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择业教育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 ,冲击着人们头脑中传统的就业观念。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认真分析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观念问题、思想问题、能力问题、管理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是做好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赋予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人自主择业的权利,然而,深藏于人们意识中的过去计划经济的某些思想铁枷,又使不少人徘徊于择业的“向日葵效应”的阴影之中.走出择业的“向日葵效应”.关键是要树立起自己作为商品的意识.其中主要包括:找准自己作为商品的感觉;确立敢于和善于承担风险的思想;学会“包装”自己;坚守远景市场观念,力求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难的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人事制度的不合理、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社会择业观念的滞后等。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应把促进就业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给予极大关注,要实现就业服务的法制化、规范化,要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建立劳动力市场,政府扶持发展就业培训服务。改变落后的择业观念,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自亚当·斯密以来,主流经济学家和后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以及制度经济学家等对于市场制度与现代人的自由之关系多有论述。从他们的著作中可以引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从总体上看,市场经济制度对现代人三个层面的自由(无干涉的自由、无支配的自由和自律的自由)都产生了有利的影响;第二,从自由的内容上看,市场经济制度既保证了现代人的经济自由,又为人们获得政治自由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三,市场经济制度并不必然导致宪政民主,尤其是多头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与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传统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分配制度被打破,新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正逐步在形成与确立。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为大学生自主择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赋予了较大的权力,促使他们确立竞争、求实、公正、质量、进取等新观念;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带来了内心困惑,易于使他们陷入某些心理误区,产生不良择业心态。深入剖析大学生择业的不良心态,并在此基础提出相应调控对策,不仅是顺利进行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的改革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力求从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入手论述这个问题,目的是使职能部门及有关领导、干部、教师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分配政策,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和求职择业技巧,在国家分配方针、政策指导下求职择业。  相似文献   

7.
竞业禁止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中一种保护商业秘密和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其自身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而每个公民都享有劳动的自由和择业的自由,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在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完善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权与劳动者择业自由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平衡二者的利益,以实现竞业禁止制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罗任权(广东嘉应教育学院)一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它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已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的调节手段,个人利益和竞争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动力,人们的经济联系都以市...  相似文献   

9.
<正> “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人们就业和各行业寻求人才的重要途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产生、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一九九七年全面启动高校招生与就业改革,推选毕业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自主择业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培育起有别于一般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即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主导,运用市场机制,指导和推荐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和时限内双向选择。通过近两年的对应届毕业生求职趋向问卷调查,使我们进一步坚信市场机制应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基础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判断是一个价值评价问题,只能从其价值实体即竞业禁止协议和价值标准即社会的需要两个方面来考察。价值标准是个历史范畴,受到市场经济成熟度、公民的权利意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竞业禁止制度实施的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判断必须遵循择业权优先、经营权兼顾;合理限制、利益平衡;针对在职期间的与离职后的竞业禁止协议各自特点分别进行制度建构等原则,方能紧扣我国的社会实际,在经营权与择业权之间达致平衡。  相似文献   

11.
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毕业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毕业分配郑新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方向:学生缴费上学,“择业自主”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由单一的计划分配就业转变为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为主的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就业市场的缺陷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有关政策制度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有: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为毕业生充分就业作好准备;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深化有关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充分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师院校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分析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师学生在择业心态及择业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高师院校必须通过思想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师范生的择业能力,以达到实现毕业生有效就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毕业生通过市场自主择业,达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成为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最终趋势与目标。面对日益竞争的人才市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进行“邓选”,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实力,这是每个毕业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c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才市场是双向选择,作为大学毕业生来说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据某权威机构对全国150多个地区的部分大中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就业无论是对个人、对学校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大学生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除了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外,还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成熟择业的心态,并应随着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而采取正确的择业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即只强调资源配置功能,而忽视制度配置功能;对于市场经济功能认识上的这种缺陷,需要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来弥补和克服,因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同时肯定现代审场经济具有资源和制度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择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我国高校毕业生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新的动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指导学生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实现人生的目标 ,对择业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货币安置的自主择业作为退役运动员就业的新模式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而产生的,这种安置方式还需要后续服务来促进退役运动员尽快就业。因此,应完善自主择业服务机构,加强培训管理,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开展适合于退役运动员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建立健全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退役运动员尽快就业并保持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的建立、职工择业意识的萌生、民工潮的兴起等因素的交织作用,使我国企业(尤其是城镇企业)在几十年传统的劳动用工制度下积淀的富余人员乃至相当一部分职工都面临着失业、接受市场选择的现实。劳动者的失业—再就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不容置疑,我国自1986年初步建立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以来,已经为相当一部分失业劳动者提供了失业后的经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培训、介绍等服务,为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紧密结合中国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过程中高等学校实行“招生并轨、自主择业”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提出构筑市场择业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点论述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它的研究和实践对于高等学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价值。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等学校毕业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招生并轨、自主择业”,毕业生资源能否达到合理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毕业生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本文在深入开展《高等学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状况及效益分析与拓展人才通向农村的途径及对策》研究的基础上,就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择业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