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F·本尼迪克特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她的传世之作《菊花与刀》,不仅是文化人类学的经典作品,而且也是迄今为止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读书目之一。尤应提及的是,该书是以为美国政府提供的政策报告为蓝本而甘结的学术成果,它所提出的观点和结论,对战后初期美国的占领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尼迪克特的学术成果早已成为美国政府对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档案出发,探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回教政策的动机及具体内涵。经考证得知,支配这一时期日本回教政策的有两股力量:一是外务省;一是陆军及大东亚省。前者主要关注中东方向,依托大日本回教协会积极对中东穆斯林国家开展无线电广播等宣传工作,培育其亲日立场,并借助"政策审议会"推动相关决策。后者更重视"共荣圈"内的穆斯林管理,一方面推动中国内部的汉回对立,并意图在西北构建独立的回教国家;另一方面,日本也大力推进东南亚穆斯林的宣抚工作,并成为其早期在东南亚迅速扩大战果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回教政策不仅是日本与德意串联、从西向包围英美苏的重要工具;也是其在东向推动构建"大东亚秩序"的核心政策之一,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7):111-11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南京国民政府逐步审视和反思自身的对外贸易政策,做出了以下重大调整:一是从开始的以本国抗战利益为重转变为以英、美等同盟国的世界反法西斯集体利益为重,注重资源互用与资源共享,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牺牲和贡献;二是争取美英外援的对外贸易指导思想逐渐形成;三是内外销并重,将战后建国与对外贸易联系起来,体现了南京政府难能可贵的战略眼光。以上对外贸易政策的理念为战后南京国民政府所继承。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影响钓鱼岛问题的重要外部因素,中日钓鱼岛争端的产生、变化、未来发展趋势与美国有着密切联系。但目前学界对于钓鱼岛问题中美国因素的系统研究尚属薄弱,从美国对外政策的视角来探讨美国与钓鱼岛问题关系的论著则更少。①本文通过考察近二十年来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政策与实施活动,对其政策演变的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政策发展态势做出研判。  相似文献   

5.
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在新的背景下迅速调整对日政策。小布什政府在政治上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在军事上,利用日本的军事力量和战略地位,弥补美国力量的不足以实现其全球战略重点向亚洲转移的目标。在经济上,美国加深美日在自由贸易、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由于受到集体自卫权和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的限制,美日军事同盟的合作也会受到约束。美日实际不对等的关系以及日本对基地迁移问题上的不满等问题会影响到美日关系。美国对日政策明显具有制衡和遏制中国对付北朝鲜的意图。中国面临着摆脱美日联手对付中国的冷战残余思维的困境。美国对日政策给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美日互有战略需求,美日同盟还会长时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 ,这里没有地主 ,也没有贵族 ,但是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而产生的顽症——种族矛盾 ,即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和压迫 ,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不过 ,每提及此 ,“黑人问题”则占去了十之八九。其实 ,在美国还有很多其他民族的人民都遭受了这样不公正的待遇。本文拟就 2 0世纪 40年代生活在太平洋西海岸的日裔美国人 1被重新安置及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再次说明这种矛盾的存在及其延续。一   1 941年 1 2月 7日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向住珍珠港的美军基地发动了空袭 ,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是 ,日本侵略者们万万没…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一个历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台湾政策演变的历史表明,调整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每一次调整和变化都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由此判断,美国将继续加强同台湾的政治和军事关系,会发展到何种程度还有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1933年以来,美国始终非常重视发挥农业补贴政策对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虽然其狭义农业补贴规模有所下降,但广义农业补贴规模仍然显著增长,补贴支持水平依然居于高位。并且,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更加趋于多元化,在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率、增加稳定农场主收入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农村发展;在补贴结构方面,由依赖于黄箱政策转向主要依靠绿箱政策;在补贴手段方面,逐步由价格支持转向收入支持和一般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9.
姜爱林 《唐都学刊》2003,19(3):77-82
近年来有关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土地政策发展演变的研究日见升温。为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将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8年土地政策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时期等四个阶段,将有助于我们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兆礼 《南亚研究》2007,2(1):27-32
自1947年印巴独立以来的60年间,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美国对其南亚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本文对不同时期的美国南亚政策进行梳理,分析美国南亚政策调整的原因,并对美国南亚政策的未来走势予以预测。  相似文献   

11.
