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读田汉剧作,顿觉强烈的抒情气息扑面而来,他的作品是生活中诗意的提炼.说田汉是一位抒情诗人,说他的剧作是耐人寻味的抒情诗章,一点也不过分.田汉剧作的语言,具有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第一,剧中人物语言大多是直抒胸臆,充分地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湖上的悲剧》.在夜深人静之际,对着自己为白薇而作的手稿,杨梦梅淋漓尽致地抒发  相似文献   

2.
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生命。夏衍的剧作,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中独树一帜。夏衍善于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刻划来反映社会生活。他的准确凝练、质朴自然又充满激情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塑造剧作人物性格本色奠定了基础。强烈的艺术激情、生动的形象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构成夏衍戏剧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总是首先通过他的语言特色表现出来。因此,要把握作家的艺术个性,就必须研究他的语言特色。各种文学体裁对语言都有特殊要求,如戏剧语言的基本特征是诗化、性格化和动作性等。但这些特殊要求非但不能抹杀作家的语言个性,反而总是通过每个作家的语言个性表现的。因而,我们研究一个剧作家的语言特色,不是研究他的语言是否具有上述三个基本特征,而是研究他是以怎样的语言个性体现这些基本特征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语言大师,他语言的突出个性不仅表现在《女神》等诗歌创作中,形成郭沫若式的诗的语言,而且体现在他的史剧创作中,形成郭沫若式的戏剧语言。郭沫若式的戏剧语言具有两个鲜明特点:雄辩性和抒情性。在他的史剧中,诗化、性格化和动作性等戏剧语言的基本要求都是通过雄辩性和抒情性的语言个性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曹操公文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运用抒情来增强公文的说服力和号召力,使曹操公文具有强势语言的特点.曹操公文中的抒情方式有四种:直抒胸臆;寄抒情于叙述之中;寓抒情于评议之中;引用名言寄托情感.  相似文献   

5.
亚历山大·万比洛夫是苏联著名剧作家,生于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主要在当地从事戏剧创作。万比洛夫继承了契诃夫戏剧的传统,在自己的剧作中大量使用象征手法,从而使他的剧作充满了诗意。万比洛夫戏剧中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细节上的象征、人物上的象征、地域上的象征和语言上的象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在创作思想上,曹禺接受了某些外国剧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说过:“我从事戏剧创作工作已经数十年了,我开始对戏剧创作产生的情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的严谨的结构、朴素而凝炼的语言,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税利的疑问所吸引。”①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从外来移入到在民族文化中扎根,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戏剧大师曹禺于1978年在纪念易卜生诞生150周年时说:“我从事戏剧工作已数十年,我开始对戏剧及戏剧创作产生的志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谨严的结构,朴素而精练的语言,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发出的锐利的疑问所吸引。” 1980年,曹禺在一次电视讲话中说:“我是易卜生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8.
田纳西.威廉斯对氛围的营造是构成其戏剧抒情性的关键。怀旧氛围是其剧作中营造的主要氛围之一。威廉斯通过剧作中叙述者和人物的独白和回忆叙述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剧作家还充分利用舞台资源,通过与过去密切相关的乐曲,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象征物品再现过去,从而营造了怀旧的氛围。威廉斯对旧南方的情感及其时间观是其在剧作中营造怀旧氛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注重抒情的中国古代诗骚传统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影响了汪曾祺的诗化抒情体小说创作。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审美、语言以及抒情性四个方面来考察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现代美国人精神上的失落感和幻灭感,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意象符号在尤金·奥尼尔剧作中运用得很多,可以说是其剧作的显著的特征。大海和雾是其中常见的意象,它们起到了渲染戏剧的抒情意味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人生就像在茫茫雾海中行舟,谁也无法逃避迷雾。本文将从海、雾这两个经典意象出发,来分析阐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1.
曹禺以他闻名遐迩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人们对他的戏剧理论却缺乏应有的注意。曹禺的戏剧理论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研究他的戏剧理论,有助于对他的剧作的深入理解,对于繁荣戏剧创作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曹禺的戏剧理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定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基础。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提出来的剧作立意追求新奇、戏剧情节强调虚构、戏剧语言突出机趣等观念,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思维特征。探讨李渔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思维,在全面把握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推动中西艺术观念的深入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戏剧是最高意义的诗”。曹禺的剧作是诗的剧,剧的诗,是诗和剧的结合,其间总是饱孕着无尽的诗。《北京人》是一段哀婉感伤、探求人生意义的幽幽笛音。在抒情的戏剧冲突中揉进诗意,在美妙的意境创造中融入诗意,也在诗化语言中表露诗意。总之,曹禺擅长调动和运用一切诗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营造浓郁的诗情氛围,构建起一个具有诗艺之美的文本范式。《北京人》是真正的诗化戏剧,从情景的交汇到虚实交融,从以音著象到以音绘心,从抒情的中和到空灵含蓄,都在追求诗的境界,建构与整合出了一个瑰丽的诗性艺术王国。  相似文献   

