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在很多农村小学中,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深感棘手,常常埋怨学生的基础差,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学生对写作也是毫无兴趣,听到作文就“头痛”,写出来的文章也淡如白开水。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太小,致使他们有时想要写,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来表达。  相似文献   

2.
我治学的四点体会是:广读书,勤思考,多写作;做学问应该提倡怀疑精神,在"不疑处有疑";论文要论述而不是叙述,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写论文要有水磨工夫,反复修改.  相似文献   

3.
也说理解     
理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难了。 记得美籍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有人曾说杨教授搞理论物理研究苦得很。对此,杨教授很不理解,因为在他看来,研究理论物理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不但感觉不到艰苦,相反地,觉得其乐无穷。可以想见,认为杨教授搞研究艰苦的人,不会是做学问的人,因为他显然根本不知道做学问的乐趣所在,却只看到做学问的无钱、无权和无势之苦。 还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大意是说,一名女诗人游历山川,踏上了西藏高原。高原的气候、高原的住宿、高原的饮  相似文献   

4.
文章写得激情昂扬,有泉石相激之韵,古人云: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此文能在声势上做足文章,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此外本文字里行间溢满真情,让人感觉到写此文作者确实是为情所驱,一点也不造作虚假。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可有可无的文章? 可有可无的文章,就是写也可以、不写也行的文章; 可有可无的文章,就是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的文章; 可有可无的文章,就是不疼不痒、味同嚼蜡的文章; 可有可无的文章,就是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文章; 可有可无的文章,就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考场作文,往往把中心突出作为衡量一类文的重要标尺。古人言:“意,文之帅也。”意即文章的中心。可见,一篇文章,中心立意是何等重要。明确了中心,也就明确了谋篇布局的目的。可以说,中心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统帅文章的关键。中心的确定,决定了文章的内容与选材的范围。同时,为了突显中心。中心制约了文章的结构安排与布局上的设计。也就是说,文章哪儿要多写,哪儿要少写,为什么这样写,都是由中心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善于读书,真诚做人,长于作文,是一个文化研究者取得成就的基本条件,而这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读书有益于做人,只有真诚地做人和踏实地做学问,才能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很多同学写的记叙文存在着一个通病:内容不具体,文章语句也通顺,结构也完整,甚至于说文中还不乏华丽的词句,但就是一读起来就觉得枯燥乏味,很难触动读者的心弦。究其原因,是记叙文中没有具体的人物、事件,只是像记流水账似的把所写的内容一一罗列出来,缺乏感人的力量。记叙文所以写不具体,  相似文献   

9.
试论遗山碑铭文章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元好问的碑铭文章在他的散文作品中,分量最重,成就是高。其文学价值表现为:第一,不重在写事,而重在写人。写人时,不重在写死者生前做了些什么,而重在写死者的道德品质,才华能力和精神风貌;第二,发警策之论,抒真切之情。议论与人物描绘紧密结合,相互辉映,而且笔端流溢着感情,真挚动人;第三,谋篇布局灵活多变,打破了一般碑铭文章的格式,不板滞,不单调。选材瑰奇,富有灵异色彩。  相似文献   

10.
马斗全 《社区》2008,(11):15-15
“读书种子”一语,近年常被人提起,亦多有文章谈之。一般都用来指爱读书的人、大学问家,例如说“陈寅恪是杰出的读书种子”、“钱钟书是难得的读书种子”、“在全国招三十名读书种子推荐出国”等。此间的有些大词典也释为:“读书人,能读书做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1.
作文思路训练例证庞天仪作文思路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一个学生,如果思路不畅,拿起笔来,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思路不顺,想要写些什么,但不知道从哪里下笔。试想,这样学生,也要他写出像样的文章来,岂非缘木求鱼?作文思路训练,正是为了解决写作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准”的哲学家。他在苦苦地追求“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学思历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与很多哲学家相同的是,牟宗三对于做学问和做人都有明确的意识。他认为做人与做学问一样均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需要认真的态度。牟宗三的一生规行矩步,儒雅谦逊,儒者风范。但与此同时,他又常常表现出忧怨与孤愤,具有明显的狂者性格。这又是与很多哲学家不同的一面。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一生以“真人”人格为“型范”,以真诚、不虚伪为做人标准。这种以“真人”为底子、以儒者风范和狂者性格相结合的人格特征构成了牟宗三的人格风骨。  相似文献   

