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政治活动和教育活动,他的政治活动和教育活动是结合的.他在从政中进行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为政治活动服务的.孔子是中国私学的刨立者,晚年从政失败,于是专事教育.孔子曾自述其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若从其致力于为学的修养看,确是不平凡的一生.如其教育,他经验丰富,观点鲜明,理论深邃,认识和掌握了一定的教育规律.孔子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找到了培养"士"所应教的内容和怎样教的方法,以及如何选"士"的原则.他为培养"士"在建立课程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理论,有些理论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很可贵.  相似文献   

2.
孔子思想具有跨民族、跨国界、跨时代的影响。水族文人潘一志就是一生受孔子思想影响的代表人物。潘一志一生历经磨难 ,但孔子积极有为的思想始终占主导地位 ,孔子重视道德价值和历史经验的思想在他身上充分体现 ,儒家思想构成了潘一志一生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综观孔子一生,他的自我"角色期待"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角色期待使孔子一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等多重矛盾和困惑,由此给他带来了不绝如缕的生命焦虑感.晚年以"作<春秋>"为显著标志的整理六经.是他应对政治追求失败带来生命焦虑的反思与抉择,但并未由此使自我的生命焦虑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4.
孔子给其弟子指定的教材是“六艺”,他的教育方法则是“游于艺”。从孔子一生的实践来看,“游”消磨了他“而立”后的十四年时间,也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间。“游”本身不仅是孔子一生中的重要社会活动,更重要的是,他给后来的教育留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扬雄,西汉大儒,一生著作颇丰。扬雄以儒家正统传说为思想归向,强调自己以孔子为师,“治己以仲尼”,但他并不因此认为孔子是不可超越的,相反,他主张学习是无止境的,儒家学说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正是由此,扬雄对孔门十哲的评价是贬大于褒,把他们湮没不闻的原因归结为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我国两千多年来历史文化上所产生的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孔子的一生,做官的时间很短,而从事教育工作达五十年左右,他好学深思,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国教育史上起着极其深刻而巨大的作用。我国教育史上一些大教育家,如孟轲、荀况、韩愈、朱熹、王守仁等,在从事教育工作中莫不奉孔子为圭臬,对他的教育思想加以祖述和发挥。现将他的学养和教育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以供我们借签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孔子具有突出的先王崇拜心理。他的这种先王崇拜心理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中。孔子的先王崇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英雄崇拜,它的产生有其心理基础、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孔子的先王崇拜心理对他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它促使孔子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促使孔子不断积极进取;同时,他还给孔子的一生带来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堪称我国师德建设的楷模。孔子一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教育实践中,他尊重和热爱学生,"有教无类";教育学生,"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培养学生,"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孔子以自身的教育实践完美的诠释了师德精神,作为当代教师应继承孔子的师德精华,并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加以应用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孔子一生有志于仕途 ,希望以此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他的学说在春秋时代并未真正获得各诸侯国执政者的赏识 ,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 ,尽管孔子是以“仁”作为其学说的核心 ,但他好周礼 ,把“礼”视为“仁”的外在表现形式 ,欲以“礼”规范“仁” ,并以“复礼”作为其政治纲领 ,不合时宜 ;其二 ,孔子迂阔、直傲、不苟且的性情虽然难能可贵 ,但却使自己显得更象个狷者、狂者 ,而不适合从政 ,他既不愿降志辱身以求进取 ,被排除在官场之外 ,实乃必然之事。  相似文献   

