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新中国前17年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地位认识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的前17年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始阶段,对农业地位认识的演变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7年间,农业政策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党也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农业问题的重要性。例如,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源于党对农业基础地位的清醒认识;“一五”期间农业的相对落后是由于党对工业的过分重视;“大跃进”时期农业的破坏是由于“以钢为纲”方针的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则是由于“以农业为基础”方针的确立,等等。总之17年间,党对农业地位的认识是随工业化实践的推进而不断深化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使目前还很落后的农业尽快得到迅速发展。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保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为了尽快地把农业搞上去,必须正确认识和严肃对待人民公社的所有制问题。农村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举国上下早已形成的共识。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是当前人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全面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为基础、科学管理农业的思想。逐步增加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充分论证了农业发展对国家经济、政治、国防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思想,这个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我们对农业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农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认识上,更不能继续采取对农业进行索取的做法,而应把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和世界视野的高度上。  相似文献   

5.
李玲 《淮海文汇》2004,(2):13-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其它一切非农业得以发展的前提。无疑,相对落后的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将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保证。农民这支队伍带的好与坏,将直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把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国产业结构有沿着合理方向发展的一面,但又出现了不协调的方面:农业的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严重失调;第三产业滞后于第一、第二产业。产品结构、产业技术结构、产业地区结构及产业组织结构都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失调的原因,既有传统发展战略的影响,又有新旧两种体制并存出现的矛盾,还有经济决策操作失误的因素。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农业这个基础还很落后,发展也不快,它同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四个现代化需要之间,存在着极其尖锐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发出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它在统一全党全国人民对我国农业问题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的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八项部署。这是促使我国传统农业历史性转折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8.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须认清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力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农业发展滞后 ,工农业比例、基础工业与一般加工工业比例失调 ,第三产业落后。产业结构失衡是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严重问题。在市场经济中 ,产业结构调整的取向应是市场需求。只有把市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式 ,才能真正解决结构失衡问题 ,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度化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一规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经济建设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抑制农业、优先工业的部门偏好,“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未能真正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对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降低以及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利益相差悬殊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又产生了种种新的疑虑,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忽视甚至否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倾向。因此,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进行再认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下降 ,农业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局面的出现 ,并不意味着新时期的农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这一命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从农业对工业、服务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新时期农村市场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及农业对人类生存的保证作用看 ,无论是现在 ,还是将来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发挥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稳定李玉章,乔榛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充分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农业问题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实现农业增长的过程中,减轻农民的负担又是我门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农民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经济近几年进入了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 ,已经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力落后 ,土地经营规模过小 ,劳动力严重过剩 ,农业投入少 ,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以及农民负担过重造成的。这些因素中 ,既有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也有我国目前农业人口多 ,土地少以及落后的农村经济、社会状况的原因。因此 ,需要引起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视 ,切实解决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促使我国农业经济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讨□胡星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和拓展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思路,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领域共同探讨的中心内容。中国是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生产资判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一个工业落后、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里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决定性环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极大。新中国成立后,我党领导广大农民首先实行土地改革,紧接着就发展互助合作化运动,把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对小农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到一九五六年。我国五亿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创造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按农、轻、重比例关系发展国民经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在理论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农业思想,但在实践中由于产业化次序选择而执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农业发展如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关系极大.影响农业发展是有诸多因素,选择农业发展道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国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农业以后,党和国家以及致力于农业发展的人们都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我国农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总结了历史经验,逐步探明了我国农业发展道路,这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调整和改革农业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业内部各部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门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在我国,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之间长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衡”。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出新的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以使人们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农业自然风险是影响农业生产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山东省2006-2010年期间农业保险试点运行现状、特点及绩效,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完善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十五年,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农业的形势,怎样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仍然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现实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总的形势较好的情况下,全国各地从上到下都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警觉的忽视和放松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的现象,表现出对农业形势的过高估计和对农业基础地位的模糊认识。有人认为,尽管不断出现旱涝灾害,特别是九一年华东地区大水,今年中原大旱,东北华南洪涝等,我国农业仍然连年丰收,市场农副产品充足,使用了几十年的各种票证最终废止……说明我国的粮食过关了,农业过关了,十二亿人的吃饭问题已经不成问题。还有人根据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明显下的比例,误认为农业已不再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不应再占国民经济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