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安方 《社会科学》2007,(11):26-33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基本内涵在于:秉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中国外向型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一贯理念,立足全球视野,着眼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通过不断创新开放战略思想,突破传统开放战略观念的束缚,努力探索与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和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开放战略新模式,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本国的开放政策与开放战略,实现更加有效益的对外开放,同时通过营造更加有利于开放的国际战略环境,推进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政府基于“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伴随该战略的深入推进,其整合辐射作用将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深远影响。在战略推进过程中,中国应充分认识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与困难,妥善管控、化解与各方的分歧和矛盾,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通过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与相关国家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亚洲"心脏"阿富汗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地带,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纵深布局的关键一环。基于无边界理论视角,审视中阿文化交流先行战略必然性,建构其互利共赢机制,不仅关乎中国外交与国家安全战略、关乎中阿关系,而且关乎阿富汗民族国家文化重建、关乎中亚地区和平稳定与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永胜 《兰州学刊》2008,(11):77-80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博弈论是研究互利共赢问题的有力工具。国际关系中囚徒困境博弈的大量存在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必要性;无限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合作均衡的实现表明互利共赢是可能的;在现实中合作的实现表明互利共赢是可行的;全球化为互利共赢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一报还一报”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宫力 《学术探索》2009,(5):6-10
新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边倒",争取中间地带与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对抗,"一条线",不结盟、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等历史阶段。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等思想理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相应的国际战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客观估量国际局势、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永远不称霸。这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健 《社会科学》2022,(12):12-19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坚持和平发展作为根本追求。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命运、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目标以及对当今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于把自己事情做好;始终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始终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山东半岛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一,在全国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山东半岛对外开放战略的研究,无疑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然而这项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可以说还仅仅是开始.由烟台市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撰写的《山东半岛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研究》注(以下简称《研究》),可以说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山东半岛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可喜成果.《研究》是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1988年10月5日通过省级鉴定.该研究包括一个总报告:《山东半岛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研究》;九个分报告:《山东半岛产业结构现代化战略研究》、《山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周边地区是世界最复杂的区域.搞好中国沿边地区的开放与合作对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边疆安全、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沿边地区应趁势而上,坚持互利共赢的观念,积极探寻新的开放模式与发展道路,努力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主的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战略是东北亚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重要引擎,是大图们江开发开放先导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各种战略的叠加区,地缘政治特殊,发展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应尽快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形成横跨东西、兼顾海陆、联通内外的开放格局。若能够把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并形成有机整体,不仅有利于我国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沿边地区跨境次区域合作,更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开放格局的形成,促进环日本海各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袁野  王光厚 《理论界》2013,(7):156-159
中国的周边外交服从于中国外交的总原则。由于周边外交的独特性,因而在中国诸多外交原则中有一些原则对于周边外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互利共赢的原则、求同存异的原则等主要周边外交原则。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中国和平发展步入新阶段,中国崛起的国内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中国和平发展迫切需要外交创新开拓新局面,外交肩负着中国崛起的和平诉求、发展诉求和责任诉求。在和平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外交创新出现了新变化,外交策略更加奋发有为;外交理念强调合作共赢;外交视野突出全球意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承载着实现中国崛起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有赖于外交理论、外交制度和外交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由王亚文老先生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对外经济开放比较》一书已同广大读者见面。该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侧面,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历史和现实作了广泛而有益的探索。总观全书,有三大特点: 第一,以史为镜论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保证。而对外经济开放又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开放型经济依托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政策红利等传统优势已经逐渐弱化,传统的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的开放模式和发展路径,遇到了巨大挑战。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这就需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4.
论21世纪初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政治经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与南亚国家间的外交经贸关系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因素与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南亚诸国最大邻邦的中国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印在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同时,要注重优势互补,结成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要切实加强中国与南亚诸国在军事层面上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与南亚诸国也可成立水资源与环境调研开发机构,提出共同保护环境、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规划.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核心是合理统筹陆海两个战略方向,这意味着中国国家大战略设计正朝着陆海并重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国崛起为"陆海双料强国"的前景问题亟待研究。按照古典地缘政治的观点,任何国家都难以长期维持"陆海双料强国","一带一路"战略以"互利共赢"为基础,超越了古典地缘政治以"扩张和争霸"为中心的狭隘视角,在"和平发展"的原则指引下,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中国大国力量的不断积蓄、国际权力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崛起为"陆海双料强国"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丝路精神,根植于中华文明,与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一脉相承。"一带一路"建设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体现出中国文化在与世界优秀文化互学互鉴中定能创出新辉煌的自信。"一带一路"是文化自信之路,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7.
张红 《理论界》2003,(4):6-7
一、从邓小平的开放观到经贸立国战略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本身对外关系的历史经验,根据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创立了对外开放的科学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开放观。第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敏锐地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的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判断。他认为,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更为密切,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第二,中国的发展离不…  相似文献   

18.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文明发展之路上的各族人民通过彼此之间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不同区域经济的合作交融,不同信仰的和睦相处形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与核心价值认同,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和东西方文明交流合作的象征。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丝绸之路精神中的核心价值认同的重要机制;各民族之间在共同利益上的共商合作、开放包容、互惠互利是丝绸之路精神中的核心价值认同的前提和原则;"丝绸之路"沿线各族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是"丝绸之路"精神中核心价值认同的文化基础;沿线各族人民和平相处、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是"丝绸之路"精神中核心价值认同的理想和目标。这其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逐渐成为沿线各族人民共有的文化认同和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种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使得"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中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今国际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力量的基本走向是引力与张力互动的统一,地缘政治运作的基准点是现实利益+意识形态+灵活反应的一体化,地缘政治关系是实力彼此消长与心理互存疑惧的感应关系,地缘政治运行是合作体+交叉状+多形态+不确定性并存的状态。地缘政治走势受亚太地区主要大国主导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的地缘政治走势各有特色,中国地缘政治走势是和平发展理念+统筹兼顾式推进+开放互利共赢式运作的图式。  相似文献   

20.
2017年中国GNI达8863美元,估测2028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赶超美国,2023年中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水平发展阶段。中国和平崛起筑圆中国梦,使中国实现"弱中国"向"强中国"演变,但这也引起对中国是否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担忧。研究表明,中国没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战略意图、行动基因、思维范式,其原因在于:中国始终秉承和平崛起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和平崛起需凝心聚力解决国内重大发展问题,中国践行"利益共融"全球治理理念和坚持互利共赢、和衷共济的国家意志,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中国梦"和"世纪梦"伟大实践的典范。"强中国"演变提高了中国规避"修昔底德陷阱"风险的能力,合作博弈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正加快形成,中国在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实现与超级大国之间利益平衡,这些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使中国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