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古汉字的写词法与造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词法与造字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一些文字学论著当中,对这两个术语的使用相当混乱,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写词法与造字法究竟指的什么,二者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语言在书面上的直观的代表。世界上各种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是不同的,各种文字都是适应着不同语言的结构特点、语音特点来完成记录和表达语言的作用的。日语的假名和俄语的字母是通过记音来记录语言的,前者记录语  相似文献   

2.
文字是反映作品的重要载体,作品的价值和艺术魅力是靠文字充分体现出来的。万历版《金瓶梅词话》和崇祯版《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两个版本的文字存在着巨大差异,到底哪个是原版,关键还得从文本入手,通过版本文字的对比论证,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由《金瓶梅》伊始,将版本文字的对比研究同步延伸到《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各种名著的后版本对原版都做了无谓的文字删改甚至是篡改,这些文字主要体现在借音字、俗写字和方言口语等方面。借音字在《金瓶梅》等名著文本中具有使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且借音字的诸多文字篡改,是批书者任意妄为造成的。如果让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更规范更趋完美,就应该弥补这块缺失,借音字这个环节是怎么也绕不开的。我们提倡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整理的"回归文本",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回归版本,二是回归文字,三是深入解读。而借音字则是破解古典小说文字谜团的一把"金钥匙","借音字说"为回归名著文本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顾炎武《古音表》中“并入”和“收入”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炎武是我国古音学的奠基人。他积三十年功力而探求古韵,写成长章巨制《音学五书》。顾炎武《音学五书·古音表》中有两个重要概念,并入和收入。从前研究上古音的学者对它们不大注意,但据我们看来,这两个术语的设置正是顾氏观察语音现象的慧眼独具之处。他的古音研究一方面注意韵文材料的归纳,并旁及文字的谐声现象,因而得出古音十部;另一方面,他吸收陈第的理论,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鉴于上古韵文押韵系统与中古二○六韵分韵的差异而对今音进行了离  相似文献   

4.
《水经注》所引晋陆翙《邺中记》一书,是河北最早的地方志书之一。《邺中记》约亡佚于元末,诸辑本以《四库全书》本辑存最为详备。《邺中记》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特别是《水经注》虽然明确征引《邺中记》的文字只有一条,但在《水经注》中有大段文字与《邺中记》内容重合,显然系抄变自《邺中记》。这足以说明《邺中记》是《水经注》记述河北地理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言;《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专门记事。《尚书》所记之言虽然“佶屈聱牙”,但能围绕中心,分明层次,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春秋》所记之事虽然极其简略,但初步确立了叙事散文的基本规范,叙事系统、严谨,坚持道德原则。而且,《尚书》有许多作品在记言中有叙事成分,亦有以叙事为主的作品。其叙事能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条理清晰,首尾完整,富有表现力。《春秋》虽然专门叙事,但在语言运用上的艺术原则和艺术技巧却十分突出,文字表达比《尚书》有明显进步。它们不仅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两大源头,而且也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相似文献   

6.
先秦文献中有关古代造型艺术方面的资料是很缺乏的,绘画与雕刻两相比較,又是绘画方面稍多而雕刻方面比較稀少。《考工记》记录古代工艺技术因而附及于造型艺术,在绘画和雕刻两方面都保存了較系统的资料:绘画方面有专论《画繢(绘)之事》的部分,介紹服饰的色彩与纹样的种类,以及彼此间配合的关系,《锺氏染羽》部分,说明当时染色工艺之进步,它们虽然都属于工艺美术范围,但对于古代绘画的研究却有着  相似文献   

7.
我不研究历史地理,这篇短文的本意,重在对《尚书·禹贡》荆州一段文字的解释;但解释这段文字又离不开实地的考证,因而对实地也不得不认真探讨。一夏水《楚辞·哀郢》:“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楚国人当时东向流亡,是通过江与夏两条水道的。1957年在安徽寿县发现楚怀王六年发出的《鄂君启节》,所记自郢都至鄂话的水道正是两条,北为县水,南为大江。《水经》卷三十二:“夏水出江,流于江陵县东南。又东过华容县南。东至江夏县云杜县人于两。”都道元注:“江津豫章D东,有中夏回,是夏之首江之记(按,似应作论,江别出为…  相似文献   

8.
天津图书馆收藏的《万历起居注》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万历起居注》 ,是现存近十种版本的《万历起居注》中版本最好的两种。两者除版式互有区别外 ,其记事涉及的月份、各月份记事内容之多寡、文字的正误等 ,相互间都有区别 ,互补性极大。因而若将它们彼此校勘抄补 ,将得到一部记事最多 (涉及 556个月 )、文字讹误漏衍较少的新版本《万历起居注》 ,使《万历起居注》这一散失严重、而在研究万历一朝近 50年历史上作用重大的史料书 ,基本恢复原貌。  相似文献   

