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人类对影像的认知是十分古老的,但由于对影像复制能力的局限,影响了古代人类影像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影像复制技术和影像传输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人类基本实现了用"视觉判断"来理解世界的古老梦想,"影像化生存",在今天的社会里已经不是神话.但我们人类对人类影像文化的理解并不深刻,有影像化语言支撑的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用两条腿走路的文化,它能与原有的语言文字符号系统一起结构人类文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多画面组合(画中画)现象揭示,当今视觉信息迅速膨胀使人们生存状态发生变化,有其深刻的视觉文化内涵。同时接收多路视觉信息的快节奏高效生活,对人们视觉认知能力提出挑战。多画面影像的自定义和交互功能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三线建设在当前国史、党史学界受到充分关注。伴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人文社科领域研究逐渐兴起了“视觉转向”的话语逻辑,三线建设领域研究如何因应这一转向值得思考。在当下视觉转向的语境中,研究着重分析了运用影像史学这类新方法之于三线建设研究的价值逻辑,并通过“视觉证史”与“视觉书写”两重路径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影像史学的方法将三线建设时期所遗存的大量视觉资料、亲历人物口述等重要信息转化成为现实可行的研究。尽管影像史学在三线建设研究的结合或许有其应用上的部分限制,但是基于影像文化在人类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以及其可作为不同于书写史学的另一种“真理”表述方式,我们仍应该对其进一步深挖,借以开拓和丰富国内三线建设研究之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语境下的视觉文化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雪琴 《中州学刊》2007,(3):236-240
视觉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因素。在后现代语境下,“仿像”为大众制造了一个虚拟的、幻想的世界,视觉再现的“真实性”被质疑。视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理性、秩序、主体性、相对稳定的价值、意义等观念进行了全面的解构,从而导致视觉的异化、视觉的虚拟和视觉的狂欢。后现代思潮与消费文化的共谋促使视觉再现的“真实感”瓦解,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视觉危机。在这个物质化的、由欲望操纵的、认可表象和感官的时代,保持对视觉文化的清醒认识,正视和研究因社会发展带来的视觉危机问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黄文达 《社会科学》2007,(11):182-187
在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条件下,我们同时生活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中。因此,关于影像真实的判断同样是建立在这两个世界的基础之上的,而虚拟世界是以影像为原初的呈现方式的,所以,更应重视虚拟世界对我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方视觉文化批判通过对影像与现实的关系梳理,认为消费社会带来了符号的绝对性控制力量以及人的主性体终结,从而对消费社会采取拒斥和否定的态度.本文从影像与实存的关系,主体性以及消费社会三个理论维度,分析了西方盛行的文化批评理论所依据的先验影像论、本真主体性以及意识形态批判的缺陷,并进一步指出西方理论在应对中国影像现象时出现的各种偏差,提出辩证地思考媒介理论、构建与具体实践结合的方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人类的文化传播主要通过视觉文化的传播来完成。到了21世纪,在人类文化传播的历史上,又出现了听觉转向,取代了视觉转向,听觉文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对学术研究来说,听觉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听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却古已有之,中西文化史上都是如此。研究听觉文化主要有三层价值:首先,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象与音都是语言符号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听觉文化研究可以引起人们对音的关注;其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听觉文化研究可以消除视觉文化研究的弊端;最后,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听觉文化研究与人类的存在息息相关,人类就生活在一个听觉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发展,图象的魅力大大超过了文字,深入当前生活的各个领域。数码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表达、阅读与交流的方式,印刷文化趋向于视觉文化的走势已不可逆转,图象化成了当代视觉文化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作用下的文化断裂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芳 《中州学刊》2005,(5):240-242
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大众媒介的不断冲击下,以电影、电视为主体的视觉文化以其连续的作用一跃而为人类生活和艺术生活系统里的奇特角色.由于视觉文化对受众欲望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断裂与困惑也就成了必然.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思想以及习惯的基础,是今后发展的依据,如果丢失,一个民族就会失去基础.因此,视觉文化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避免传统文化出现断裂与困惑.  相似文献   

10.
