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语言就象一面镜子,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由于中日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不同,在谚语,成语中使用的动物也不同,它体现了中日两国的文化特质,一个是"海洋渔业文化"一个是"大陆畜牧文化".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生态文化、器物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以及语言文化方面阐述了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并提出了一些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民族语言中色彩词的基本象征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色彩词的民族特性。蒙、日两种语言中的色彩词之文化内涵的异同,源自日本民族与蒙古族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而且,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道德信仰、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也使其色彩词表示出不同的语义。从"红、白、黑蓝"四种色彩词入手,分析蒙、日语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运用,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了两国色彩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方言与民俗的关系,也就是地域语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其实就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方言映射民俗,民俗渗透于方言之中。本文透过方言词语,具体研究绥宁苗族独特的婚嫁习俗以及这些习俗所反映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熟苗"文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语是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敏感的词语,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人文背景、社会历史,也折射着本民族的认知方式、思维习惯。女性称谓语是称谓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特征,表明了女性的社会地位。通过对女性称谓语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民族女性称谓语的使用情况,揭示性别与语言变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语言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外来词透视撒拉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来词透视撒拉族文化韩建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来文化的特征必然要通过语言体现出来。撒拉族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时,与各种文化和语言互相接触、交流和融合。在这种交流、融合中,通过借词输入新概念而不断丰富撒拉族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撒拉族文化吸收外...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语是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敏感的词语,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人文背景、社会历史,也折射着本民族的认知方式、思维习惯。女性称谓语是称谓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特征,表明了女性的社会地位。通过对女性称谓语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民族女性称谓语的使用情况,揭示性别与语言变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语言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撒拉语、蒙古语同属一个语系。两个民族在历史上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促进了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影响。这种接触和影响的结果,就是在各自的语言中出现了相互借用的词语或有同源关系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成为撒拉族与蒙古族的历史关系和文化渗透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牲,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哈萨克族,一直都是从事游牧养畜业的.就是在廿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哈萨克族仍然是以畜牧业为主,因此,在哈萨克族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与蓄牧业有关的文化内容.文化与语言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文化包含着语言,而语言则是表达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一种重要的符号和工具.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会用不同的符号表达该民族文化的内涵.具有悠久而丰富的畜牧文化的哈萨克族语言中,有关畜牧业的词语,以及同畜牧业有关的词语组成的各种用语、俗语,比起其它民族就显得特别丰富,特别形象,特别动人.  相似文献   

10.
根呷翁姆 《民族学刊》2012,3(6):59-63,99-100
一种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特点反映着使用该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体现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本文试图通过对道孚藏族血缘亲属称谓系统本身及其使用特点的综合分析,探讨道孚藏族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亲属关系和婚姻家庭制度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但这种转换并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材料的转换。因为任何语言都是特定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他们感知、理解世界的一种样式。因此翻译任何作品,都不能离开对两种语言(即翻译语言与被翻译语言)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的了解,离不开对形成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洞察。就汉藏语而言,尽管它们属于同一语系,但由于二者形成的文化及历史背景、物质生活条件不尽相同,对于同一种思想、同一类事物,不论在表述方式上,还是在语言结构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一些比喻语的翻译,必须参照被翻译语言作品所表达的具体内涵及文化背景,从翻译语  相似文献   

12.
《朴通事谚解》是朝鲜李朝时期有关中国生活文化的高级汉语教科书。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元明风俗,无论是对语言学、史学还是民俗学,它都是珍贵的研究资料。其中的一些方言口语词语,反映了当时的风土风俗。利用方言、民俗对这些词语进行正确释读,既梳通了原书中语言的疑惑之处,又揭示了其中的民俗现象,说明语言和民俗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过去,在大家传统的印象中,隐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隐喻研究上升到了思维高度。中日的语言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反映了两国人民看待与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的异同。其中,“菊”作为随处可见的植物,在中日的语言体系中具有大量丰富的隐喻表达。通过分析“菊”在中日语言体系中的隐喻性表达,可以揭示出中日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及文化内涵,进而探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巴哼人是广西瑶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信仰和歌唱文化。"伊萨"是巴哼人对"唱歌"的表达,其内涵包括了巴哼瑶歌和侗歌。在生活中,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民歌被演唱于不同的场合,其内容也有所区别。但是它们在巴哼族群的文化体系中却共同承担着文化、族群和家庭延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俄汉礼节语言的民族差异是两种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反映。在汉文化中,独特的中华传统和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复杂的礼节语言体系。在俄文化中,礼节语言明显带有简单化、模式化和抽象化的特点,这同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究汉语的"四灵"——龙、凤、麟、龟的文化内涵,并与英语龙凤龟进行的文化渊源而进行词语内涵的对比,论证了词语的内涵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离不开语境。语境,特别是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不仅会影响到语言,包括语言中某些词汇意义的形成、词语的构词理据、词义的变迁与词语借用等,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交际者的语言运用。为此,本文旨在对跨文化交际中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的作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根植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镜子;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是民族历史的映射.汉语和俄语成语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可以折射出两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满语谚语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通过分析满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可知满语谚语的文化含义和翻译技巧。此外,满语谚语翻译的关键点在于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达上,存在着保留或舍弃原语的两难选择。因此,译者不仅要通晓两种语言,还要提高对满汉语言、历史及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论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母语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为单一民族家庭条件、单语制下建立起的“母语”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民族语言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双语现象的大量普及,应根据现实状况的变化确定其内涵。提出对“母语”概念应区分语言和心理两个标准。按语言标准,母语是一个人从小习得的第一语言,不管这个第一语言是否是其本民族语言。如果一个人从小同时习得两种语言,那么这两种语言都是他的母语。心理标准则是从个性的观点出发,每个人从感情上确认哪种(或哪些)语言是其母语,它反映的不仅是一个人真实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行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民族自我意识状态。文中还提出了“第二母语”的概念,简要论述了第二母语的功能及其与第一母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