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语言的普遍语法结构的存在,使汉语的音系结构特点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使英语习得产生音素的变异。在此通过对75名不同区域学生进行汉语普通话短篇、词、句朗读录音、方言对话和方言朗读、英语朗读录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语方言在英语习得迁移中存在的共性,利用优化理论在音系学中的运用,揭示汉语方言在英语习得中的标识性限制和忠实性限制音素,通过语言音系结构生成和过滤,形成的汉语方言音素在英语习得中迁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持续繁荣,硕果累累,但在服务方言应用方面仍做得很不够。方言是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方言调查研究除了为国家"推普"服务外,同时还要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的语言应用开发服务,为方言区群众学习方言服务。这是当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汉语方言可以区分为七大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现象有所减少,但方言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方言是语言交流的障碍,方言优越感可能引起方言偏见和歧视,因此,方言会给社会工作带来困难.解决方言问题的基本策略是熟悉方言、培养当地人才、注意转介.  相似文献   

4.
河池方言音系蓝庆元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是桂西北交通要道,河池地区行署所在地。全市共有十一个乡,三个镇。主要使用壮、汉两种语言。汉语属西南宫话。汉语河池方言有地域差别和新老派差别。木文描写的是市区老派口音。一河池方言的声的调1.1声母十八个p宝贝奔半...  相似文献   

5.
青海汉语方言谚语是老百姓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文章以青海汉语方言谚语为材料,分析了别具特色的青海农业文化、牧业文化和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关注地方戏推行普通话版的现象,参照语言学,纵观中国戏曲发展的全过程,考察方言作为语言形态与戏曲艺术之间的关系,重点考察方言与声腔、方言与道白之间的关系,以辨明方言于地方戏曲、甚而说是于中国戏曲艺术中所处的地位,以求为确定地方戏曲推行普通话版的可行与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永新 《云梦学刊》2011,32(3):142-146
湘江流域汉语方言有些语言现象不是统一于方言属性,而是统一于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8.
以汉语方言为主线,全面收集晚唐五代以来反映汉语方言及其历史的数千种文献并汇编成册,制成电子图书数据库。这将极大地推动汉语语言学科、汉语文化历史的研究,同时对于保护汉语语言史文献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和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记录字者、词汇、语料入手,以中古汉语及普通话为参照,比较、描写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是汉语方言研究的传统模式,这一模式对于认识单一的方言的特征是有效的,但要认识方言的结构体系难免存在缺陷.为此,很有必要跳出原有圈子,提倡对各种方言进行比较的类型学研究,共时结构类型,历史演变类型、文化类型都是方言类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类型学研究是彻底解决方言分区问题的根本出路,可以为方言的定型定位、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成果还可以为汉语语言学乃至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成就崭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偏正结构”是汉语复合词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这一结构公认的界定是“前偏后正”,即修饰、限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以这种结构界定标准,在分析汉语南方方言中大量存在的诸如“鸡公”、“狗母”的构词现象,以及今天北方话类似的语言现象时,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从南北方言事实出发,结合古汉语及亲属语材料,对这类结构的内涵进行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负者。不同特色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使负载它的语言受到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方言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及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便能很清楚地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以山西方言的方言词语为例,首先从亲属称谓的差异、词义差异、某些特定词语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然后从方言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讨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南疆”)汉语方言基础比较薄弱.由于广泛的语言接触,导致以喀什地区为代表的南疆汉语方言在词汇上大量借鉴维吾尔语,同时在语音上不断被其他汉语方言感染,这样南疆地区的汉语方言日积月累产生了大量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我建议抢救山西方言资料,其理由如次。一、方言学是语言学重要的一支。从历史语言研究的角度讲,我国方言资料的研究和利用,大大丰富了汉语史。而汉语现代各方言资料的科学汇集,简直就是一部活的汉语史。从现代汉语研究的角度讲,方言资料可以帮助人们说明普通话里的某些现象。例如笔者是文水人,文水话就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几条材料,说明了普通话里不大容易说明的几个问题。况且,如果离开了方言资料,现代汉语就只是一个很不完全的学科。二、五六十年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华北、西北走了七个省,最后发现山西方言最丰富。他在山西住了几年,调查了山西方言系统的八个点,这些资料在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五十年代的方言普查及有关的研究得出了与高本汉相同的结论:在北方话系统中,山西方言最丰富,史料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许多文化现象都是由语言来传承和记录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一直是文化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汉民族的婚姻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文化现象有一部分记录在汉语方言特殊称谓词语中。文章主要讨论从这些文化现象中看汉语方言特殊称谓的问题,分三个部分讨论:婚姻制度与特殊称谓;民俗文化与特殊称谓;传统观念与特殊称谓。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源远流长。从西汉末年扬雄的《方言》算起,已经历了近2000年的历史。运用现代语言科学的技术方法来调查汉语方言,也有60多年的历史了。一、汉语方言研究的古典传统汉语方言的分歧,先秦典籍已有不少反映。当时的天子,为了体察民情风俗,博通天下名物,每年秋后都要派遣使臣到民间搜集民间歌谣和方言异语,训诂学家们在铨释词语、解释典籍时,也往往注意到存在方言词语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扬雄继承前人旨趣,利用各地人民云集的都市,记录了当时知识分子(孝廉)、士兵(卫卒)以及一般平民大众的口语,辛勤笔耕近三十载,编成一部包括近2000个词语的方言比较词汇集。这是周秦到西汉末年民间语言的可靠记录,揭示了错综复杂的方言现象,无疑是中国传统语文学中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悬之于日月而不刊”。综观《方言》全书,突出的贡献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民间口语,能以活的语言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是某个部落、部族或民族的一部人所说的话。它服从于整个部落、部族或民族的统一语言。某一地区的方言是为某一地区的全体人民服务的。它是某一地区人民的集体财产。在同一语言的方言与方言之间有共同的特征,也有特殊的特征。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特征,我们才能说这些方言属于同一种语言;因为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殊特征,我们才能够使一种方言区别于另一种方言。方言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因此,方言的特征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比方在现代汉语里,我们把北京话跟广州话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来。  相似文献   

17.
岳立静  钱曾怡 《文史哲》2012,(3):117-122
一直以来,汉语方言的分区标准主要集中于对语音现象的分析判断,很少从词汇的角度进行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全面、系统的发展。实际上,方言词语的比较研究,是方言分区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因此,立足于对口语高频词语的考察,通过方言与标准语、方言与方言之间口语高频词的比较,可以找出各方言在词语使用上的接近度,从而揭示出各方言间的远近亲疏关系,同时也能够为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开辟一条合理的、有效的词汇考量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元明清以后,满蒙语的成分大量加入汉语,影响了近代汉语的发展,也使现代汉语方言呈现出南音系统和北音系统两大类。同时,方言歧视和方言优越感、移民、地方文艺分别影响着操各种方言的人的心态以及方言的生态与传承。这些问题,在四川方言里都有着明显的体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四川方言的微观层面上,一些细节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刘新中 《学术研究》2006,(5):140-143
在汉语方言的研究中,高本汉的研究在共时和历时方面对汉语方言研究都有开创性,贺登崧的研究则主要是地理语言学,他们的方法可以互为补充。贺登崧所提倡的语言地理学注重语言事实的挖掘,展示与分析语言现象在地理上的分布;高本汉则创造性地将欧洲历史语言学的比较方法全面运用到汉语研究中,较好地结合、吸收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成果,他的成果、方法又反过来影响了一批中国的语言研究者,使他们在音韵学和方言学等领域产生了大量成果,这是贺登崧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