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来华的欧洲殖民者往往都有家人相伴随。家庭成员的日记、信件似乎是可以让人生动地洞悉日常殖民经历的有用信息源。瓦尔特·弗雷(Walther Frey)是1905—1938年间在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且是1914年以前天津德国社团的支柱人物。他的姐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rey)在1913—1914年期间来华看望他,并且给她在德国的母亲写了一系列的信件。这些信件从一开始就被有意识地作为一种日记,揭示了国外殖民经历的许多含混性。它们不仅记述了一位年轻女性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殖民经历,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殖民凝视”。同时,这些信件也清楚地显示出依靠此类资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德国作家保尔·海泽(1830—1914)的名字,在被人们(包括他的同胞)遗忘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又被大家记起,并第一次由扬武能同志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语作家(1910),作为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显示了“渗透着理想的非凡的艺术才能”的大诗人,尤其是作为“现代心理中篇小说的创造者”,而被人们纪念和推崇,本该是他受之无愧的。今天,人们在经历了从十九世纪后  相似文献   

3.
在中美建交28周年的研讨会上83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当众念出了他的白宫日记部分内容,披露了中美建交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及曲折经历。"愿为建交决定承担所有政治责任"卡特的中国缘始于1949年,当时他作为美国海军军官首次来华,并在中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明信片首先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西方世界开始流行,旧明信片里储存有历史的轨迹,可以当作历史文化档案解读。很多明信片中,有大量叙述国外经历、描画异国风情、展现殖民扩张并将其合法化的文化文献。通过考察涉及青岛和中德关系的历史的明信片,还有一些在青岛被写书写或被寄出的明信片,可以更多地了解有关中国以及中国与德国的关系和德国入集体记忆中的青岛方面。  相似文献   

5.
30多年来,我一直知道珀洛是一位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并且把他当作一位私人朋友。我与他在其书中和文章中所说的很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观点。我们经常公开地以及在私人信件中展开辩论。但是我们总是试图尊重得到普遍承认的文明、科学的辩论规范。然而,上面所登载的文章表明 V·珀洛已抛弃了这些规范以便  相似文献   

6.
一位德国纪录片导演将尘封70年的往事拍成了纪录片,德国英雄的《拉贝日记》被搬上了银幕德国著名的纪录片情节剧导演雷蒙德·莱(Raymond Ley)在11月5日至7日,携带《拉贝日记》、《洪水之夜》、《出于对德国的爱——捐赠丑闻》3部作品来北京放映。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放映厅里,引发中国观众最大兴趣的,是展现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影片放映之后,观众与雷蒙德·莱展开了1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这部完成于今年的纪录片,仅在南京和北京的两所大学公开放映过。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前半叶,日本对台湾和中国东北地区发动文化管制,先后在两地建构出一南一北的殖民文化谱系。这些文化政策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和延续性,造成了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映像。当时的报纸、文学期刊、日记等第一手资料,以及近年的口述历史等,真实地呈现出殖民地台湾和中国东北之间的文化连接与互动。殖民当局通过语言政策、报纸等强制推行日语,并最终废止汉语。在其建构的"大东亚共荣圈"中,两地文字先后成为其殖民文化体系的"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沦为日本扩张殖民的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8.
卫礼贤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来华的德国新教传教士。他在青岛生活、工作 2 0余年 ,致力于办学、研究和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等文化活动 ,把《论语》、《道德经》、《易经》等十余部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作品译介到德国和西方社会。卫礼贤通过反省 ,对西方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他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 ,揭示出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从而指出人类今天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创造一种新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9.
宾步程(1879~1943)是20世纪中国最早留学德国的工程专家.担任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期间(1914~1924),提出"实事求是"校训,为湖南大学校风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机械和矿冶工程方面也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13年来华赴任之初,古德诺针对民初中国的现实条件和历史传统,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宪法体制构想.政体问题是该构想的主体内容,核心观点是在美国式总统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大总统的地位和职权,确立行政权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宪法体制;该构想与袁世凯在1914年建构的“宪法体制”拥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古氏的制宪理想在表面上收获了充分的实践结果,但最终事与愿违,在袁世凯的帝制复辟运动中遭遇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