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在美国语境中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建构,这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的思考重点.在重建美国华裔男性形象的过程中,赵健秀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着重描写美国华裔中的父子关系,以父子关系来表现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和纠葛;二是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史上的英雄主义传统,通过对英雄主义传统的书写,寻找文化归属,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问题.赵健秀和汤亭亭之间,不但是构成了冲突和对话,还具有互补的作用,他们的文学创作,共同书写了华裔在美国语境中的人生轨迹和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美国语境中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建构,这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的思考重点。在重建美国华裔男性形象的过程中,赵健秀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着重描写美国华裔中的父子关系,以父子关系来表现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和纠葛;二是充分刺用中国文化史上的英雄主义传统,通过对英雄主义传统的书写,寻找文化归属,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问题。赵健秀和汤亭亭之间,不但是构成了冲突和对话,还具有互补的作用.他们的文学创作.共同书写了华裔在美国语境中的人生轨迹和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3.
针对华裔和非裔在美国社会相似的经历和处境,以华裔文学和非裔文学中代表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类文学集中展现的文化身份建构问题,比较华裔和非裔文化身份建构的过程,探讨白人主流文化与华裔和非裔本民族文化各自对建构文化身份的影响,提出双重性文化身份建立的必然性和途径,强调在两种文化碰撞和融合中,要首先保留自己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此同时,汲取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加以借鉴和互补,这样才能建立处于白人主流文化社会的少数民族明确、自信的文化身份,不会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4.
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正是这种社会政治理论的实践映照。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伍慧明等作家作品中刻画的华裔妇女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华裔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以及融合东西方文化重构文化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文学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蓬勃发展之趋势受到了全球文学界和评论界的深度关注。而西方的批评激发了华裔作家的创作热忱,为华裔文学的繁荣注入了新活力。近年来兴起并颇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表征理论"受到了文学和文化研究者关注,为全球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视角。在系统、深入研究该理论的基础上,他们对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表征形式——美国华裔文学书写进行一种全新解读,以期进一步推动和拓展华裔文学的传承、发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母题呈现“本土化”趋势,及至20世纪70-80年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母题“本土化”日臻完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母题“本土化”进程主要表现为中国母题的缺失、“身份”母题含义的流变、“关系”母题内涵的新建构。对此,以刘裔昌、黄玉雪、汤婷婷、赵健秀、谭恩美等为代表的华裔作家,从不同方面展现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而他们作品的主题主要反映华裔作家处在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夹缝中的尴尬生存状况。在这种冲突中,他们或者和解,或者反抗、寻找自我、努力构建自我文化的身份。一言以蔽之,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母题“本土化”就是华裔作家对归属、两种文化等问题的思考,并在其文学作品中加以淋漓尽致的叙述,由此在美国文学界获得应有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1980年,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汤亭亭发表了其三部曲的第二部《中国佬》。该书力求重塑华裔美国文学传统、改变美国“主流”社会对美籍华人的刻板形象,争得华裔美国人的历史阐释权。在《中国佬》中作家巧妙地改编中国经典著作、挪用并解构西方文化典律,从而使华裔美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  相似文献   

8.
1980年,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汤亭亭发表了其三部曲的第二部《中国佬》。该书力求重塑华裔美国文学传统、改变美国"主流"社会对美籍华人的刻板形象,争得华裔美国人的历史阐释权。在《中国佬》中作家巧妙地改编中国经典著作、挪用并解构西方文化典律,从而使华裔美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文学由于其边缘性和跨文化性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表述使得华裔作家担当起文化译者的职责。文化翻译的过程不仅迅速构建起他们的文化身份,也是华裔作家对翻译伦理的选择过程。分析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翻译现象,能揭示美国华裔作家改写和翻译中国文化背后的差异性伦理。  相似文献   

10.
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特殊的文化性和历史性。在华裔作家们数十年的努力下,华裔美国文学逐渐由边缘走向主流。因此,适时地增加美国文学课程中华裔美国文学教学的课时和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训诂学的任务是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语义裁断,决定取舍,避免盲从;还可以在疏通文意、阐述语法、分析文本结构、阐明修辞、说明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古时的典章制度方面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裔的族裔身份(Identity)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华裔族裔身份定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中国文化对于美国华裔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文化是理解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衍变和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的中国 ,出现了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和对象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华新理性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将在 2 1世纪成为显学。中华学是中华新理性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 ,是对“中国特色”问题的理性探索 ,是以新学科的形态出现的中华新理性主义思潮中民族特色和理性特色都十分浓厚的内容。理性地对待中华自然、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 ,是中华学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菜肴英译与中国饮食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朋友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也想了解每道菜名的含义、使用原料、烹饪方法等。因此,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译中式菜肴,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层次上的进一步转换。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旧文体发生冲突的时候,代表不同阵营的人都习惯于抬高自己的文体价值,各自强调自己的主体性,以凝聚文化群体的信念,取得支配权。这种不自觉强调自己主体性的行为,主要的弊端是限制了文化视野,隐含着排斥对方合理价值的看不见的暴力。尤其当社会政治的力量介入之后,这种对立的关系会更尖锐化,由于过度强调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的斗争关系,无形中干扰了两种文体间性关系的良性发展。文体问题,并不单纯是文体的问题,而是文化取向的选择,文体间性问题,是要在不同文化选择之间实现综合与互补,避免文化选择过程中过于偏执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地与香港语言对比研究中,"港式中文"受关注的程度很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对港式中文的基础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是比较模糊。港式中文的"底本"是早期现代汉语,即上世纪前半叶的"国语",二者无论在词汇还是语法上都有相当高的相似性。明确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之间的这种关系,既有助于汉语/华语历史的研究,又有助于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既可以由港式中文反观早期现代汉语,还可以推而广之,用之于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 ,有些学者主张将“五四”以后的汉字离析出来 ,称之为“现代汉字” ,并以它们为研究对象建立现代汉字学。从汉字发展演变和纯文字学的角度来看 ,“五四”前后的汉字并无质的不同 ,将“五四”以后的汉字单独离析出来 ,称之为“现代汉字” ,理由不够充分 ;而作为“现代汉字学”研究对象的“现代汉字” ,应该包括汉字楷书全部发展阶段中的所有楷书字形 ,这也是现代汉字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论欧美学生的汉字认知与汉字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拼音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欧美学生在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从字义过渡到语境中的词义、句义,汉字书写、词汇容量大等汉语读写问题,导致了欧美学生汉语学习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将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与汉字应用结合起来,即阐释识字与阅读、写字与写作、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文化等在汉字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并以此确立汉字教学观念,将汉字知识教学延伸到汉字应用的层面上来,以提高欧美学生汉字应用和汉语读写能力,最终实现用汉字读写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汉字教学应当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汉字教学内容应包括汉字的发展和演变、造字原理、结构分析、变易现象等。  相似文献   

20.
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结晶 ,包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例证分析 ,从汉民族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出发 ,探讨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