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科学哲学已经发展到极致,开始解构。后现代科学哲学应运而生,且具有如下特征:推动现代科学向后现代科学转变;推动研究方法从科学发现转向科学发明、科学虚构和理论建构;发展决策学、预测学和未来学,将人类精神从二元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科学哲学家立足于身体和生活经历,发展生命哲学、身体哲学、身体认知论和身体审美学;从实体世界转向精神领域,肯定宗教信仰是人的一种认识状态和心理依赖,构成人的深层本质;注重语言符号的推广和身体的高技术改造;促动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肖飒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43-47
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发生在后现代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文化背景之下,因此其思维方式、问题旨趣、理论建构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向与特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自觉地把握这些趋向与特征,有利于整体上推进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研究科学哲学领域里后现代思想的起源及其基于理性的反思计划,指出后现代科学哲学所固有的现代性本质,同时提出后现代科学哲学是在科学与历史、科学与其他文化关系上对现代科学哲学的精致扩展,其目的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今时代的科学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采用宏观审视和微观考察、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分析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转向,即社会-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和后现代的转向,从而具体揭示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理论轨迹和基本倾向,指出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转向表明,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季相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4):72-7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舞台上最亮丽、最引人注目的是后现代的兴起。但对什么是“后现代”,时至今日仍争论不休。有人把后现代解释为现代后的历史时期;也有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美学风格……,通过梳理,认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并就后现代对哲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基本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西方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结构主义特别是后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历史哲学领域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历史哲学是一种“语言唯心主义”或者“语言决定论”。在它看来,语言注定会成为发现“历史实在”之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历史哲学的“语言学的转向”对历史学的理论研究是有意义的,它击中了朴素客观主义或经验主义的要害。但是,我们认为,后现代历史哲学的立论是不能成立的。融合传统经验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视界,构筑一种新型的历史哲学,将成为今后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8.
郭贵春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1-7
20世纪以降,科学隐喻的地位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诸多子课题中逐渐凸显出来,相关研究在20世纪后半叶形成了一种具有转向性质的运动。文章在梳理科学隐喻凸显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隐喻转向的成因、内涵、影响及其意义,对转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隐喻分析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研究范式,必将对科学哲学的深入发展作出积极而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哲学的视界融通及其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荣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3):12-16
哲学无论从外部就其存在状态和研究路向抑或从内部就其本质和功能来看 ,都普遍地存在着多元互动与会通的现象。从本质上看 ,这种现象既是哲学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因和生存机理 ,也是它自我开拓、自我生成的根本路径 ;历史地看 ,这种现象为一切哲学形态所共有而非个别哲学形态所专有 ,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通例或常则。当代哲学正是凭借其内在的多元互动与会通而开辟自我生成之域的 ,这既确保了它在当代的合法性地位 ,又自觉吻合了它的后现代取向。 相似文献
10.
语言哲学的后现代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3):10-15
该文通过简要叙述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近况,揭示了在后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语言哲学发生了朝向后现代性生长的趋向,而指称理论、真理理论和心理意向论研究范式的变换,生动具体地展示了这种演变的特征和意义,对于总结语言哲学在20世纪发展的路径和把握未来的走向,具有重要的认识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山西大学科技所博士生导师郭贵春撰写的《后现代科学哲学》一书 ,是国内首部较深入地论述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及其趋向的学术性著作 ,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对于我们学习了解后现代科学哲学这一领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15-21
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是众所周知的,但其前提,即语言研究的哲学(形而上学)转向则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索绪尔提出以"关系本体论"的语言观取代"物体本体论"的语言观,为语言学确立了本质主义的学科对象,即语言的本质。索氏的"语言(langue)"是柏拉图"理式(idea/form)"性质的范畴。柏拉图之后2000多年,到索绪尔才终于出现了语言研究的形而上学,或语言学的形而上学转向。索氏的语言观和关于结构与符号的思想,以及语言学整体的发展,迅速被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诸学科借鉴为模板。而所谓哲学的语言转向只是这个宏大画面的一部分,索绪尔是开创了整个20世纪哲学的重要先驱。作为一种话语类型,古希腊哲学或形而上学是基于对言语方式的关注和改造而产生的,因而20世纪哲学朝语言学的转向,也是向语言的回归。从现代语言学到哲学的语言转向,再到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在这些逐渐绽开的文化波纹的中心,是索绪尔投下的思想的石子。 相似文献
13.
周领顺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2,(8):72
本文评介了由吴世雄、陈维振等先生翻译的《后现代转向》一书.该书理论深厚、知识广博、视角新颖,是社会理论方面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的翻译出版在我国具有特别的意义.汉译本译笔优美,用语规范,足见翻译者扎实的双语功底和不凡的理论修养. 相似文献
14.
徐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1):38-42
行政法理论基础争论的核心目的在于确立行政法上具有基础地位的中心理论,然而,这场争论本身存在不同的哲学取向及其内在矛盾。在后现代主义的启示下,行政法理论研究应作理论基础争论到理论内在构建、理论评价民主化以及实用主义等方面的多重转向。 相似文献
15.
现代哲学以相对主义冲击传统哲学的绝对主义,通过片面性否定实现了哲学的转向。后现代哲学尽管以反现代的面目出现,但它是现代哲学相对主义因素膨胀的产物,并把相对主义推向极端。后现代哲学对现代化的反思虽不乏积极的启示意义,但由于消极顺应现实的负面,偏重于否定而忽视了建构,因而存有理论与方法的迷乱。后现代哲学不会成为21世纪的文化主流,它将面临被新哲学否定、解构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吴致远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22-30
受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当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出现了“经验转向”.经验转向的技术哲学是在不同的学术范式中展开的,既有对经典理论的继承,又具有基本方法上的创新.从后现代哲学视域出发,有四条基本的技术追问路径:后现象学的,建构主义的,新实用主义的和生态学的. 相似文献
17.
胡鹏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5):11-18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一方面在旧形而上学思想的支配下仍然以主体论美学、意识哲学美学和语言论美学为主体,而实践美学否定了这种旧形而上学的普遍性、永恒性和必然性,使现代美学得到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表现了其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罗玉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3-46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近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演变脉络呈现出从科学方法论的建构到对科学方法论的解构趋向。科学方法论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表明:既不存在标准的科学方法论模型,科学方法论也不是虚无的。关于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必须是面向社会实践的,实践转向建构了当代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进路。 相似文献
19.
李军纪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42-44
分析了西方哲学历史上和谐思想的演变,指出和谐发展是客观世界表现出来的趋势和属性,它包括数学的和谐、物理的和谐、生物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和谐是客观自然存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和谐概念的新特点:在后现代哲学中,和谐的本质可以诉求于客观世界生存价值的多样性、生存价值趋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亦鸣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7,(3)
西方哲学近三百年来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大体可分为现代、当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前两阶段属于广义的现代阶段、现代哲学(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特征是突出镜相说的认识论和本质与现象二元化等级制的本体论、当代哲学(19世纪中叶至本世纪60年代)分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人文主义思潮推出非理性主义的本体论,科学主义思潮推出图象说的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本世纪60年代至今)以解构主义为代表,从语言观出发.批判理性中心论,否定语言符号代表它之外的存在的观点,否定所有现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