植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3.
谚语和汉民族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语汇最能反映文化的内容。和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一样.谚语正是汉语语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数量庞大,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各个领域,全面地反映了汉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以及汉民族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处世哲学,处处闪耀着民族智慧的火花,成为汉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们研究语言事实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汉语谚语和传统道德观任何民族都有其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伦理道德,伦理道德观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深…  相似文献   

4.
石登举 《生存》2020,(15):0194-0194
文言文是记录古代人民行为方式的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句式、词汇、韵律等。随着教育水平的逐渐发展,高中文言文教学愈加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高一学生学习语文文言文,不仅能够丰富文学修养,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学习古代人民的思想文化,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师在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教学手段,导致高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高一学生学习的进程。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教学手段,可以利用构建情景课堂,理解文言文含义;挖掘教材内容,加强文言文记忆;拓展课外教学,丰富文言文知识的教学方式,提升高一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陈常俊  赵霞 《生存》2020,(15):0087-0088
作者在文中对初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初中英语课程对英语报刊阅读课程要加大创设力度,对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背景要强化运用,同时要采取多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加大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的关注。同时要注意口语教学活动中的文化教育渗透,这些都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培养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6.
高中文言文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载体。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思想情操;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运用策略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而文言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此,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6):176-17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都存在于某种文化环境中。理解语言首先要了解文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互依存,要在语言教学理论中寻找与社科、人文、艺术等文化知识相融合的交叉点,充分发挥文化理解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英语教学要借助文化理解来优化英语教学方式,形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型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新的途径,进而推动英语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丽琼 《生存》2020,(7):0207-0207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改”中说:初中古诗词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文化内涵,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古诗词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与现代汉语表达有着很大差异,所以初中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对大部分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可知,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有许多问题阻碍了古诗词教学活动开展。如:教师自身古诗词功底欠缺导致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节中没有对学生的理解感悟进行全面考虑等。基于此,为改善这一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古诗词整体的灵动美,教师必须将情境教学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掌握这种工具来发展社会。在科技迅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汉语是我国的主体语言,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使用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学习汉语不能“为学而学”教师教授汉语也不能“为教而教”,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问题。下面谈一谈笔者在给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的一些体验。  相似文献   

10.
陈东晓 《生存》2020,(8):0054-0054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的提出,合唱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被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不同的意境 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合唱能训练和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独立能力、协调能力、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受和培养集体观念。在合唱训练中,既能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又能进行多声部演唱,使学生的歌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合唱教学中了解人声,用美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内涵,以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举办的“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教学研讨会近日在该校举行,与会的50多名专家、教授、学者围绕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人的现代化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首先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探讨,大多数与会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包含许多相反相成的子系统的复杂体系,它以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而在汉朝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为主线,还包括了墨家、法家等各分支文化,是多层次、多内容的统一的体系。这要求我们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既要把握其主要的方面,同时也不能轻视其他方面的影响;从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首先给人的是美,语言要美,内容要美,形式要美。语言要美,要求简练正确,并不缺乏幽默;内容要美,要求欣赏的作品形式完美,有一定的思想性;整堂课呈现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有感染力的;形式要美,课的形式结构与课的内容和谐统一,反对“填鸭式”的教学,反对空洞的理论阐讲。因此,我们的美术课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教育,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寓教于乐,以情动人是教学中的好方法,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法是心灵的沟通,建立起和谐的氛围倾听学生的心声,一堂看似简单的美术课却渗透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多欣赏美术作品,在课前,针对本课内容,教师可多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美术作品,教师与学生可共同欣赏和切磋,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从而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尚光进 《生存》2020,(14):0063-0063
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非常宝贵的时间段,他们的三观树立基本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更是要做好情感方面的渗透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美术的魅力。在初中的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式教学已经成为一大主流,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提升综合素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悦蕾 《生存》2020,(10):0102-0102
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自身的文化本体意识日益增强并强烈要求完整保存,表现自身特点,不断趋向多样化与大众化。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其自身特定的历史价值,对于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并且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民俗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丽 《生存》2020,(9):0124-0125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声画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营造意境,感受诗情画意;运用多媒体技术,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节奏美;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孙剑 《生存》2020,(8):0193-0193
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益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因此,文章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师文化修养、以及加强数学文化实践体验等几个方面来渗透数学文化,旨在借助这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张凯 《社会工作》2009,(6):23-26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学生学业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学业、促进教师教学以及促进学校管理等多种功能。学业评价的领域包括学生认知学习评价、技能学习评价、价值学习评价等多个方面。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也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特定方法。要切实改进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学生学业评价,需要在结合中国现实、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专业支持等方面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只有通过听我们才能获得语言信息和语言感受,而听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听得懂语言材料,才能学好一门外语。因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官来感受生活的精彩与丰富,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写出个性鲜明、富含思想的作品。教材文本是写作教学的模仿载体。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之灵活地运用起来,并将其中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以及主题思想作为学习感悟的载体。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自身的感官来感受人生各方面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罗美 《生存》2020,(10):0134-0135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地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抽象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地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地图的出现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合理地运用电子地图,能够解决传统纸质地图直观性不强,学生获取信息困难的弊端。并且电子地图丰富的功能,可以增强地图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感受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看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电子地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时代发展给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课题。为此,本文主要对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