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译介外国文学是立足于民族基石,为我所用.以匡正新文学的某些缺欠和偏狭;茅盾是在“为人生而艺术”的功利主义译介思想下,吸取异域的情愫来拓扩新文学家的视野,以足救时弊;茅盾提倡新浪漫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新文学发展树立目标,以追赶“世界文学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茅盾文学思想结构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流变角度具体剖析了茅盾文学思想深层结构表现的形态、内涵及其特征,揭示其文学社会价值与本体规律两极性及两极动态平衡性追求之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3.
茅盾前期的文学思想与列夫·托尔斯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对茅盾影响最大的恐怕莫过于列夫·托尔斯泰了。一九二八年,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中说:“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我曾经热心地——虽然无效地而且很受误会和反对,鼓吹过左拉的自然主义,可是到我自己来试作  相似文献   

4.
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一贯主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有个从幼稚到成熟的演进过程。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一,张扬泰纳的文艺社会学;其二,提倡左拉的自然主义;其三,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的早期思想和文学创作,受到外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浓厚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翻译了大量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与其中某些思想引起了共鸣,而且,更反映在他创作时,吸取了外国文学中的有益成分,丰富了自己作品,使之具有崭新的时代特色。近年来,已相继有人对郭沫若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进行探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不足的是,对史料缺乏广泛的搜集、整理,研究者大多是从郭沫若的自述中、选出太戈尔、惠特曼、歌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文学的第一批评家”茅盾,以他早期大量的文学评论和作家论、作品论,而瞩目于我国五四新文坛;早期形成的文学观、批评观,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以前,大多都重视对作家茅盾的研究,从而忽略对批评家茅盾的研究,即使研究茅盾的文学批评,也只是为了探讨他的创作思想,很少注意茅盾文学批评本身以及所体现出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探讨研究茅盾早期文学批  相似文献   

7.
茅盾在“五四”前夕为探索十月革命的“动力”与“远因”,撰写了第一篇文学论文——《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托尔斯泰这位“天才的艺术家”(列宁语)对自己文学生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而表示崇敬之情。茅盾与托尔斯泰——这两位属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现实主义大师,从文艺观到文学创作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就其中的一个侧面,探讨托尔斯泰对茅盾早期文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茅盾早期的文学选择有过从"新浪漫主义"退回"自然主义"的变化。学界在论析其更换的原因时,缺乏从一种学理性内质———科学主义的视角进行探讨,所以未能完满地释解之。强调精确观察、科学实证、冷静解剖、客观叙述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与推崇科学的五四时代精神合拍,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导引有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成为"为人生的艺术"创造的基础,这是茅盾选择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原因;而胡适按科学进化理论所创立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也对此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茅盾首先是以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文学理论家与文艺批评家的身份出现在“五四”新文坛上的。他一登上文坛,便与文学期刊发生密切联系,并直接主编过文学期刊。编辑文学期刊是他早期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事文学期刊活动的拓荒者之一,为我国现代文学期刊。、发展和繁荣作出过重要贡献。期刊活动的开始1916年,ZI岁的沈雁冰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他早期的期刊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一在五四文艺思潮的发展中,对于艺术理论、美学思想的探求,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较早一些的王国维和继之而来的蔡元培等人不要谈了;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王统照等现代作家,都以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现代美学的理论. 茅盾在他全部革新《小说月报》之前,便写下了《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①、《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②、《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③等文艺论著.尔后又不断地从各方面阐释自己的文艺见解.他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1.
论茅盾早期的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茅盾评传》之一节丁尔纲在第一章中,我描述了茅盾童少年时代接受维新变革思想,在新学旧学的交织中,把自己熏陶成一枝文学蓓蕾的情况。现在要描述蓓蕾初绽,仍得回到时代变革这个基点.如同从事思想启蒙和以妇女解放为重点,探求“...  相似文献   

12.
在郭沫若早期创作的二十多篇小说中,有一类以作者身边琐事为题材,着重表现自我,并带有明显自叙传性质的作品,这就是他的“身边小说”。这类小说,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也明显地留着外国文学影响的痕迹。这是无足怪的,因为“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就是在西方文学的巨大影响和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正如冯至所指出的:“二、三十年代我们强调借鉴外国文学,那时大家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多,在作品中体现出受外国文学影响的也较多”。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茅盾与丹纳     
在茅盾研究中,已经不再把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看作是作家的一个自足自生的系统,茅盾与外国文艺理论家和作家的关系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这一学术研究进步的同时,目前仍然存在着一种偏颇,这就是把茅盾接受外来影响的时限拘囿于早期并仅仅看作是一种表层的、形式相近的倾向。本文将把论题放在方法论、思维方式和艺术原则的不同层面上展开,以期更接近问题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文学业绩是以小说创作著称的.他的小说创作,展现了"五四"前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风云幻变的时代,提供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并为我国革命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奠定了基础;但是,他在翻译、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弗·恩格斯在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情况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是"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历史不会重演,但在某种情况下,却不乏相象之处.这里,恩格斯讲的情况,在我们"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历史上,得到类似的反映.伟大的新文化旗手鲁迅是这样;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是这样,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也是这样.他们都以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渊博的学识,在实际斗争中活动着.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前夕,茅盾为探索十月革命的“动力”与“远因”撰写了第一篇文学论文——《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直到晚年,茅盾仍怀念托尔斯泰这位“天才的艺术家”。茅盾与托尔斯泰——这两位属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现实主义大师,从文艺观到文学创作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眼哲学思想对文学思想的影响,分析明代理学与文学思想。指出:程朱陆王两派理学的斗争转化,直接影响到文学思想的风貌,使明代文学思想斗争,最具有流派斗争史的特点。斗争的结果,是矛盾双方的转化,矛盾相依相激相成,继承中有修正,新变成为弘扬。哲学思想文学思想都在斗争和转化中获得发展。某些理学问题的性质,如泰州学派的归属,若不辨明,不但影响理学研究,也直接影响文学研究。本文对此试作探讨,提出了与权威观点相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美学代表人物丹纳的艺术社会学对茅盾“为人生而艺术”理论的建构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为丹纳艺术哲学核心内容的三决定论直接影响了茅盾“时代观”的形成;其次,丹纳美学中最重要的人的概念与茅盾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出一辙;最后,丹纳的三段式纯客观批评法曾被茅盾用以校正中国传统主观文学批评论。总之,丹纳的理论,为茅盾的人生时代观朝着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里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某些自命为“专家”的人杜撰出来,“应该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万历前期 ,文坛由门派相轻转向融通整合 ,文学活动带有游宴娱乐的性质。作为文坛领袖 ,王世贞追求自适之乐 ,人生态度已接近性灵派。但他又被内顾之念牵掣 ,缺乏追求个体独立的迈往精神。他晚年重新接受吴中文化陶养 ,喜好白、苏诗风 ,折衷调剂 ,引导文坛转向 ,并提出了“真我”、“真诗”、“辞达”、“天则”等一系列近于性灵说的说法 ,但其宗旨又皆与性灵说不同。他的理论主张属于有理性、有节制的自然表现论 ,还处于蜕变未尽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史上,比较大量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据统计,从一八七五至一九一一(光绪元年至辛亥革命)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翻译的小说达六百余部.这时期,翻译文学作品是同改良主义宣传分不开的.梁启超说过:"在昔欧洲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经历,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于小说.……各国政界之日进,则政治小说为功最高焉!"在《新小说丛序》中,他们明确主张,翻译外国小说应该是为了"输进欧风而振励末俗".据辞书记载,一八九九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