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屈原与庄周的创作方法,都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同其异,所见不一,此文从几个方面试作比较.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按照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的说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现实主义是“正确地不加修饰地描写人和人的生活条件”,即“从既定的现实底总体中抽出它的基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时期出现的底层文学潮流,探索其现实主义的特殊形态。得出结论:底层文学奉行高尔基的"赤裸裸的真实"观,在消解政治意识形态和推进现实主义非经典化方面与新写实相通;在叙事立场上不同于新写实的"零度情感",而以强烈的人民性及批判性与"左翼文学"相连;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创化"形态区别于"左翼文学"对现实主义的固守而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史上任何一种现实主义的简单回归,它是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屈原与庄周的创作方法,都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同其异,所见不一,此文从几个方面试作比较。一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按照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的说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现实主义是“正确地不加修饰地描写人和人的生活条件”,即“从既定的现实底总体中抽出它的基本的意义而且用形象体现出来”。但是,“如果在从既定的现实中所抽出的意义上面再加上一  相似文献   

4.
今年三月苏联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学术会议,讨论了《七十年代西方文学在现实主义发展中的新倾向》。该所副所长П.波利耶夫斯基在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注视到西方国家在文学领域中的发展情况及变化;总的来说,西欧和美国七十年代的文学是转向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普遍地战胜了六十年代文学中占优势的先  相似文献   

5.
<正> 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本潮流之一,也是建国以来我们最常用的文艺术语之一。一九五六年以前,我们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一般都是依据恩格斯的定义,认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①一九五六年以后,我们则更多地依据高尔基的定义,认为现实主义就是“客观地描写现实”②,就是“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③。从二十多年文艺批评的理沦和实践看来,一种带普遍性的理解大致是这样:现实主义就是按照生活本身的形式,运用典型化的方法,真实地再现现实。也就是说,现实主义具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再现客观现实,二、真实性,三典型化,四、生活本身的形式。这样的理解显然是来自西方的现实主义理论,特别是来自高尔基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瞿秋白的译作中,所占比重最大、选择资料最全面、涉及面最广泛的是高尔基的作品。对于1930年前后的中国左翼文坛而言,高尔基及其作品的典范性对中国革命作家和革命文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一个文学家,高尔基的精神和作品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文学本身:高尔基成为无产阶级作家的理想化身,其作品被视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最佳范本。从范本译介、思想解读、文论阐释三个方面,瞿秋白介绍了高尔基的艺术成就与艺术思想,阐发了革命作家的典型特征,探讨了普罗现实主义文学观,强化了普罗现实主义文学是适合中国左翼文学的发展范式,为中国左翼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提供了最完备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守财奴》、节选于《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家庭的苦难》一章。作者巴尔克扎(1799—1850)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作家。十九世纪的下半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光辉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当时资产阶级成长和强大在文学上的反映。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讲话》中说:批判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它“揭  相似文献   

8.
《文学自由谈》1986年第二期发表了关于现实主义概念讨论的不同文见。邹平在《现实主义是不够用了吗?》一文中论述:作为一种文学精第(或日美学原则),现实主义远没有到了不够用的地步。因为在如何理解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现实主义是迄今为止唯一正确地作出了回答。现代主义从整体上来看却是颠倒了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确实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当它把文学反映现实的方式限定在以生活本来面貌来反映生活的尺度里,它便获得了一种与其他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不同趋势和倾向的综合”——更高级的现实主义新的困惑和现代审美需求南斯拉夫学者斯韦塔·卢基奇曾精辟地指出: 用高尔基的现实主义或任何其他的现实主义的范畴来套中国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不适当的……鲁迅远远超越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和其他现实主义文学的界限,鲁迅各种不同的趋势和倾向综合在一起……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种更为完善的现实主义.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现实主义。捷克专家雅罗斯拉夫·普实克也指出:  相似文献   

