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传栋 《文史哲》2002,(2):160-164
可持续发展实践需要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转变,及维持其可持续发展动态平衡状态所需要的经济条件、经济机制及其综合收益的学科。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的理论经济学科,它的研究同生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学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美国出口型农业的生态危机催生了美国学派有关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的先驱思想,他们不仅通过对这种生态危机进行定量分析为美国的工业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而且提出了从土地取走的东西要循环回土地的循环经济思想;提出了使消费者居住在生产者旁边的城乡平衡发展学说,建立了以科技为基础的土壤资本理论并开启了现代科技农业的发展。美国学派不仅是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和外部性分析的先驱,而且他们的思想及其政策主张对目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地区间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循环经济和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广义循环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跃进 《东岳论丛》2005,26(2):84-86
“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一种与地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更是广义的生态文化现象 ,广义循环经济学研究聚焦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对把握社会文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先在性为前提、遵循生态规律的生态经济 ,这是对传统忽略自然生态系统的先在性、遵循线性因果规律的工业经济的根本超越 ,因而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广义循环经济学对传统工业经济的理论基础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范式的经济人假定、效用最大化等理论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对经济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生态经济学的某些研究领域已显现出被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陈旧框架同化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态经济学实际上长期忽视了对"演化"属性的关注,并在研究中排斥制度因素。鉴于此,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应当重视对"演化"和"制度"的关注,这将催生一门新学科——演化生态经济学。它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优势,对中国这样生态—经济矛盾突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科学哲学的角度.在对主流经济学研究纲领解析的基础上,指出主流经济学长期忽略生态维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对此.经济学家们通过科学哲学发展理念的贯穿和提升,进一步设计整合经济学的研究纲领.形成新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研究纲领继承了主流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精华,并且努力弥补其生态缺憾。发展并运用生态经济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析经济学视角下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尤为重要。目前,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很多,但主要局限于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生态工业理论等层面来展开研究。实际上,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与经济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应从经济学层面探寻循环经济理论基础。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依据主要有资源稀缺理论、外部不经济性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以及效率问题理论等。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迁移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经历的社会现象,也是多数经济学流派所关注的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从不同角度共同勾画出劳动力迁移理论的总体轮廓,这两类理论流派在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城乡分割的作用以及教育对劳动力迁移就业的影响等方面具有相通之处,然而二者在研究劳动力迁移的动因、剩余劳动力的来源、劳动力迁移的拐点、劳动力流动与空间的关系等方面存在观点分歧.比较这两类流派下的劳动力迁移的理论观点不仅有利于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果来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能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劳动力迁移问题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经济学到生态经济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经济学理论因受其所研究对象——市场经济的制约,只重视“经济人”和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对经济之基础性的决定性作用。因而,传统经济学的根本缺陷是无根性:只见经济不见自然,脱离自然生态系统之根;只见经济人不见伦理人,脱离生存伦理的根基。这些根本缺陷使其误导工业经济、市场经济而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了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危机,需要对其进行根本超越,确立与新的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新方向:生态计量经济学——在整体上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效率问题,要扣除对自然污染破坏的代价或成本,主张“自然资本”消耗最小化;生态制度经济学——从根本上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必须超越完全竞争市场的私有化的思路。生态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应是一种和谐地利用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基础;生态伦理学——以生态存在论为基础的“主体-客体-主体”一体共在的规范,其核心是以自然为中介的主体间(当代、代际)外在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平等的一体共生的社会正义法则。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果  王淑芳 《东岳论丛》2005,26(2):95-97
作为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学科最重要的有三 :生态计量经济学、生态制度经济学和生态经济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论发展中的经济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经济流失的观点审视人类今天的发展观 ,我们痛切感到只重财富而无视流失的做法是一种幼稚的“猴性”发展观使然。中国要加快经济发展 ,不应无视工业生产中高物耗、高能耗、高排放产生的各种经济流失问题。如果制造或放纵经济流失的传统工业增长方式未有改变 ,当大规模的工业品生产转向中国 ,甚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时 ,中国会不会成为制造或堆积工业垃圾的中心 ?中国的现代化会不会堕入经济流失的“黑洞” ?但目前所有的经济学都将重点放在财富的创造、积累及其分配上 ,而对于经济流失这一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问题却较少关注 ,这不能不说是经济学的遗憾。为此 ,需要研究流失经济学和创立非流失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