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费孝通英国观的形成是与他对英国民主传统的推崇与好感分不开的。尤其是在二战前后英国所表现出坚韧与不屈的民族精神,更加深了他对英国民主制度的认同。在其看来,英国民主虽历经数百年之演变,但其所蕴涵的民主精神却从未发生变化,对民意的尊重,对特权的藐视,追求社会公正公平成为英国民主传统中最核心的内容,由此也构成费孝通英国观的主要认知路径。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目光投向西方,魏源的《海国图志》应运而生。《海国图志》对英国记载特别详细,所述内容涉及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在政治方面,对英国议会民主制记录详细,字里行间表达出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向往;在经济方面,对英国的工商、交通业进行探讨,力求找出英国富强之本;在军事方面,魏源极度震惊于英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力促清廷引进西方长技以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在文教方面,对英国受教育对象的普遍、教育内容的丰富,甚至英国的新闻报刊制度都有具体记录。魏源对英国的研究,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伦敦大学国王学院Alison Wolf教授在经过大量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发表了《英国职业教育回顾——Wolf报告》,在这份近200页的报告中,Wolf教授对英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对英国职业教育彻底的变革"。本文通过对Wolf报告的文本分析,结合英国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了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最新进展,期以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作为晚清最早以个人身份访问英国的近代知识分子,王韬在三年的时间内详细考察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英国形成了相当全面的认识,在游记<漫游随录>中塑造了一个真实可感的英国形象.可以说,王韬对英国的认识代表了当时国人对英国认识的最高水平.基于近二十年与英国传教士合作译书的独特经历,他深深意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正因为如此,在他笔下,英国被有意无意地美化成为一个理想国,其目的自然是为近代中国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07,(7)
英国创新移民很对科技新贵的胃口英国创新移民属于英国商业移民的一种。它与英国投资移民、英国自雇移民(即企业家移民)分为英国商业移民的一类。英国创新移民(又称为创意移民)需要有良好的,有利于英国经济的创业思想和商业计划,在不满足20万英镑投资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选择1939—1947年期间英国对英属印度的政策作为研究的对象,有二个原因: 一、在这英国对印度统治的最后8年间英国对英属印度的政策,是长达百年之久的英国对印殖民政策最典型的浓缩和总结。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英国对英属印度政策的本质或目的所在;2、英国放弃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是自愿还是被迫抑或无力维持;3、英国对殖民地一贯推行“分而治之”政策与印、巴分治产生的内在必然联系。 二、南亚次大陆是英国所有海外殖民地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女王皇冠上的一颗珍贵的宝  相似文献   

7.
试论英国刑事诉讼中的陪审团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英国刑事司法传统和现行法律为基础 ,结合英国的实际情况 ,对陪审团制度在英国刑事诉讼运作中的五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评述。其中重点叙述和评论了陪审团在英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 ;陪审员的任职资格 ;陪审团与法官的职能划分 ;法官在陪审团审判中的作用以及陪审团在英国刑事诉讼中的积极意义等。同时明确指出了英国陪审团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及其局限性。通过本文的探讨 ,旨在对英国陪审团制度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 ,以期在吸收和借鉴英国的这项制度中采取更为务实和慎行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边境管控因地理因素影响,主要涉及到英欧关系。对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进行检查是英国边检的重要职能,并列管控是英国和欧洲边境管控的一个重要措施,英国边检机构已在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合作中获益良多。减少欧洲难民危机对英国的影响,加强对移民事务的管理,是英国最终选择脱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英国在收紧边境的同时,可能会在数据分享与共同行动方面减少和欧盟国家的联系,使得统筹协调变得更加困难,反而增加了边境管控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近期的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上,外国签证官讲座是本次博览会的一个亮点,吸引了许多前来参加的学生和家长。英国签证官的讲座更是座无虚席,可以看出想要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对于英国签证的了解是迫切的。英国签证官对在英国的留学生数量、近几年的签证通过情况、英国对留学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亚裔英国移民在异质文化中生存的经历导致他们在追求家庭氛围的同时也排斥传统家庭观念对其身份构建的阻碍。文章通过对21世纪初期出版的英国移民小说和之前的同类作品的比较发现,亚裔英国移民在当代英国社会中的生存特点引发他们对家庭概念的重新探讨和商榷,并且引起英国移民小说中亚洲家庭意象的改变。亚裔英国家庭的新概念和新意象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当代多种族、跨文化、后现代和后殖民的英国社会中隐性的社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1.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对于英国的对华政策,以往我们大多用"强硬"一词概而括之。的确,英国在事件爆发初期仍表现出旧有殖民者的强硬态度,但是也就是从五卅运动开始,英国对华政策基础开始发生动摇。通过对英国外交档案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英国此时意识到在修改条约问题上必须对中国做出真正的让步,因此在五卅运动中后期,英国对华强硬政策开始发生微妙松动。   相似文献   

