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社会福利》2007,(1):F0003-F0003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以儿童为本,根据孤残儿童的特点,在管理上找准三个突破口——“以人业本”的目标管理,规范养育工作的儿童成长档案,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教育康复上突出三个亮点——多功能教育中心学龄前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9,(8):F0002-F0002,F0003,F0004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牢固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服务理念,倾力推行“四化”服务。突破传统的服务方式,积极探索依托社区的服务途径,开展家庭养育、人户康复、就近入学。突出特色,开门办院,充分发挥示范、辐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汇聚爱心力星,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服务设施和功能,满足孤残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孤残儿童生存环境和生活质最,营造孤雏乐园。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2亿多儿童,其中有一部分是孤(残)儿童。《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国家报告(2003~2004)》显示,2003年全国有192个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近600个综合福利机构中设有儿童部,共收养孤(残)儿童5.4万名。孤(残)儿童有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特殊的受教育方式和途径,缺失普通儿童所具有的部分社会化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智力测验就是利用测量工具对智力进行量化的科学测试,它主要测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针对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郑州院)0~18岁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使用的智力测量工具有:中国比内智力量表,适用于2-18岁儿童;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适用于4到6.5岁儿童;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R),适用于6~16岁儿童。郑州院院内特殊儿童智力测量表应用  相似文献   

5.
“孤残儿童”兼具“孤”和“残”的双重特征,需要特殊照顾和特殊教育。家庭教育是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家庭教育方面,寄养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寄养孤残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应当坚撩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和激励自我发展的潜能,注意评估儿童个别差异,强调因材施教。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在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中,总结出寄养家庭教育指导的四种形式:集中培训、经验分享、社区家庭寄养服务中心和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6.
王冉 《社会福利》2010,(2):42-43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这一时期婴儿动作、认知、社会性和心理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孩子以后成长过程的发展速度和倾向。现存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儿中,残疾孩子所占比例偏大。孤儿和残疾儿童的双重身份往往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复杂的心理问题,既具有普通儿童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9,(1):F0003-F0003
立足于孤残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深化社工理念,提升以儿童为本的组织文化内涵。加强行政推动,进行岗位开发,将社工工作内容、考核指标纳入全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倡导专业合作,形成社工与照料、医护、康复、教育等专业的良性互动。探索社工实务,提高了特殊教育、家庭寄养、社会融合等领域的专业化技术含量。多年的社工专业化之路,为培养孤残儿童人格健全,较好的与社会融合进行了本土化探索。  相似文献   

8.
爱心无界     
《社会福利》2006,(5):46-48
针对中国儿童福利院中残疾儿童比例高达90%的现状,在比利时国际发展部(DGCD)与苏伊士集团(SUEZ)的资助下,国际助残(比利时)与中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合作开展了为期三年(2005.6~2008.6)的。全国儿童福利机构特护培训”项目。这一项目的开展,将为全国的。孤残儿童护理员”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及考核认证体系,从而实现对残疾儿童的全面照顾,使孩子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掘。  相似文献   

9.
时讯快递     
《社会福利》2014,(1):59-62
正儿童福利机构可免费申领《福利机构儿童成长教育活动设计》2013年11月1 8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主办的"全国福利机构儿童成长教育培训班"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18所儿童福利院的49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会以2013年8月出版的《福利机构儿童成长教育活动设计》一书为蓝本,意在使福利院工作人员更加了解机构儿童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该书根据0~6岁福利机构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需求,从情感、认知、语言、运动、自理和社会性等儿童发展的多个能区出发,按照72个月,288个周的时间安排,进行  相似文献   

10.
全国现有57万孤儿,其中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10.9万,社会分散抚养的40多万。如何既做好散居孤儿的保障工作,同时又不断提升机构的养育水平,实现两者兼顾,一直是民政部门着力探索的内容。自《国务院办公斤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发布以来,全国各地如江苏、湖北、浙江等地已经开始依托儿童福利机构成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旨在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提高儿童福利水平。2013年6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儿童福利院和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3]33号,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对保障福利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分散抚养孤儿的权益保障做出制度性安排,也为进一步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依据本人在济南唐王镇Z村家庭寄养基地的长期志愿服务,以及于2009年月7月对济南Z村家庭寄养基地调查的资料,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中孤残儿童社会适应行为效果以及给儿童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淳朴、自然、温馨的寄养环境、富有爱心的家庭氛围对孤残儿童生活中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农村的环境也促使其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等普遍加强,并在寄养过程中使他们找回了曾经缺失的亲情和社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正武汉市儿童福利院以"四化"即"标准化建设、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互动、职业化发展"为抓手,力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首先,建章立制,优化流程,促进标准化建设。加强政策、标准文件汇编管理。组织汇编《儿童福利相关法律与政策制度文件汇编》、《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孤残儿童服务标准化工作流程》、《应急管理与重点业务标准化工作手册》等4部共90多万字的系列标准化管理手册,为提升院内管理和抚育质量提供依据。优化流程,强调过程控制。结合《儿童福利机构抚育纲要》和《儿  相似文献   

13.
孙凯  陈凯 《社会福利》2007,(5):43-44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孤残儿童福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民政部随后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为儿童福利机构的发展完善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儿童福利院正在突破传统的机构养育方式,向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使孤残儿童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在现有的机构集体供养、家庭寄养的模式上,于2004年初在院内创建双亲家庭抚养孤儿的模式即"亲情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嵌入式发展的视角下,通过对现有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探讨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在流浪儿童救助流程中的角色和存在的症结,分析广州市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组织相互嵌入的现实问题,提出嵌入式发展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流程再造,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救助网络。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14,(3):F0004-F0004
正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立足孤残儿童的多元化需求,激发社会活力,引导社会力量,在福利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满足孩子们在教育、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求的特色服务,为孩子们有效融人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开辟了绿色通道,使孩子们得到了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儿童福利设施的延展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必然要适应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在功能取向上进行适应性变化,改变过去单一的养育功能,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逐渐强化康复、特殊教育、社区支持、培训指导、科研等延展功能,增进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对推动我国孤残儿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甘薇薇 《社会福利》2007,(10):16-17
2007年是儿童福利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一年,是儿童福利事业大力推进的一年.2007年,进一步推动各地<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落实和贯彻;全面总结"明天计划",建立长效机制;将"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纳入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加强设施建设;总结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的"河南经验",研究制定全国政策;积极拓展项目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