13.
“课标”对作文的表述有三种。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作”。小学阶段以“写话”、“习作”为主,这就有了写作的梯子,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消除了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比如低年级的“写话”就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是不计较数量,不管多少,写三句五句行,写一句二句也行;二是不管内容,漫无边际,写这个也行,写那个也得;三是不讲规范,写不完整的句子行,有错别字也无妨。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文章就是在编码形式上必须保持单向长线,而在内容上又必须使所有线段都有机地联系并协调在一起,为表达一个中心信息服务的、一头一尾、篇幅不太长的,以书面代码表示的纲目信息系统。这个定义反映出文章的四大原则:“联系性、协调性、系统性和信息性”。因此,由代码组成的线段之间不讲究联系性是不可想象的;仅是片面讲究线段之间的联系性而不讲究把所有的线段都能协调成一个系统也是不可想象的;仅有形式上的系统而不讲究为表达纲目信息,亦即表达主干信息和支干信息服务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写文章和读文章绝不是为了写而去写,为了读而读,写和读的第一阶段的终极目的就是分别为了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离开了信息性,读和写都变得毫无意义。连信息本身都不存在,又怎能谈得上信息被接收后所产生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面对学生的习作,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叹:文章写的怎会如此没有新意?偶尔个别颇有文采的文章。也马上有似曾相识之感!学生在用自己的笔重复他人的话.很多作文是背例文的结果,或东拼西凑风格,不统一,语言不连贯的劣作,而且,这仿佛已成习惯,即使课堂作文,也是毫无新意的重复!孩子们真的是江郎才尽了么?——不,当然不是!  相似文献   

16.
谈“玩”     
我喜欢翻翻报刊上的小文章,看着玩;偶尔也写,也是写着玩。虽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离我实在太远,谁把“大业”委派给我经纬?当然,写文章跟稿费也不无关系,但也是拿着玩,不是不指望它发财,而是发不了。  相似文献   

17.
有的学生对周围事物不甚了了,即使要他写自己的同窗好友,甚至父母兄弟,也写不出他们的声音笑貌,更谈不上写出有血有肉的个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细致的观察,对所写的对象不熟悉,认识肤浅。大凡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他们发人所不能发,言人所不能言,莫不始于观察,发现问题,触动心思,穷究所以,终于在某个方面成名。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要鼓励青年为人民的事业出名。当他们在青年时期,就要有目的地培养他们严谨的生活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做学问的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不是无情物,自古以来,优秀的文章无不以情动人。凡是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某个阶段欲退自己写东西却什么也写不出来,而某一阶段只觉心理涌动着一种东西想把它表达出来。作家是这样,学生虽不比作家,但也有想写和不想写的时候,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不能忽视这种写作心境对学生作文的影响。现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还有许多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学生作文时无米下锅,不得不生搬硬凑,作文水平很难提高。要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使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培养人才,提高素质的目的,就应当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贾母的烦恼     
普遍的看法是贾母喜欢薛宝钗而不喜欢林黛玉,后四十回也据此写了贾母参与并支持“掉包计”,因而造成了宝、黛悲剧。本文认为贾母不可能、也没有改变对林黛玉的骨肉之情,是支持宝黛爱情的,并且与王夫人、薛姨妈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只是行文写得十分含蓄,需要“细玩”,方能领会出其中“趣味”。此观点促使对《红楼梦》中的许多内容和人物关系都要重新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20.
我向不敢言新诗,更不敢言严公诗。 新诗的创作,我的阅读巳跟:不上。何况严公写新诗,有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构思,而且才思敏捷,精完笔健。50年来,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诗写了近千首,出了八本诗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