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计算机传播媒介而衍生的网络语言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它的创制和使用既体现了青少年网民的生理一心理特征,同时更为重要地反映出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暧昧复杂的结构性关联,它们之间既对立又有着潜在一致性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创制网络语言的两种方式,即拼贴与同构.拼贴与同构作为对抗正统书面语言的两种方式虽然还存在着一些策略上的差异,但它们都在符号的游击战即象征性抵抗中对付、挑战强势者所宰制的社会秩序,进而寻求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2.
陈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9-123
20世纪以来,青年亚文化从地域性的边缘文化转变为具有全球化特征的后亚文化,混杂性、开放性、深度消解成为理解青年亚文化的关键词。在青年亚文化转变的过程中,话语的转变是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这些转变体现在亚文化话语主题、话语策略上。以全球最为流行的青年亚文化嘻哈文化为例,其话语主题从嘻哈群体关注的种族问题转移到对全球化议题和全球/本土二元身份的反思,而嘻哈文化的传统话语策略如反语言受到有意的弱化,新的话语策略如语码转换、符号游戏开始出现。亚文化话语的转变体现出在全球化趋势下,青年亚文化传播交流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目的是加强亚文化族群相互联系的话语纽带,并拓展青年亚文化的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3.
试论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的首要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的首要职能,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实质性工作的第一步。校本课程规划具有普遍性、导向性、超前性、多重目标性、长期性和弹性等性质特征。校本课程规划应注重借鉴各种课程规划的模式取向,并遵循校本课程规划的原则和一般步骤的要求,从而以保证校本课程规划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吴艳华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4):47-50
自校本课程作为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之一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都在各自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课程实施策略,寻求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能力课程的角度,探讨以能力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在当前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围绕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目标,分析当前中小学生所缺少的素养,探索出与未来创新人才相关度比较大的七种能力课程,并对能力课程的价值、内容分类、实施方式以及评价等相关要素进行了论证和实践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开发是目前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阐述了"大学物理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如何开发物理实验校本课程以及我校物理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是目前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阐述了工科院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开发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8.
监狱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角度看监狱,监狱的文化要素是很多的。监狱亚文化是罪犯自己的文化,它在与主流文化的抗争过程中顽强地生存着,想要消灭这种文化是不可能的。但人类社会发展是有理性的,人们也在想尽办法扩大主文化的发展。监狱亚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随环境、时空的变化而变更。 相似文献
9.
浅谈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实施、管理的课程,是一所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全部所在和体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对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戈布三校在特色课程建设探索中,调动了方方面面力量,使全体师生都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潜心研究之中,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走婚制”为例探讨了作为一种反现代性的族群亚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下的发展模式。在否定了保护主义和快速现代化两种模式后,笔者提出一种地方性知识实践的理念,试图找到一种族群亚文化发展的第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11.
董树理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3):47-49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中国进入剧烈的转型期,呈现出多元文化竞争的局面。高校文化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也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高校亚文化帮助大学生确立良好的价值观,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但也大大的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效果等等,使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中小学校课程建设权,这让学校成为国家、地方政府之外的又一个重要的课程开发主体。在这种背景下,陕西省西安市西电中学积极抓住机遇,针对目前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课程意识与管理理念错位、师生整体素养不足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智力支持等问题,重新定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成立课程委员会,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前期论证项目,探究校本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加强师资培训,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智力支持;编制课程方案,规划课程开发行动;基于学生需求,自主开设发展性课程;开展评价活动,完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即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同时并存。青年领域一系列的行为倾向使人们认识到青年亚文化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青年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盛。构建青年亚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完美个性,健全学生人格所必需的.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必须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认识校本课程的特点,把握校本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而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将有助于教师新观念的形成、知识结构的构建、技能的发展.因此,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会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者运用政治亚文化理论 ,对北洋时期的国会议员群体进行了研究。从维护共和、主张法治、集权和分权之争、政治机构之间的认同感、议员的党派信仰等方面分析了北洋时期国会议员的政治取向 ,从而揭示出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转变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在移动互联与二进制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出了很多新兴的文化产业,同时,其在出版领域中催生的亚文化现象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亚文化元素能够为数字出版内容的创新带来更多灵感,促使出版行业更具活力.在未来,数字出版主流的内容将与亚文化进行融合,实现数字出版内容的创新.当前,如何在满足对数字出版内容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出亚文...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态都不是单一的 ,大致分为主流文化、亚文化、反文化等形态。不良亚文化是亚文化中与社会主文化相背离、相对抗的部分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及行为规范等有极大的影响和毒害。因此 ,对不良亚文化的扼制与净化是我省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使青年亚文化的生成和存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与日俱增,参与文化传播的方式更为便利,促使代表真实民意的网络舆论的形成,从文化的边缘地带逐渐向传播中心挺进,从而构成“微时代”的亚文化转向.并且青年群体利用网络“微传播”接触的优势,自下而上地向成人社会进行“文化反哺”,促进了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但同时也应警惕在网络“微时代”主流文化权威下降,青年亚文化自主权上升的背景下,亚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今校园,亚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著。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独立决断能力以及审美情趣,以正面积极的思维抵冲不良亚文化的消极影响,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探讨高校和谐校园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校园亚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校园亚文化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着力点,要通过加强校园亚文化的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