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张存单     
一直以来,老爸老妈都跟我们这些儿女分开过。退休前,老爸是单位的一把手,人缘、口碑都不错,跟老妈的关系也很和睦。退休后,老爸循规蹈矩,除了有个爱抽烟的小毛病外,其他的还真挑不出他的不是。老妈就不同了,以前,她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受人尊敬。退下来后,老无所用憋得慌,竟恋上了麻将桌,一来二去,就上了瘾,老爸劝过她多次,她依然我行我素。两年下来,老妈总是赢的少,输的多,往往输干后就叨咕:“今天真倒霉,菜钱都没了,看来只好喝粥了。”回家又跟老爸吵“:输了一点又咋啦?你花钱抽烟,我花钱找乐子,公平!”老爸就顶撞她:“难道你要等到哪一天输…  相似文献   

2.
父女亲情     
做女儿的与其说是老爸老妈的心肝宝贝,倒不如说是老爸老妈的特级护理师。最近,年过古稀的老爸又住院了。他年轻时为革命南征北战,转业后为地方工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忙碌了大半辈子,得了浑身的病——又是哮喘,又是肺气肿,又是脑动脉硬化,一条腿还得了骨质增生。这不,天气一凉,老毛病又犯了,每逢老爸犯病,做女儿的手头再忙,也要放到一边,赶来医院给老爸陪床。  相似文献   

3.
老爸老妈为了钱的事不知怎么又吵起来了。老爸吵输了,气急败坏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老妈一愣:“这话谁说的?”老爸洋洋得意地:“孔子,圣人也!”老妈沉思半晌,闷闷不乐地说:“看来孔子的工资也不高嘛,老婆孩子都难养活。”  相似文献   

4.
孩子希望自己的老爸、老妈是最好的老爸、老妈,老爸、老妈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孩子。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是老爸、老妈心中的好孩子呢?什么样的老爸、老妈是孩子心目中的好老爸、好老妈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吧!讨论刚刚开始,欢迎更多的好孩子、好老爸、好老妈参加到我们的讨论中来。孩子眼中的好老爸、好老妈王小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只要能和我们成为朋友就最好了。但我一看到我老爸的时候就觉得他太威(wēi)严,不敢和他说话,我也不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其实他对我也挺好的。饶冬阳:给我最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在家里人人平等,家里…  相似文献   

5.
回到单位不久,便接到妈妈的来信,说老爸终于加盟了她的小饭店。前一阵,老爸正式从行政部门的一个科室“分流”,妈妈就劝老爸“主动撤退”,另谋生路,说“等人家赶你走的时候,这老脸就没地方搁了。”妈劝老爸下岗,还有一层意思:“自从下岗后,自己开了一间小饭店,经营早餐、宵夜。因为手艺平平,生意很是清淡。老妈早就瞄上了老爸那一手炒菜做饭的绝活儿,想把老爸拉过来壮大声势。可老爸根本不买账:“笑话!我堂堂一个科级干部,去干这种侍候人的活儿简直是胡闹。”一点也没有商量的余地。妈见老爸态度坚决,又断断续续地还有班上,只好作罢。  相似文献   

6.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6,(5)
可怜的老外一家陕西人在纽约唐人街开了家餐馆,儿子当服务生,老妈管收钱,老爸做大厨。某一天,店里来了个老外,点了个套餐,吃到一半,“咣当”,把汤碗打碎了。儿子跑过去看了一下,说:“碗打了!”老外想:“one dollar……”老妈听见声音,也过来看,见地上有个破碗,问:“谁打的?”老外想:“three dollar”儿子说:“他打的!”老外想:“ten dollar!”老妈又说:“还得打一碗!”老外想:“hundred one”老爸正在厨房切菜,听见外面的声音,赶忙跑出来看怎么回事。忙乱中,忘了把菜刀放下。五大三粗的老爸,手持菜刀站在餐厅里,老外一看,心跳加速,血压急升,…  相似文献   

7.
邓荣河 《老友》2013,(7):42-42
这段时间,我每天下班回家后总是见不到老爸的身影。那日,我问老妈:"这些日子老爸每天都去干什么了?"老妈笑笑:"你爸呀,人家和他的老伙计们去郊外过野外生活了。""什么野外生活?"我满脸疑惑。"我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明白,待会儿你老爸回来,你就明白了。"老妈答道。黄昏时分,老爸哼着小曲骑着自行车回来了。没等  相似文献   

8.
黄艳梅 《社区》2009,(36):56-56
老爸退休后喜欢看足球比赛,老妈则喜欢看戏。他们常常为看电视的事情闹口角。前两天老公买了一台等离子电视,家里淘汰下来的那台34寸的大彩电自然可以送给老爸了。老爸很高兴,他让我们开车把电视送到小区门口,他在那里等着。旧电视分量还真不轻,  相似文献   

9.
制假大案 急剧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1988年5月起发行100元券人民币,同年8月就在深圳发现了第一张100元券机制胶印假币,从发行到发现假币仅相隔3个月。1988年10月在珠海又发现了第一张50元券假币。 在此之前,市面上偶尔发现的假钞都是低面值的。近年来,全国制贩假人民币数量呈上升态势,制贩假币手段和币种结构呈现多样化局面。假钞如同瘟疫般从东南沿海向  相似文献   

10.
不老的爱情     
山月 《百姓生活》2010,(6):26-26
以前,每次回家,我都会给老爸老妈买些衣服、鞋帽什么的,多是商场里打折处理的货品。并不是因为舍不得花钱,而是觉得,他们都一把年纪了,不需要讲究什么名牌、样式,只要合身、舒适,让他们体会到子女的心意就够了。老爸老妈也不挑剔,买了,他们便高高兴兴穿上。  相似文献   

