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反传统为基本特征的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一股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度被理解为两种极端的思潮:“非马”——口头上马克思主义.实质上的反马克思主义;“真马”——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马克思思想的真正传人。本文拟从“哲学”层面,来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些方面走近了马克思哲学,在另一些方面又远离了马克思哲学。为了有利于说明问题,本文也引用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紧紧抓住了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关注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同的问题,体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关注社会现实、强调社会批判性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给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应在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挖掘丰富的哲学思想资源;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构建宽松的学术环境,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化、个性化方面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历了深刻而全面的哲学运动,创造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不同的哲学形态,一方面使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在19世纪没有充分发展的内容全部展示了出来,另一方面又结合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革,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些连续不断的哲学创造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地位,要求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对象加以研究.为了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首先必须确定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进而研究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争以及由此而决定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格局和整体风貌,并在此基础上,用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世界思想大潮中的一股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潮。它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潮起潮落,在特定的领域和范围里一直影响至今。我国理论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和研究这一思潮起,就一直歧义不断,争论不休。实事求是地讲,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由于生活于当代,因而资本主义的当代发展、科学技术的当代进步、社会主义的当代实践为他们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解视野,更由于他们十分重视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文本研究的拓宽也拓宽了理解视野,使得他们在新的视野中能够看到在旧的理解视野中没有看到或看不清的东西,在许多方面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到理解。 相似文献
6.
7.
西方文化哲学在20世纪的发展是西方哲学的突出特征.全面认识西方文化哲学,对于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形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西方文化哲学的范围、存在形态、合理性及缺陷的分析,探寻文化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力图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形态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价值哲学视域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立足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从现代价值哲学的视域看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像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价值哲学将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探讨集中于个体的心理和精神层面 ,也不像马克思的价值哲学集中于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 ,而是将价值批判的主题转向了意识形态批判 ,特别是转向揭示西方意识形态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他们的上述批判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各种不同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阐释、改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由于不同的哲学语境与方法论的差异,从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场域中的哲学改造与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考证与解读,及由之产生的对其著作前后期关系的争执与异见;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否定与改宗;三是基于不同的哲学观,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主题的修正与转换。 相似文献
10.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开辟的马克思哲学的解释路向——重读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柯尔施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的解释路向。他们确认:马克思哲学超越了近代哲学而属现代哲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反对把主客体关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反对旧哲学和旧本体论,但其本身又是以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哲学,是一种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这些新的解释路向影响了一大批研究者。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中国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哲学。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融合贯通,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将中国哲学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或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中国传统哲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又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问题。这是摆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和中国哲学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文翔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4)
人们一直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存在误解.事实上,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本质差异,并不是毫无差别的等同关系,归根结底,是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同样,所谓的世界观的运用不是理论的直接应用,而是用它所蕴含的哲学基本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且始终受哲学根本思维方式规定和制约.推而论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包含"世界观化"维度,也包含"方法论化"维度,而且方法论化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对中国实践经验理论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朱彦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4):122-132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创造了一种以人的实践、行动为核心范畴的实践哲学.它虽然没有像经典马克思主义者那样思考实践的基础和源泉,但很多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仍然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原则,并赋予了实践概念以新的、不同的意义.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自身演进过程中,不仅经历了内在的批判和重建,而且也遭遇了外在的挑战.由于它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初衷,不断否定自己的前提,结果在面对挑战时无力重塑自身,甚而走到了对手的逻辑上,使自身存在陷入危机.这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困境.如果这种实践哲学还有出路,就需要将革命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将文化批判与经济分析结合起来.重塑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5.
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变迁表明,无论是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还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都解决不了人类的正义问题,我们必须以人类解放的视阈建构一种全新的政治哲学.当代中国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从产生的时代背景看,前者是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后者则是思考西方革命的问题;从所包含的内容看,前者主要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后者则思想庞杂、流派众多;从表现形态看,前者是几近一元的、单线式的,后者则是一源多流的;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看,前者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发展,后者则是在批判的同时创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世界各民族国家结合本国生活实践和文化传统,创造出了多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选择几种典型的理论形态及其代表人物,如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卢森堡、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罗默、生态马克思主义等的思想进行解读,目的在于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多姿多态的和富有朝气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当改变思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学东渐不仅客观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历史前提,而且引发了中国哲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推动了中国哲学从古代传统向近代传统的转变,从而使得最初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通过中国化而对接上中国哲学传统和转化成中国哲学,并由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可能。因此,可以说,没有西学东渐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深入研究西学东渐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之间的密切联系绝不意味着它是西学东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并不属于西学东渐的范畴。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各种西学具有不同的理论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具有不同的目的和社会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具有不同的结果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思潮上世纪初就已传入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围绕这一思潮的研讨相当热烈,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其焦点,就是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在关于人本主义的讨论中,有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的倾向,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人道主义。这股思潮在国外以马尔库塞为代表,企图把人的自由、人本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其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 抽象地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都主张人有能动作用,人能不断地改造外部世界以适合人的需要,但必须看到,二者在理论上是根本对立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人… 相似文献
20.
人们正在坚信现代科学的崛起宣告了哲学的终结,正如那些现今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被阅读到的一切那样。据此,哲学看上去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被嘲笑为那些只为饱食终日的人准备的饭后谈资。然而,现实情况刚好与人们理解的相反。本文据此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