马孆 《南亚研究》2008,(2):33-36,43
西亚在印度外交中向来占有重要地位.以印以建交为标志,印度对西亚政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边倒",即倒向伊斯兰国家;第二阶段实行"平衡外交",即在伊斯兰国家和以色列之间保持平衡.印度在西亚政策上的变化,乃是时代变迁和国家利益考虑所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对日政策的总体趋向,是放手日本摆脱政治约束、在强化军事实力的基础上扮演更重要的安全角色。支持日本恢复在安全领域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表态更具倾向性,是其最新表现。这一政策内含矛盾:它与美国对日总体政策缺乏整合性,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存在结构性、成长型冲突,与美国地区战略的其他部分不兼容,与美国对战略整体效果的追求相背离。美国在安全上的纵日政策,导致亚太秩序建构失去方向,面临分裂、对立的风险。亚太地区安全中的日本因素上浮,安全态势更趋复杂。美国自身也面临战略困境,地区控制力开始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孙中山对日本态度的演变过程,并通过大量史料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文章把这一演变过程划分为从求援日本朝野到幻想联合日本政府;从对日的局部的感性批判到全面的理性批判;从对日的公开抵制到坚决反对等三个阶段。认为这种划分法,既符合孙中山对日态度演变的实际,又合乎历史的认识规律。作者认为,孙中山对日态度的转变是由他二十多年同日本交往的实践和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际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政策科学的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策科学的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陈振明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又称政策研究)是二战后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领域,它的出现被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用Y.德洛尔的话来说是一次“科学革命”,用A.里夫林的话来...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改传统的以“防”为主的战略,更多停留在宣传上的反扩散政策,提出以“先发制人”为指导思想,构建以“反”为主、“反、防、管”三位一体的反扩散新战略。然而美国这些凸显单边主义、带有双重标准的反扩散措施也对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国际军备竞赛、国际与地区防扩散斗争以及现行国际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在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初期曾成为日本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从1948年开始,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日本与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在冷战格局下,这一政策并不持久,随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实行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日本与东北的贸易也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7.
杨晓杰 《探求》2009,(3):25-31
1931年的“9·18”事变,是日本向美英的亚洲霸权进行全面较量的起点,它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面对着日本的侵略和咄咄逼人的争霸行动,在当时已经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美英等国缘何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研究并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在冷战后的今天新的世界形势下,深入探讨战争与和平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开发外层空间的天体资源,特别是月球资源,是一个可能变为现实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考察美国历史和当今在开发外层空间资源方面的政策,探讨了这些政策的根源和影响。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积极参与了联合国主导的《月球协定》的制定,与世界各国一道达成了该协定,对开发月球和其他天体资源作出了制度性安排。但在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反对下,美国政府对《月球协定》的立场发生了转变,并未批准该条约。由于《月球协定》遭到的挫折,当今世界在外层空间资源的开发方面存在空白和争议。近年来,美国政府通过国内立法加紧鼓励私人公司开发外层空间资源,这对现有的空间法体系造成了挑战,对未来外层空间资源开发的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中东政策的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的对中东政策在经历了从“以经济外交为主”向“经济外交与政治外交并举”的转折,形成了“对美协调”、“确保能源”、“扩大影响”三大支柱。21世纪初期,日本将在多大程度上全面、均衡地实现这三大目标?归根结底将取决于日本对政治、经济两大领域和“日美阿以”四边关系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未来学"或"未来研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据荷兰的一位未来学家波拉克介绍,"未来学"一词,早在四十年代首先由德国奥西普·费来奇塞姆教授创造和使用,后由法国加以传播和发展,而美国则是当前研究未来学最"先进"的国家.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成立了未来研究机构,或研究中心,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探索和预测未来的研究工作,还成立了国际性的研究组织——"人类2000年国际协会".未来学研究的对象和实际应用涉及的范围日益广泛.在未来研究上,甚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例如悲观派、乐观派和幻想派等等.苏联和东欧各国,近年来也在搞未来研究,主要在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研究方面.苏联研究者正在就1990年为止科学技术进步及其社会后果问题进行复杂的长期预测.这里选译介绍的三篇文章,可以大致了解苏联和西方未来学的目前状况和问题.苏美两霸为了摆脱它们各自的困境,大搞未来研究,除了在科技方面进行探索和预测之外,还进行大量的社会预测.它们并不掩饰未来研究的目的.美国前副总统尼尔逊·洛克菲勒就曾直言不讳,它是为垄断资本"解决难题","应付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挑战"服务的.(见本期介绍的"世界未来学会"材料)这一点,苏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也决不会例外.当然,未来学或未来研究,在科学技术发展领域进行探索性的预测和研究本身,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虽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社会经济预测方面,局限性就更加明显.本期介绍的关于凯恩斯主义一文中就指出:"尽管预报的人采用了最先进的经济计量模式和计算机,还是没有能力甚至在六个月以前预测出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即1974-1975年的衰退".至于在社会预测方面,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远景的预测,即使如美国未来学中所谓乐观派的估计,也显然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