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轫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高等华侨教育,已经走过了一条坎坷与辉煌的历程。暨南大学素称“华侨最高学府”,她的前身暨南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这是由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经过几代暨南人的辛勤耕耘,建校92年来,暨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办...  相似文献   

2.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董、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国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百年华诞。这是海内外暨南人欢欣鼓舞的盛大节日,也是检阅百年侨校办学成就的庄严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前来出席庆典、指导工作的各位领  相似文献   

4.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相似文献   

5.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并在暨南大学举行华侨史学术讨论会。广东华侨历史学会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华侨历史的学术团体。学会的宗旨是团结省内外和海外研究华侨历史的学者和社会人士,提倡用科学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这一部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守望暨南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为迎接百年校庆,学校开展了“暨南精神”大讨论活动。9月31日,学校举办“暨南精神”论坛,对此次大讨论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和交流。我们开设专栏,选登蒋述卓书记及部分师生在论坛上交流的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的历史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 (192 7~ 194 9)是一个曾经称誉海内外的华侨研究机构 ,该部担负研究华侨、服务华侨、帮助华侨摆脱危机的特殊使命 ,是当时中国境内研究华侨的唯一机构。本文探讨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的时代背景 ,对它在研究华侨、服务华侨 ,推动华侨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成就与贡献作出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郑洪年的华侨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洪年是中国华侨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认为 ,华侨教育尤为民族命脉所系 ,非海外任何事业所能比拟。他反对教育洋八股 ,反对理论脱离实际 ,主张教育要中国化 ,华侨教育应适应华侨处在海外特殊环境之需要。指出教育者的错误是理论多 ,而实行少。强调教育要心力交用 ,知行并进 ,提出应重视生产教育、职业教育。他主政暨南期间 ,采取许多改革措施 ,制订“道德、科学、军事、职业、政治五种训练为暨南的教育方针” ,重视学术研究 ,主张兼收并蓄 ,学术自由 ,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学术团体 ,开展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暨南大学者 ,政府特为侨居海外之侨民子弟归国求学而设者也。”由 1 90 6年创办的暨南学堂、民初国立暨南学校发展而来的国立暨南大学于 1 92 7年夏正式成立。1 935~ 1 946年 ,何炳松 ( 1 890~1 946 )出任暨南大学第三任校长。作为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 ,何炳松大力倡导学术研究 ,认为国立大学的使命在于培植专门人才和研究高深学术 ,而最高使命乃在学术研究。他于 1 936年创办了《暨南学报》等学术刊物。在其任内 ,暨南学术园地呈现出百花吐艳 ,各派学说互相争鸣的繁荣景象。大学学报是反映并代表着高校科研水平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0.
旨在继承先贤国学传统,弘扬朴实学风的《暨南史学》正式创刊。 暨南大学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为办学宗旨,以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即成立了历史社会学系,曾先后在暨南大学任教的史学大家有何炳松、周谷城、周予同、陈守实、谭其骧、沈练之、丁山、胡厚宜、陈序经、朱杰勤、陈乐素、金应熙等,他们的成就备受国人瞩目,同时也为暨南积聚了深厚的国学传统。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暨南大学几经搬迁,几经解散,一度积聚的国学传统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11.
1917年11月,在黄炎培等人的大力呼吁和倡导下,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复办暨南学堂,并令黄炎培具体负责筹办工作。身为筹办员和校董的黄炎培为国立暨南学校规复初期的发展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在学科建设方面,首设商科,这既适应了南洋华侨的实际需要,又为暨南学校商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华侨高校办学特色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华侨华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对暨南大学办学实践和经验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华侨高校要突出“侨”字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华侨华文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炳松(1890-1946),字伯臣,又字柏丞,浙江金华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35年6月何炳松临危受命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直至1946年5月调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执掌暨南大学校政达10年之久,历经“孤岛”时期、建阳时期和复员回沪时期,锐意革新,主持暨南的改革、南迁、复校,将暨南大学办成了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相提并论的高校,是对暨南大学的发展影响最深的校长之一。目前暨大所用校训“忠信笃敬”为何炳松所题写。1912年,何炳松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并于当年公费留学美国,入威斯康辛大学。1915年获得学士学位。同年转入普林斯顿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1月15-16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共同主办,暨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转型中国与中国多民族文学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等17所大学及科研机构近五十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姚新勇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副校长陆大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列耀、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文日焕、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额尔敦白音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我国认真研究南洋及华侨问题,并且卓有成绩的,刘士木先生要算是其中的第一个了。他不仅是我国南洋研究的首倡者,前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的创办人,同时也是发展华侨教育,推进华侨事业的活动家。1889年,他出生于广东兴宁的一个农民家庭。14岁那年,只身来到广州,就读于黄埔陆军小学;不久到了南洋,在苏门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成立暨省第四届东南亚学会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二月下旬在厦门大学召开,与会的有一百三十多人,大家就华侨史和华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历史上我国人民由于各种原因,远离家乡,出国谋生,早在唐宋时期,史籍就有记载.至于"华侨"一词出于何时,一种意见认为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清光绪24年(1898),旅日横滨华商创办一所学校,名为'华侨学校',华侨一词始正式见于文字";另一说是黄遵宪在  相似文献   

17.
弹指挥间,暨南大学即将走过百年,在这一个世纪的奋斗和发展历程中,从南京到广州,暨南五次播迁,栉风沐雨却奋勇前行;从三落到三起,暨南几经沉浮而自强不息,始终屹立于时代的潮头浪尖。回顾暨南百年,我们看到,是一个世纪的沧桑炼铸了今日的“暨南精神”,又是“暨南精神”铸就了今  相似文献   

18.
周力 《学术研究》2005,(3):146-147
暨南大学刘华副教授的学术著作《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籍立法》在 2003年度广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下出版了。该书的出版为华侨问题研究及我国涉侨法律法规、尤其是国籍法的研究乃至修改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学术背景资料。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日趋重视, 无论在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 较之 80年代都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 国家对此问题空前重视, 2002年, 中国社科院正式成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随即又有《华侨华人百科全书》 12卷全部出版问世。该书作者自 1987年即开始涉足华…  相似文献   

19.
暨南大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家徐中舒先生早年任教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为其学术生涯的起点;徐先生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是校长郑洪年最为倚重的人物之一,在校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论文根据近年新发现徐先生佚著《尚书讲义》,以及相关校史资料,对徐先生与暨南大学校史的重要关系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21日,由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远航项目("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转型")组和暨南大学社科处联合主办的"文化·记忆·历史"青年学者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