14.
在戏剧创作中,人们往往注重戏剧的戏剧性,忽视戏剧的抒情性。其实,戏剧既要有戏剧性,也要有抒情性,而且两者必须是相互统一的。没有戏剧性的戏,不能称之为戏剧,缺乏抒情性的戏,不能扣人心弦,启人心扉。优秀的戏剧家,在创作中总是尽力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戏剧性和抒情性的统一。关汉卿、郭沫若、曹禺、田汉等剧作家的创作,所以能强烈地扣  相似文献   

15.
关于曹禺与易卜生剧作之间的显著联系,是曹禺自己一再提及并为戏剧研究者们所关注的,因为这种联系是曹禺的戏剧融汇进世界戏剧潮流中去的一条重要渠道。美国戏剧理论家约翰·霍华德·劳逊曾指出:“易卜生对今日的戏剧的巨大影响,主要在于他的思想体系和技巧(体现思想的工具)这两方面。”综观目前对曹禺与易卜生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多把目光投向曹禺剧作与易卜生剧作技巧的具体联系,而多少忽略了易卜生的富于个性特色的“思想体系”对曹禺更为深刻内在的影响;这种忽略,一方面导致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戏剧艺术的第一要素和基本材料,研究戏剧语言,对戏剧的创作及欣赏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语言的音乐化、动作化、抒情化三方面探讨北路壮剧与英语歌剧语言性格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丁西林剧作的语言被认为在中国现代戏剧中独树一帜,他不仅通过文体的杂糅而写出一种书面化的白话文,同时利用丰富的修辞来构建语言的文学性与多义性。但是鲜有论者结合白话文运动、早期新剧的发展等历史背景,并具体到词汇、句法与修辞的层面来分析其语言的特点及历史意义。运用文本细读与实证研究的方法,透过跨文化的视野,从文体和修辞两方面来探讨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的语言特征,说明剧中的隐喻表明该剧的确是作家的一篇戏剧语言先锋之作。  相似文献   

18.
诗歌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类型,其文体规范的根本特征是语言。据此勾画出的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应该是:由抒情到讲述,即由歌唱式到说话式。回顾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诗歌文体的演进始终围绕着一个目的,这就是保持和增强诗的抒情性,从中国古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概莫如是。本世纪最后十年,诗的语言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抒情性明显减弱,叙述性话语开始加强,但是,当诗歌由抒情消解为平面的讲述时,诗歌还存在吗?  相似文献   

19.
在普实克看来,中国现代文学的抒情性特征既受到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抒情传统的现代发展。西方浪漫主义抒情传统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中国古典文学抒情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是一种感时忧国的思想情感。中国现代文学的抒情性融合了中西抒情传统,内涵更为复杂。由此,普实克不仅细致分析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与欧洲浪漫主义抒情传统的不同,展示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独特性,而且深刻把握了中国现代抒情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对戏剧技巧的大胆实验和对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造就了奥尼尔剧作的多层面特征:早期剧作的自然主义倾向;中期剧作的表现主义特征;以及晚期剧作的存在主义色彩。从后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的视角重新审视,奥尼尔的晚期四部剧作讨论了孤独之处境、徒劳之人生、死亡之终局的荒诞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