12.
伊比利亚半岛对西地中海地区帝国安全至关重要,直布罗陀是英国自大西洋到地中海的咽喉,为英国战略利益之所在,所以丹吉尔港中立和西班牙在北部摩洛哥的宗主制的维持对英国有深远的影响。英国在摩洛哥问题上支持西班牙维持其在摩洛哥的宗主地位;英国在丹吉尔港问题上对西班牙和法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通过三方会议确定丹吉尔港的中立地位,平衡了西班牙和法国的争夺。  相似文献   

13.
康拉德.拉塞尔是英国研究16世纪和17世纪的历史学家,尤其是对英国内战的研究。他认为英国内战是一次叛乱,英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短期因素,英国内战前并不存在社会分裂,查理一世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角色。他从大不列颠的角度分析英国内战,反对盎格鲁中心论,从国王查理一世试图统一大不列颠群岛的宗教角度对内战中的宗教问题做出新的解释,并认为英国内战在英国历史上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调整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继续对印度进行殖民主义改造。维多利亚时代前期(1837—1857)英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1853年法案,以及根据法案精神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上。英国政府继续进行殖民主义改造,实现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的剥削。但是与此同时,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出现了危机。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既是这种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又成了英国对印殖民统治历史的大界标。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属于巴罗克文学范畴,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玄学诗歌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的研究对于丰富英国巴罗克文学、促进英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乔治·赫伯特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以宗教抒情诗歌的创作而著称.在巴罗克文化语境下考察赫伯特的艺术风格和诗学思想有助于全面、多维度理解赫伯特的诗歌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对整个英国巴罗克文化的把握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对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方面——金融与贸易机制进行了规划,提出国际清算同盟和国际贸易同盟方案。英国从它战后将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出发,欲在世界范围内推动重建、发展贸易,建立对英国有利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实质是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继续维护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降低或平衡美国对世界的影响。英国此举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1856年上海墨海书馆出版了慕维廉编译的<大英国志>,为近代中国文化人带来了大量的关于英国历史的知识信息.本文通过对<大英国志>译本的分析,译者蒋剑人在翻译中对英国历史的理解,以及<大英国志>在晚清的流传和影响,指出该书为晚清中国人正确认识有关英国历史,提供了最新的、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使中国人第一次全面地了解了英国的政体演变、历史沿革和文化成就.该书在近代中外史学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1923年鲁尔危机发生时,英国对法政策经历了由妥协到遏制的转变,并揭示出这种转变的政治和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是英国出于维护欧洲均势的需要,不希望法国压垮德国,在鲁尔危机后期,德国在法国的压迫下近于崩溃,这种情况迫使英国改变了对法国的妥协政策,转而进行遏制;经济原因是法国控制鲁尔逐渐损害了英国煤炭工业利益,不利于英国工业发展和国内经济的恢复,这也促成英国对法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19.
英国加入欧盟已过而立,却仍在选择全面融入和与欧盟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之间徘徊。从政策与问题层面分析,英国对欧盟若即若离,主要是因为“入盟”涉及英国的战略选择、侵蚀了英国的主权和冲击了英美特殊关系。而这根本上是由英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和外交传统所决定的,它同时意味着消除英国对欧关系困境的艰难。  相似文献   

20.
英国对欧洲抵抗运动政策是法国败降后英国孤军作战的产物。直至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抵抗运动在英国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英国率先倡导欧洲抵抗运动并成为支持欧洲抵抗运动最早的国际中心。但该政策一开始就具有相当的保守性和矛盾性。苏美参战动摇了前一时期英国政策的战略基础与核心理论,更增加了其保守色彩。SOE 在实践中面临的种种难题也加速了英国政策向保守方向演变。但战争形势的缓解和战时内阁对 SOE 的改组又为英国政策有效实施提供了可能。随着盟国战略反攻开始,英国对欧洲抵抗运动政策大规模实施与英美战略密切相关;不同的战略需要决定了英国政策的偏重和具体内容的差异,同时反法西斯短期战略需要与英国在特定地区和国家追求的长远政治利益及其矛盾斗争导致其政策复杂多变。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至德国投降,英国政策渐失其积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