9.
前言古代的沮水(又写作睢水,音同,通用)和漳水是流经楚郢都和随后的江陵城附近的两条水。春秋时期就已是楚国的著名河流。《左传》哀公六年记楚昭王所说:“江汉睢(沮)漳,楚之望也。”就反映着当时沮、漳二水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左传》定公四年记吴、唐、蔡师攻入楚国,楚昭王君臣由郢都逃出后,首先就“涉睢(沮)。”《汉书·地理志》(卷28上)南郡“临沮”县原注云:“……漳水……东至江陵入阳水,……”《三国志·王基传》(《魏志》卷27)记王基的语说:“……今江陵有沮、漳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数。……”这都说明古代沮、漳二水和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江陵城很邻近,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地记早已亡佚无存。本文以其所征引的河北地区的三种古代地记《冀州风土记》、《中山记》、《邺中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它们的作者、成书与亡佚时代、佚文情况、文史价值等进行辑考、论析。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两篇多少带有点寓言色彩的文章,一为欧阳修的《卖油翁》,一为庄子的《庖丁解牛》。两篇文章均没育为名家大腕树碑立传,讲述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文字谈不上艰深,读起来却绝对称得上语言隽永意味深长。虽说后人常用“熟能牛巧”来概括这两篇文字的主题,但如果你有兴趣将它们对照着阅读便会发现,故事中两位同受人们称道的主人公在其“事业”所达到的境界上其实还是有着明显的高下之分的。  相似文献   

12.
前言古代的沮水(又写作睢水,音同,通用)和漳水是流经楚郢都和随后的江陵城附近的两条水.春秋时期就已是楚国的著名河流.《左传》哀公六年记楚昭王所说:"江汉睢(沮)漳,楚之望也."就反映着当时沮、漳二水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左传》定公四年记吴、唐、蔡师攻入楚国,楚昭王君臣由郢都逃出后,首先就"涉睢(沮)."《汉书·地理志》(卷28上)南郡"临沮"县原注云:"……漳水……东至江陵入阳水,……"《三国志·王基传》(《魏志》卷27)记王基的话说:"……今江陵有沮、漳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数.……"这都说明古代沮、漳二水和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江陵城很邻近,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实用写作与文学创作都是利用文字来记录思维活动、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 ,虽有许多共性 ,但从根本上说 ,这是两种不同的写作系统 ,它们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有着各自的规律及要求。本文从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四个方面对二者的差异性作了系统阐述 ,以便能更好地掌握它们的规律 ,真正驾驭它们 ,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语源和字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字都是符号系统,都有自身的能记与所记,汉字与汉字所记录的语词处于不同层次,所以语源与字源是不同的,而它们的区分应以各自的能记与所记为基础,不可混淆.但同时,由于汉语与汉字的特殊性,字源与语源又紧密相关,理清其关系对科学地进行语源学的研究有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族是西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20万人。土族《格萨尔》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土族聚居地。它是以韵散结合形式说唱的,在说唱时用藏语咏唱其韵文部分,但由于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语音等诸多方面的变异,较之于藏语安多方言也多有差异。由于历史等原因,土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在对土族《格萨尔》中的土族语和藏语进行国际音标记音的基础上,归纳和整理出了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相互影响之后的变异情况,并对此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对照记》对照的是形象(照片)与个人身世的真实,因此她用文字来解释心得。《对照记》本身有很强的“后设性”,对《对照记》的解读,则是“后设”的“后设”。从《对照记》中所列的相当可观的张爱玲祖父祖母一代人的照片中,可以解读出她的怀古幽思,她所怀念的就是她祖父母这一代的人物和生活方式,这自觉或不自觉地展露了她的历史怀旧意识。《对照记》中没有张爱玲与父亲或母亲的合影,也没有她父母亲的合影,这些照片的缺失使《对照记》创设了一股幼时的失落感或被遗弃的情境,呈现出“褪了色”的苍凉。张爱玲自己的照片在全书中有30多幅,她的姿态在“镜花水月”式的美学意境中制造了一种神秘感。张爱玲“传奇”不仅是她的文字,也是她的形象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一书作为清代金石学之滥觞,奠定了其在清代金石学研究中的开山地位。以《金石文字记》著录碑刻为研究对象,将顾炎武行迹与该书所记碑刻所在地相互参考,辅之以诗史互证的方法,可初步考索出顾炎武自顺治十三年(1656)至康熙十八年(1679)这二十三年间在山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访碑情况。囿于材料,顾炎武顺治十三年之前是否进行过专门访碑尚待考证,但康熙十八年登嵩山确为其访碑之终。顾炎武正是通过实地考察、旁搜博采才占有了第一手资料,为其金石学研究和《金石文字记》成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巴金的《寒夜》与曹禺的《北京人》都较多地出现了老鼠的意象,它们在这两部同时期的作品中出现,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分别表现为作用、情感和象征等方面,亦可从中探讨出巴金与曹禺这两位作家创作风格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我校历史系副教授闻人军著的《考工记导读》已于1988年由巴蜀书社出版。《考工记》是我国成文最早的一部辉煌的古代科技文献,素称难读。《考工记导读》是国内外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方法对《考工记》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学术专著。它全面地探讨了《考工记》的价值、源流,对阅读和研究《考工记》的门径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引导,为全文作了新译新注。书中附有许多以考古实物资料为依据的插图,与文字论述相辅而行;其  相似文献   

20.
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吕氏读书记》题名相似,各书目对《吕氏读书记》记载较少,已有记载之间也存有矛盾,这给吕氏作品整理及研究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对书目、序跋及网络资料查询,可以确定《吕氏家塾读诗记》与《吕氏读书记》是吕祖谦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吕氏读书记》今疑已亡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