10.
创作方法这个概念,自从提出以后,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坛上和理论界,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关于现实主义基本特征的归纳,就是其中之一。现实主义的特征,现在我国文学理论的教材中都把它归纳成两点:一是客观地描写现实,二是要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本质,塑造出典型。例如《文学的基本原理》中就这样说:“现实主义的作品据以反映生活,构成形象的原则的共同特点,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它的另一个根本特点是“对生活进行广泛的概括,塑造出典型形象,对叙事作品来说,就是要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则这样写道: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是一个永远处于发展中的概念。联系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现实主义是一个体系,从远古的朴素现实主义到文艺复兴时期带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又到十九世纪冷峻的批判现实主义,再到现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流,自然主义则是支流了。再进一步研究,我们还会发现,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双流齐下,绝非泾渭分明的。从“典型化”这一角度看,以中国文学为例,古老的《弹歌》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与其说是现实主义作品,不如说是自然主义作品。至今仍被列为禁书的《金瓶梅》和数年前被广为指责的当代小说《醉入花丛》,究竟是自然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史上,就象巴尔扎克、易卜生、高尔基这样著名的作家所采用的艺术方法,也不是自始至终清一色的;各种艺术方法之间,不仅有互相抵触排斥的一面,也有互相联系溶合的一面。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奠基人,现实主义是他始终遵循的正宗。但同时,他也将象征主义(象征手法自古有之,象征主义大大扩展了文艺创作中所存在的这种手法)等艺术方法有价值的东西,大胆“拿来”,为“我”所用。本文试从鲁迅读过的象征艺术理论、评价过的象征主义或运用象征手法创作的作品、写过的象征主义或具有象征色彩的作品,具体论述他的创作方法的非单一性,在这位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创作中给象征艺术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 2 0世纪初引进中国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形成最有影响的文学思潮。在百年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多重畸变与变异 ,也经历了多次的“恢复”和“回归”。研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百年嬗变 ,对反映 2 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分析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 2 0世纪文学的影响和作用 ,探索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和 2 1世纪文学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 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本流派之一。中国的古代文学也不例外,现实主义仍然是主要的流派。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当然需要某些作品具有真实的思想和适合于表现这种思想的形式,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特殊的创作方法。不论哪一种文学流派的创作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产生、形成的;而是要经历长时期的许许多多的诗人、作家的创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不仅和时代的、社会的发展相联系,而且和文学的民族特性相联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创作方法,它必然要在各种民族的国土上滋生和茂盛起来。但是每个民族却各有自己的现实主义传统。文学史上十五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就发生在资本主义工业急剧发展的欧州。这是因为现实主义文学总是植根于自己人民的生活土壤中,而和自  相似文献   

16.
狄更斯在世时,英国读者,上自公王贵人,下至厨娘无不爱读他的小说。在非英语国家,狄更斯的小说也赢得了最广大的读者的喜爱。即使在现代主义浪潮席卷西方文坛的本世纪,狄更斯仍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古典小说家之一。狄更斯小说的魅力是什么?高尔基说得好:“在伟大的艺术家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象是结合在一起的。”狄更斯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狄更斯的创作方法的特点便在于他把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巴尔扎克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但他的创作除了现实主义以外,还有浪漫主义的一面,而且两者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在《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曾经谈到,象巴尔扎克、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这样一些古典作家,我们很难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因为“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特别以巴尔扎克为例说:“巴尔扎克是个现实主义者,但是他也写过象远非现实主义的《驴皮记》这样一些长篇小说。”高尔基的这个重要的美学见解,不仅触及了文艺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完全切合巴尔扎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解放区文学是随着我国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学,它是中国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解放区文学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我国现代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新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创作实绩。今天,当我们探讨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问题的时候,不应当割断历史,而应当也对解放区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特色,作历史的回顾与考察。  相似文献   

19.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都发生了巨大影响。今年是巴尔扎克逝世一百三十周年。我们用这篇文章简要地介绍他的生平、思想、创作成就及其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贡献,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世界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20.
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曾有过长期的讨论,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对于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出现在什么时代?它的文学理论成熟于哪个时候?它与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有何区别?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今天重新探讨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探入: 首先,要克服以往讨论中存在的偏向:一、不能拘泥于恩格斯的定义。恩格斯在给哈克纳斯的信中,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下的定义提到“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主要是对欧洲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和戏剧的创作经验所作的科学概括,而不是一切国家、一切时代、一切样式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