10.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之师",他长达一生的道德教育实践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教化的以德立人,以德待人,以德入世,及以德为中介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分析,从中获得对构建当下人们精神家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春秋后期的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身贫贱,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收徒讲学和整理古典文献。他第一个开了私人讲学之风,培养了一批人才,开创了儒学学派。他和他的后学整理古典文献,汇成“六经”,为保存上古史料做出了宝贵贡献。应当说,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历史功绩是前无古人的,是不可磨灭的。 孔子对殷周以来的天命论有因有革;他抑天命而重人事,为荀况“制天命”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许多政治主张的创造者和开拓者,他有其自成体系的治国方略并且一生都在推行。他创立的以“仁、礼、德”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被后世所信奉和推崇。通过解读《论语》来对孔子政治思想进行宏观的把握与微观的分析,得出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为人以仁”“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人生境界的成就,是孔子思想和实践的终极目标。孔子一生的历程,就是人生境界不断提升的历程。这是一个不断成熟而又历经艰难曲折的过程。从一定的程度上说,孔子的思想比他的行为更伟大。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思想是他行动的指导方针,而且还因为他要行道他要当老师,就必须提出至善至美的要求来,虽然有时他本人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这种思想本身所发挥的作用,客观上也可看成他人生的一种实践。也正是这种思想在千百年来所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得他的精神生命在生机勃勃地有机地延伸着,终于成就了他理想中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圣人境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论语》、《孔子家语》、《二十二子》三书中收集所有孔子与《诗》相关部分的内容,参照《论语》中“作歌”等孔子“吟咏情性”的部分章节,着力论述了两个观点;其一,孔子用诗范围最广,孔子言志用诗,鉴政用诗,论人、教化、明礼亦用诗;其二,孔子还在《诗》的本质问题和特殊的教化功能上有着极为深刻的高屋建瓴认识,由此认为:孔子不是形式上的诗人,因为他没有给我们留下哪怕是一首叫做诗的东西;孔子又是本质上的诗人,因为他一生充满诗情,一生与《诗》有剪不断的联系,他用一生建构的诗理体系影响了我们二千多年。  相似文献   

15.
孔子和子贡论"生无所息"的典故见于《荀子》《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列子》等文献,这些文献可以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孔子的人生哲学和生死智慧。君子下学而上达,修己以安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儒家"内圣外王"的伟大理想注定了儒者的一生任重而道远,须弘毅刚健、自强不息。有生必有死,面临死亡,君子不会感到恐惧和不安;死亡是对宇宙大化的回归,儒者一生发奋以有为,只有到死才能得到最终的休息,君子在死亡面前从容而坦然。  相似文献   

16.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德育思想家,一生的主要精力是从事德育事业。他以"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亲亲而爱人"论证了德育的生发之道,用"以身作则"作为对主体的要求,并以"循循善诱"作为德育的重要方式。这些思想,对于现代学校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孔子德育思想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教育思想。今天看来 ,孔子推行道德教育 ,其意义在于修己与安人 ;他的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是仁 ;道德教育的方法 ,重在知情意行相结合与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孔子,毛主席早就有过这样的指示.他说:“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我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史学家范文澜同志曾经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也对孔子作过评价.他说“中国封建时代过去了,当作偶像崇拜的孔子也跟着过去了,但孔子对古代文化的伟大贡献和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并未失去.”又说:“孔子基本上是个大教育家,他一生在学习、在思想,在温故知新,在诲人不倦.他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教育和行为方面的经验.”范老还认为,对于孔子某些好的“格言和公式”,及他那种繁富的“学说”,如果照毛主席所指示的“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排泄其  相似文献   

19.
廖平一生学经六变,就其经学理论而言,不脱尊孔尊经的基调。但是,廖平所尊的孔子已经不是传统经学的孔子,而是带有近代色彩的孔子;他所尊的六经也不是传统意义的经学经典,而是带有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的近代时代特征。廖平的经学体现了经学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孔子一生治学为文的重要理念和行为准则。历来注家皆以孔子治学只述不作,却又极力为其回护,以为“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遍览《论语》全书,通观孔子终生进德修业的言论行事,其所谓“述而不作”之“作”,乃“诈”字之假,即他所极力反对的“不知而作”的“虚假妄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尊重历史、观照现实,温故知新、不妄作解人的重要命题;是学为人师、实事求是作风的具象表述;同时为一切训诂之根本大法,并铸就了中国经典文献诠释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