魏新龙  张红岭 《兰州学刊》2008,(3):143-147,151
文化是一个由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各种文化样式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文化在有文字以来的人类历史中呈现着有规律的演进,其基本发展顺序是农业文化一工业文化一信息文化,这为文化自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消费社会中,视觉文化不仅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其特征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新的视觉文化背景下,文学的生存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跨媒体传播,尤其是影像传播中,文学更多地被作为一种元素组合到影像作品之中.文学的跨媒体生存,既不能完全抛弃传统表现手法,也不能不吸纳现代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重建阅读文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宪指出,在视觉文化的蓬勃发展进程中,似乎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那便是图像对文字的"征服"。我们应该关注视觉文化强势所造成的阅读文化困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立场,重建阅读文化,培育阅读文化。金元浦指出,新世纪的视觉文化转向是在当代高新科技的基础上发生的人类划时代的媒介革命的表征,具有建构的后现代性。当代视觉文化遇到的最具前设性的问题是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倪伟指出,视觉文化的核心是探讨与"看"的实践相关的种种问题。"看"的方式根本就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产物。视觉文化研究应抓住中国的现代性经验不放,在融会各种进步思想的基础上,突入深广的社会历史领域,展开批判性的清理和重建工作。曾军指出,20世纪西方文化理论思潮为观看研究提供了意向主义、构成主义和"现实主义"三种路径,但各有研究的困境:意向主义思路对理想观看的描述性分析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构成主义思路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主体"的有意忽略;而在"现实主义"思路中,无论是批判理论还是视听统计,关注的其实都是将观者定位为被动性的前提之上的"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音乐文化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音乐文化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其内容大多是非主流的,超越了传统美学范畴,冲击和侵蚀了原有的社会资本,造成文化上的矛盾冲突。在这个走向高度文明的社会里,现代文化在消耗社会资本的同时也构建了新的社会资本。竞争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审美标准,人类历史也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的视觉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一种与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形态迥然不同的新的文化形态———视觉文化正在形成,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视觉文化的兴起与消费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认为,消费社会是视觉文化的温床。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化的变迁中,对知识、科技、理性的推崇,导致了视觉中心主义以及听觉的萎缩,机器化大生产使得噪音成为时代的基础音.然而,我们不仅生活在知识的世界,还生活在感觉的世界,对环境的聆听、欣赏和投入,是人类的权利和福祉.我们也不仅生活在影像的世界,世界还通过声音的维度促成我们的存在,我们也通过倾听保持着与世界亲密而灵敏的接触.我们聆听的不仅是物理的声音,还有他人的心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归根到底,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维度.  相似文献   

16.
制度文化与经济增长--为什么文明古国没有形成产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自古至今,各国经济都是以不平衡的方式增长和发展的.是什么因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经济学家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我们认为,在影响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度文化是最基本的方面它可以有力地解释为什么科学技术曾经领先的文明古国没有形成一次近代的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至少有一个梦想,它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对未来的想像,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初的我,梦想只是玩车,驾驶着心爱的吉普驰骋平原、征服群山,以为自己拥有了全世界。但是2003年的一次看片会,给了我不小的冲击,那些优美的画面都曾经是我车窗外的风景,自己却因为太在乎目的地,而忽略了沿途的种种美好。在这之后,我开始尝试从镜头中看世界,用镜头捕捉每一次出行的点点滴滴,用镜头感受大自然的万千风情,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为一种与生物遗传编码相对应的社会编码,是由人类实践创造的自组织形态.人脑自组织是人类意识自组织的物质基础;语言的自组织形态规定了人的思维范式;人类实践是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方式之间不断反馈循环的自组织系统;而作为文化模式基础的生活世界则是一个交互主体性的网络世界.因此,人类主体不断提升自己的自觉性和自由度,乃是人性的文化本质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视觉文化的兴起与流行正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从"趋向图像"到"被图像所围"的转变过程中,视觉文化潜在地形成了诸如挤压看者、拒斥其他审美感知方式等"视觉霸权"与"视觉殖民"行为,这些现象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认真反思视觉霸权给文学艺术带来的种种弊端,并努力寻求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张梅  张立成 《理论界》2011,(11):96-98
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符号功能、符号活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符号角度揭示人与文化的本质特征,为我们的人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论断极富时代感,正反映了当今人类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随着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人的世界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符号化的倾向。人越来越多地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符号世界中,生活在"主观现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