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座城市要想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打造特色的形象来提升影响力。城市形象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环节是充实该城市形象的文化内涵。就景德镇而言,最能体现城市形象的元素是陶瓷。景德镇应充分认识到弘扬陶瓷文化对充实景德镇城市形象内涵的影响,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委、省政府确立"旅游立省"战略,三门峡市也确立了"旅游强市"战略:进一步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三门峡旅游业发展办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以打造个性特色城市为依托、为内容、为先导更具有战略意义.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个性特色,是其它城市不可取代的最根本的东西,属于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是一座城市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的建设,与公共关系联系密切;品牌的建设,知名度、美誉度与和谐度成为衡量一座城市价值与影响的关键。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城市的发展均需现代公共关系的思想智慧。"未来对世界上多数人来说,区别他们的主要标志是城市而不是国家。"——帕斯卡尔·马拉加尔。曾几何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使上海城市形象蜚声海内外,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功能的扩展,城市形象对城市的发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形象代表着一种城市文化。这种文化是以城市市民为主体的参与型和消费型的文化。一座城市的形象如何,同时意味着该市市民文化消费的水平和质量。人类已经逐渐进入文化消费时代,良好的城市形象意味着城市拥有文化竞争优势,且有较强的知名度,更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促进城市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上将有更大作为。因此,塑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构成了一座城市的个性特色,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6.
一、城市形象的概念、层次与构成要素"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和姿态,"城市形象"一词最早由美国的城市学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Image ofcity,1960)中提出,他认为城市形象作为一种"公众意象",是公众对城市的总体评价和认知,包括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等。"城市形象"正是把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以及政府行为、市民素质等纳入一个整体印象体系,从而形成的综合性定义,即:"城市形象是指公众对一个城市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反映了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城市形象指的是城市给人的印象、感受和记忆的综合.从视觉上来说,优美的建筑、干净的道路、特色的商店、美丽的旅游景点、完善的生活设施等都是构成良好城市形象的基本要素;在感观上,市民行为、公职人员作风、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特色内容.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境会让人爱上一座城市,一句熟悉的口音、一首本地小曲等都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象宣传话语是现代城市的名片,更是一座城市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的表征。以Kress和van Leeuwen建构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从"视觉语法"的角度解读以多模态方式出现的2017年西安城市形象宣传广告Image Promo of Xi'an City,深入、全面挖掘该城市宣传片中的意义构建,为以后西安的城市宣传广告的制作和设计,以及以视频类为主的多模态文本的分析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是城市文化内涵在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通常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文自然资源、城市的精神风貌、政府的管理模式等要素。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城市形象代表着城市的身份和个性,良好的城市形象具有双重功效:对内,可以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能够辐射外部公众,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促进招商引资,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流动。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21世纪,人们开始深刻地认识到,与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一样,城市形象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成功举办世界性盛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举办国家的承办城市形象的确认和传播,会产生巨大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1.
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东方文化的摇篮,地处第二座欧亚大陆桥东部,嫁接、融会东西方文明,雄居大西北之首辅射着整个华西大市场,是一座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大都市,其形象塑造显得特别重要。塑造良好的西安城市形象,对内可以改善西安市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西安人民的文化认同心理,西安人民的危机意识、时效意识、都市意识、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从成功申办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到政府官员从大连(上一届举办城市)接过会旗;从征集电影节吉祥物、电影节LOGO,到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一系列的活动,无不表示着南昌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准备工作。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江西的南昌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应该打造一个怎样的南昌?如何彰显这个特色城市个性的无穷魅力?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南昌对城市文化进行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的文化个性也显得很重要。中国金鸡百花奖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影视奖项,一年一度的电影节一直是全国的焦点,这样的盛会能在南昌举办,本身对南昌的城市形象就具有巨大的宣传效应。也许,2009年的第十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江西南昌,对这座城市的文化提升还真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张苏敏 《城市》2011,(7):75-79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形象的跨地区传播问题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这里所谓的“跨地区”,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某个城市以外的所有地区,二是特指港澳台地区。笔者关注的是内地城市形象在香港地区的塑造和传播。在政治上,香港地区的社会公众对内地城市形象的认知关系到他们对国家的认同;在经济上,香港对内地的投资和产业转移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香港媒体中的内地城市形象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共享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百年以来,始终以"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与"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激励着人们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境界;激励着人们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如今,第29届奥运会正在向我们走来,它既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奥运志愿者这支先锋队将和北京这座城市一起,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迎接世界的检阅。  相似文献   

15.
王晓玲 《城市》2006,(4):59-62
城市形象是人们从不同层面对城市的印象和体验,是城市文化内涵的一种外在化表现.城市形象既包括物化的硬件系统,也包括非物化的软件系统,是硬件和软件、有形和无形的完美结合.由于文化是分层次的,因此城市形象作为一种文化形象也是分层次的.城市形象的外层为城市形体形象,主要指城市的建筑形象、景观艺术形象和环境形象;城市形象的中层为城市行为形象,主要指城市的管理形象、服务形象和企业形象;城市形象的内层为城市精神形象,主要指市民精神、城市精神和城市理想,它是城市形象的内核和灵魂.解读城市形象的文化内涵,对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经济、文化风貌的凝固的表征。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取向、艺术品位及民俗特征,并以自己的形象流传后世。能否产生别具一格的城市建筑是能否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的关键所在。避暑胜地北戴河景区自1893年清政府在联峰山建起第一座西式建筑  相似文献   

17.
陈映  董天策 《城市观察》2012,(1):115-124
广州本地媒体中的广州城市形象以中性和正面为主,而政府在广州城市形象的形塑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报道主题不均衡、消息来源多元化程度不够等原因,广州媒体中的广州城市形象呈现出一幅“以权力为中心”的失衡图景,并隐含着种种权力与关系渗透以及控制的痕迹。因此,本地媒体中的广州城市形象,实际上是一种意义化的再现,是多种场域互动、协商中的话语生产,也是一种城市认同的培养与形成。  相似文献   

18.
北京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是推动沿线城市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本要求。结合北京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缘区位、市场潜力、国际航线、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航空枢纽发展的基础与优势。提出北京应加强与中亚、东南亚、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在航线上的互联互通,利用新机场建设,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撑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城市形象,当然不能忽略城市形象产品的开发。城市形象产品是一种客观存在。古今中外,对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而言,具有其象征性和代表性的产品,可以说比比皆是,但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予以提出,在今天还是有它全新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的。顾名思义,城市形象产品应该是  相似文献   

20.
亚运盛会给广州带来什么,确实需要畅想.我想亚运会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站在广州塔上往北看,新的城市中轴线已经形成,这条巾轴线就像是广州展示给世界的一个惊叹号,海心沙就是惊叹号的那一个点.我也曾经有一个联想:站在广州塔上看海心沙观众看台的顶棚,就像一片美丽的贝壳.广州的城市形象表述词是"千年羊城,南国明珠",这个明珠在哪里?就在海心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