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州学刊》2007,(Z1)
中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能源地位,独立以来一直为美国所垂涎。由于种种原因,美国一直未能直接进入该地区,而"9.11"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优势,打着"反恐主义"的旗号,美军进驻中亚,这使得美国获得了有可能全面掌控中亚事务的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美国积极调整中亚政策,开展大国博弈,加紧在中亚的争夺。这给原本复杂、脆弱的中亚地缘政治环境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中亚国家和地区的种种变动都有可能会对我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的安全稳定产生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重要的西部边陲和能源基地,因此新疆的安全与稳定一向为我国政府和中亚各国政府高度关注。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走向及其影响,以便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在美国战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9·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有两个基本目标实现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建立有利于美国的阿富汗未来政权。美国的政策将产生长期的影响,不仅导致美国力量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主导阿富汗未来的政治发展,而且对美俄关系和中国国家安全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亚在苏联解体前作为加盟共和国是苏联的一部分,是苏联的"战略后院"。苏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俄罗斯虽仍视其为"战略后院",但在该地区的势力有所减弱。美国瞄准时机,渗入中亚。1994年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将中亚四国(除塔吉克斯坦外)纳入"和平伙伴计划";1997年出台"新中亚战略",目标是使中亚成为其能源供应基地。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驻军于中亚。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打算撤出中亚。美国进军中亚的原因是:中亚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丰富的能源;为排挤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开启了“整合”中亚、南亚地区的“大中亚”战略,旨在拓展本国在此地区的战略利益。本文围绕着“大中亚”战略实施,究其关键,提出:加强由美国倡导的中亚国家参与的“大中亚”地区内双边及多边合作,是美“大中亚”战略实施的关键,并从合作的内容及方式、原因、前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社会道德原则对个人权利存在侵犯;功利主义的个人原则向社会原则扩展具有任意性。 相似文献
5.
中亚国家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亚国家战略利益主要包括主导该地区的安全事务、推进中亚国家民主化以及竞争油气资源。小布什政府的中亚国家战略强调通过单边的方式促使中亚国家建立西方民主制度,从根本上取得反恐战争的胜利;奥巴马政府则重视施展巧实力,主张构建对话机制和根据实际需要处理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美国对中亚国家战略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缓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改善在中亚国家的形象,解决阿富汗战争久拖不决的问题。美国的中亚国家战略及其调整将对俄罗斯、中国以及中亚国家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亚地区作为一个地缘概念 ,一般是指中亚五国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随着冷战的终结 ,美国在中亚战略利益迭现 ,在此基础上美国中亚战略经历变迁 ,并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使中国外交面临选择。一、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国家对外战略与国家战略利益作为外交学术语 ,两者之间的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国家战略利益从本质上决定国家对外战略 ,国家战略利益的变化必然引发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重新构建 ;而国家对外战略又是国家战略利益在外交层面上的反映 ,国家对外战略以表象的形式折射出国家… 相似文献
7.
高喊变革的巴拉克·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新政府的内外政策已逐渐浮出水面:在继续保持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同时,对内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和经济困境,对外强调美国利益,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出台以聪明实力为导向的全新外交政策.中美关系在经济、金融甚至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将具有更加显著发展的余地和潜能,对华关系将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对此,我应迅速调整对美策略,把握机遇,提升我综合国力,为我国发展争取更大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8.
波匈事件后美国对东欧新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对东欧和平演变政策是美苏关系缓和及苏东内部演化的产物 ,其形成与确立经历了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 ,最后由于匈牙利起义的失败 ,促使美国彻底摒弃“解放”幻想 ,在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确立了新的外交政策 ,使其成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对东欧国家的一项最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以来美国的中亚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1”事件后,美国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反恐”的旗帜下向中亚地区全面渗透,打击恐怖主义、控制能源和扩张民主三大战略目标日渐清晰。美国对中亚的强力介入,对俄罗斯、中亚各国和中国等相关国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亚地缘政治形势和国际战略格局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奥巴马政府开始全面调整其国家安全战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尽快结束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的中亚政策逐步成型并得以实施。发展多层次的美国—中亚国家双边关系;借助北方运输网络的扩展、新丝绸之路愿景和中亚禁毒倡议,积极构建美国主导的地区合作系统是奥巴马政府中亚政策的主要内容。由此判断,奥巴马中亚政策的出发点是配合撤军计划,但其着眼点是2014年后美国在中亚的长期存在,美国正试图将一场"军事灾难"转变为其在中亚的新机遇。但这取决于奥巴马政府是否有时间和能力克服横亘在这一战略性规划之前的诸多障碍,如果可以,这意味着2014年后美国在中亚长期经营的战略初露端倪,反之,当前奥巴马政府的中亚政策只能被视为其完成体面撤军的说辞和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1.
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其十分关注两国间贸易政策和双边经贸关系,并积极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和中美经贸关系施加影响。对跨国公司影响美国政府对华贸易决策的内外环境、权力资源及作用路径、不同跨国公司的立场取向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跨国公司的行为模式和规律、积极引导其为我国政策目标服务是必要而且有着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俄罗斯在独立之初,即1991--1993年,对昔日加盟共和国中亚五国实行疏远政策,但从1993年开始俄罗斯又转变了对中亚国家的政策,重新关注中亚五国。而这种政策之所以转变离不开指导思想变化、俄美矛盾凸显、中亚战略地位重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中亚民主化”战略:意识形态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中亚推行的“民主化战略”是冷战结束后新一轮意识形态斗争的典型案例,从其原则、形式和内容来看,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渗透性等意识形态特征。美国从“冷战的胜利”中汲取成功经验,认为对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争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美国式的意识形态覆盖世界各个角落才能使美国的霸权地位获得真正的巩固。 相似文献
14.
美国推行的"大中亚"战略对我国在中亚的利益形成了一定的挑战.美国在中亚"颜色革命"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丢失了最重要的乌兹别克斯坦.从现实利益考虑,美国的"失"大于"得".作为美国中亚政策推手之一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亚"民主化"、"西方化"的进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发动“彩色革命”迅速推翻阿卡耶夫政权,这是腐败、贫困和美国的干预所导致的,美国是为了实现其中亚战略而干预。 相似文献
16.
黄光耀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2,(3):56-59
冷战结束后,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并适应自身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欧盟调整了安全防务政策。这种调整不仅使欧盟一体化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而且对大国关系及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是欧盟安全防务政策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 相似文献
17.
评19世纪俄国中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政策在俄国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19世纪俄国中亚政策确立的因素、特征及客观评价俄国中亚政策的后果,有助于更科学地展现世界体系演变的过程;更清晰地呈现近代俄国对外政策的整体轮廓;更准确地解读现代苏联解体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刘振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6):61-62
“9. 11”恐怖袭击事件虽然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政策 ,但并未改变美国单边主义的特征。相反随着阿富汗战争结束 ,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强硬的外交政策表现的更加明显 ,美国的对外政策对美国自身的发展与稳定将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自恃经济和军事力量强大,为实现其独霸世界的战略目标,对其全球战略进行调整.主要表现在利用北约东扩和南进,挤压俄国,占领巴尔干;调整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置,加强美日军事同盟;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频繁军事演习,加强构筑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遏止中国;以"9.11"事件为契机,向中亚地区扩张,实现其称霸欧亚大陆的战略,图谋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对南海问题影响最大的区外大国。在地缘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下,美国在冷战后对南海问题推行了积极干预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南海政策将表现为如下内容:确保和加强军事存在,努力争取对南海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权;构建多边安全机制;以南海问题影响并牵制中国的发展。但是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干预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