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桐城派与晚清社会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社会思潮角度考察 ,桐城派与晚清社会思潮流变相始终 ;在晚清纷呈迭现的社会思潮中 ,均可看到桐城派的身影。桐城派在晚清各期的主要代表往往也是当时社会新思潮的代表或积极参与者 ,如经世致用思潮中的姚莹 ,洋务思潮中的曾国藩、黎庶昌 ,早期变法维新思潮中的郭嵩焘、薛福成 ,维新变法思潮中的吴汝纶。由此可以看出晚清桐城派既有迎合清王朝的一面 ,也有适应社会思潮发展、与世俱进的一面 ,不能因桐城派最终落后于时代而予以全面否定 ,更不能因此把桐城派视为文学上保守、政治上反动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晚清资产阶级文化的嬗变,其实质便是革命代替改良。戊戌时期,维新派围绕制度层面的文化更新,提出了一系列主张;“ 戊戌六君子”事变后,革命与改良日趋分野,革命成为新的文化主题。在救亡图存、追求国家富强的共同声音背后,各派在具体道路选择上形态各异。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作为既定的目标,孙中山则把自由、平等、博爱写上共和的旗帜。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正是中国资产阶级文化从改良到革命的嬗替历程。 相似文献
3.
4.
嘉道年间的社会危机,使经世致用成为笼罩中国的时代思潮。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以姚莹、方东树、梅曾亮、刘开、管同等为代表的姚门弟子在鸦片战争前后并非一味“鼓吹休明”、“清真雅正”,而是发扬了桐城派的经世传统,在社会大变局中转向应变求新、经世致用的探索,顺应了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 相似文献
5.
晚清幕府是指鸦片战争至清朝灭亡期间的幕府,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四大幕府最为典型。晚清幕府系由明清时期的传统幕府发展而来,是中国幕府制度发展的极盛和走向衰亡的时期。晚清幕府在入幕人员的选择、幕务及所起的作用方面,继承了传统幕府的一些特色,成为国家政治人事制度的重要补充。但是,它与传统的幕府相比,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幕府机构的扩充和幕府人员职能的变化、入幕方式的变化、幕主与幕员主从关系的确立和经济关系的分离等。 相似文献
6.
晚清社会,促使传统法律意识向近代法律意识转型的因素有二:外国资本主义裹胁的西方先进法律文化输入和中国人民的逐步觉醒,试图学习西方、融入世界。结果是使中国知识分子具备了初步的国际法、民主宪政和权利义务等新意识,并指导晚清的变法修律活动。 相似文献
7.
藉医传教是传教士间接传教的重要方面 ,来华传教士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努力 ,结果 ,西医开始越来越多地为中国民众所接受 ,科学的观念也渐入人心 ,而传教方面并未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中美望厦条约》谈判重要细节、林则徐请伯驾治病、李鸿章资助教会医院、谭继洵妾为传教士立碑等事件的分析 ,说明西医何以具有巨大的文化穿透力 ,进而阐释异质文化交流中的共通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19世纪60、70年代和80年代末,围绕着铁路建设问题,清廷臣僚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在喋喋不休的论争中,清廷错失了发展铁路的大好时机,使中国社会的进步额外付出了本不该付出的代价.对于这场争论,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作为现代文明象征的铁路,为什么在清廷如此命运多舛?克服思想观念的束缚及依附于这种观念上的重重阻碍,打开思想进步的阀门,是我们的 社会真正取得进步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9.
晚清小说中出现了众多的旅行者,除了叙事功能的考虑,其意义在于,通过描绘旅行者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旅行经历,来进行文化观照和反思,以此推动文化变迁。上海是晚清小说中的重要场域,小说家借由上海的西方异托邦镜像,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对西方的城市文明有所批判。旅行者经历的乌托邦之旅,代表了晚清小说家面对社会和文化危机所构想的理想之境。然而,受制于自身的文化传统、个人认识以及时代背景,他们对未来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设计,不是回到中国传统的桃花源就是比照着西方社会先进的科技与物质文明进行虚构,其设想缺乏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晚清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是在反传统的文化批判与激进的政治实践追求中得以逐渐彰显,其在催化国家政治命运现代转型的同时却也圈定了以政治价值取向为终极目标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其结果是政治色彩的过度浓厚极度地干扰了文化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学术架构的建设,缘此又导致了群体文化失重感的产生.最终在中西文明较量中一度代表了激进阶层的知识群体沦为保守的一族.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五族共和"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角度,选取清末民初“五族共和”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五族共和”不仅涵盖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统一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民主共和原则,为近代中国社会提供了在民主共和体制下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种选择模式。关注近代中国人对解决中国民族民主问题所作的理论探索和“五族共和”作为政治话语在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探讨近代以来各族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清代回疆司法审判制度是清朝政治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在治理回疆初期,鉴于回疆地处边陲、民族复杂的特殊情况,并未照搬内地的司法审判制度,而是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制定了一套有别于内地的司法审判制度,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时加以调节.新疆设省建县的推行,最终将回疆司法审判制度与内地划一,但在具体运行方面,仍保留着许多区域性、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清末现代"民族"概念形成小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意义的"民族"概念的出现与早期运用,是认知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现代概念的萌生可能与19世纪西方民族的接触和文化碰撞具有一定的历史关联,而流行得益于日本汉字新词对译西方的用法,是中、西、日文化交流互动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文学中的上海叙述始于晚清,多写洋场和欢场.其表现"维新"(洋场)和"腐败"(欢场)两大主题,包含了对于上海城市最初的基本知识,即发达、进步的现代性与道德上的堕落.特别是前一个主题的反复出现,开创了百年来文学中的上海国家叙事与现代化叙事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弹词的地域分布、演唱风格、弹词演唱与江南风俗、弹词文学与江南民俗、弹词作家与江南等五个方面剖析了清代弹词与江南文化不可离析的血缘关系,认为清代弹词是属于江南文化的“特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清代新疆政区变革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乾嘉时期在新疆实行的多元行政管理模式下,分别形成了郡县制下的"治城"、军府制下的"军城"以及伯克制下的"土城"等多种形式,城市体制不一.晚清建省以后,通过大力推行郡县制度,全疆政区基本统一,多元化的城市形态全部转变为"治城",形成了全疆范围内的完整城市体系,促进了新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20.
十六国时期玄学文化风尚并未完全断绝,当时先后立国于关中的前秦、后秦统治者汉化程度较高,其人物不仅习儒,而且学玄,其言谈、容止等颇为玄化,以致苻秦氏子弟流落东晋,其气质、风采不让江东士族名士;后秦统治者倡导玄佛融通,不仅产生了一些具有玄学色彩的佛学论著,而且其南播后深刻地影响到南朝学风.此外,自西晋末以来,河西地区较为稳定,成为中原士人的避难之地,也将玄学风尚传播到河西,并得以保存和延续,对此后北朝学术文化的发展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