11.
夸夸老爸     
张帮俊 《老友》2014,(5):42-42
正"老头子,下午你去把卫生间里拖把池上的水龙头弄弄,好像有点漏水。"老妈对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爸吩咐道。"我是搞消防的,水电我也不太懂。"老爸回答道。"别谦虚了!谁都知道你是我们家的万能维修工,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让帮俊给你做下手。"老妈这么一夸赞,老爸便起身去杂物间拿工具了。我笑着朝老妈竖起了大拇指,她轻声地说:"你爸这人让他干  相似文献   

12.
老爸自从退了休,就天天奔居委会跑,敲锣、打鼓、写标语,忙得不亦乐乎。老妈对老爸说:“老头子,以后我就甭给你做饭了,你就‘长’在居委会得了。”老爸笑:“那不叫‘长’,应该说是社区活动积极分子。”老妈把眼一瞪:“我说是‘长’就是‘长’,别跟我咬文嚼字儿的!”老爸挤挤眼:“你倒想咬想嚼呢,只怕崩了‘牙’……嘿嘿。”  相似文献   

13.
我是裘直的老妈应萍,人称“应聘”。打个电话给儿子。裘直,叫你老爸晚上接我下班噢。老妈,都这把年纪了,还发嗲。哈哈!  相似文献   

14.
婆婆的妒忌     
肖芸 《山西老年》2008,(3):24-24
放下弟弟的求助电话,我就迫不及待地给老妈打。电话刚一通就对老妈一顿好说":老妈,不是我说你,平时你整天告诫我们,小两口要相互体谅,要彼此忍让,你怎么又和老爸开战了?老爸整天开空调不也是怕你高血压、气管炎犯了吗!多大的事,你说你跟老爸上那么大的劲。那点电费,能省几个钱?是身体健康重要还是钱重要?还离家出走住到儿子家,你也不怕人家烦呀!"老妈在电话那头疑惑地问我":你弟弟他们烦我了?"  相似文献   

15.
赖志红 《老友》2014,(4):41-41
正老爸今年75岁,平时能吃能睡,走路飞快。可让人烦心的是他两年前患上了三叉神经痛这个毛病,发作起来难以忍受,饭吃不下,话说不成,觉也睡不着。老妈过年后就奔70岁了,每天洗衣做饭,忙里忙外,是家里的"顶梁柱"。老爸、老妈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又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吃过不少苦,遭过不少罪,日子过得很艰难。现在赶上了好时代,老两口每月都有退休工资,心里乐呵呵的。老爸爱下象棋,老妈好打麻将。每天下午,老两口就一起到附近的活动中心找老伙计去玩。他们一边玩,一边聊天,东家长,西家短,有说有笑,一下午很快就过去了。活动中心可以打牌、看报,还提供茶水、有时来个孩  相似文献   

16.
苗向东 《社区》2014,(30):54-54
老爸老妈原来在一矿山当工人,退休后,—下子闲下来非常不习惯。而我们几个孩子又都在外地,于是他们就轮留到我们这里来住上些日子。  相似文献   

17.
球迷老爸     
老爸是个超级球迷。前不久,电视正播足球赛。一下班,老爸便钻进房间,靠在床头,边看电视边抽香烟。老妈烧菜没了香油,收老爸去买;老爸嘴里是应着,可身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老妈没辙,只好亲自跑一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老婆与老妈同时掉在水里。先救哪个呢7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孟子:从小死了老爸,老妈拉扯我不容易.为了让我健康成长,又搬了三次家.给我吃好的穿好的为的就是让我有出息。老妈和老婆落水当然先救老妈了。  相似文献   

19.
阴雨绵绵,心情也被侵染得没有一丝朝气,索性就蜷卧在宿舍里,闭上眼睛,庸懒而耐心地品味心中珍藏许久的底片。我出生在午夜,也许是秉承了夜的习性,老妈说我白天把眼闭得雷打不睁,晚上却睁得像猫头鹰。和着老爸老妈的前逼后吓,我终于学会了利用双脚满屋里折腾。无奈的他们只能坐在沙发上,一声声地长叹:养虎为患啊!现在他们偶尔提及此事,我总装作一副迷惑的表情问:老妈我是猪年出生的,也是姓猪,应该是养猪致富啊!怎么会是养虎为患呢?老妈更是无奈加无奈了。虽然表面上装作年幼无知,可是内心深处也有那么一丝丝的感触。老爸下岗后,郁闷得时常抽烟喝洒。每次喝酒回来,我打水帮他洗脚时,他总摸着我的头说:儿,以后老爸出去吃饭,带上你,锻炼你的酒量,能喝酒就能保住饭碗。我知道他那是醉言,也知道那弥漫着酒气的话里有几分为真。不过我最终一次也没有去过。因为老妈说做好功课就能找着工作。小学时我听老妈的,做着地道的乖学生。  相似文献   

20.
苏瑾 《新天地》2016,(3):42-43
家庭徽信群里代沟大 “叮咚!”手机提示音响起,小张不用看就知道,老爸老妈又传微信群过来了. 退休后,老妈这两年迷上微信群,动不动就把老同事群、家族群里收到的信息转给离家赴北京工作的小张.一开始是提醒她诈骗集团的新手法,接着是劝世文、养生秘方、励志故事连发,最近则疯传搭配莲花或风景图片的格言及心灵小语,最下方还一定会加上一句“认同请转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