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高师院校与区县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师院校为地方输送着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区县学校教师的职后专业能力及师德修养等,也应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而与时俱进.高师院校丰富的理论资源应与区县教师的教学实践资源相互协同发展,寻求合作发展机制,互惠互利,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师整体素质与基础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发展基础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战略意义。深化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创新,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协同发展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外部驱动和国家创业教育政策的明确指向。强化协同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的必然趋势。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协同发展应统筹兼顾、多维并举,既要基于教育资源与要素整合推进大学内部协同,也要基于"校政企社"多元主体合作推进大学外部协同。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 ,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传授 ,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 ,学习者缺乏参与性、自主性、实践性和选择性 ,教学效益不高。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的相互脱节。为了解决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 ,激发学习者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提高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改革教育理论的学习方式。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学会运用所拥有的教育理论理解教育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学会对这些问题作出迅速的判断、合理的“决策” ,并学会对自己所作出的“决策”进行有效地评价 ,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世纪交替的视野,探寻精神提升之路,涵养现代灵魂,发挥心理教育的向导和动力作用,已成为当代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作为心灵世界的耕耘者,要热爱学生,更要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怀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和精神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相似文献   

6.
7.
政校园协同创新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对于促进民办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意蕴。本文基于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实际,重新审慎了当前政校园合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政校园协同创新的三维实践路径:构建政校园协同工作室,凝集多元共生单元;组建“对口支教”活动,深化协同合作模式;搭建网络资源贡献平台,实现资源互通互享。  相似文献   

8.
人机协同教育正在日益成为一种教育常态。人机协同赋能教育更公平、更高质发展的前提是教师人机协同行为符合伦理要求,对教师人机协同行为的伦理规范进行探究是现有人工智能对教育的伦理影响研究的具化。教师人机协同行为中存在着技术崇拜遮蔽教育本质、技用劣势导致信息代沟、人机共教引发数字鸿沟和隐私泄露侵犯学生权利等伦理问题。针对这些伦理问题,教师人机协同行为应追求“不伤害”“教育性”“公平性”和“效益性”四种价值旨趣。基于此,教师在人机协同过程中应遵循不伤害学生、教会学生自我保护且不伤害他人、避免教育误判、有利于全体学生可持续成长、实施弱势补偿、消除信息代沟和提高教育效能等基本伦理规范。如上价值旨趣与伦理规范构成了教师人机协同行为伦理框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教师人机协同行为伦理素养需要从教育、技术和伦理三维度来修炼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对打造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实现国家发展目标都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充分运用协同理论和“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协同育人模式,要以“互联网+”的思维、理念、技术、平台为依托,一方面推动粤港澳三地区域内不同组织机构(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推动职后教师培训全面走向专业化。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教师教育”协同育人提出如下策略:第一,运用“互联网+”思维,确立大湾区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愿景;第二,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教师需求,实现大湾区教师教育精准协同;第三,建立U-G-S与T-P-T协作联盟,提升大湾区教师教育协作效能;第四,推动教师教育产教融合,培养面向未来、走向卓越的大湾区教师;第五,以数据为驱动,建立科学、连续的大湾区教师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历经十余年的历史演进,教师教育理念已日趋成熟,教师教育体系也日臻完善.但传统师范教育的封闭性并没有因为“教师教育”概念的问世而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促使教师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有效路径,在于确立开放式的教师教育理想,构建理想的教师教育环境和条件,形成构建教师教育体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师知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教师知识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讲,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因此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应把关注点放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上。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必须注重教师个体“经验”的形成和丰富,为教师提供机会使其体验隐含在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并强调“反思”意识与批判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卓越教师是当代中小学教学一线最为急需的新型优秀教师。从六个维度建构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US教育协同机制,可以为高师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中兼顾精英化的教师教育提供稳定、成熟、高效的制度性支持。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目前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教师专业化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要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发展的专业结构上。教师的实践、反思与人格生长相结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教师教育的终身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当下,学校教育的发展在某程度上出现“高原现象”,而社区教育探究成为化解此现象的路径之一.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协同发展的基础.为修复与促进苗族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本文尝试提出几点策略:促使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开放、依托社区建立起苗族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加大苗族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改革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如何在加入WTO后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提出:更新教育观念,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是体现教师专业化的素养。学习教育类课程是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职前教育是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职前教育阶段构建具有内在联系的教育类课程体系,能够帮助末来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为师范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奠定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教育研究在方法上重视量化研究,追求科学与规范,导致教育远离教师生活实际.教育叙事研究走进教师日常生活,关注其教育实践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并为教育实践者与教育研究者之间提供互动交流研讨的平台.教育叙事研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解决现实课堂教学问题的实践方法和特殊的教师教育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它倡导教师即研究者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在职教师重建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是在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本教师教育是对教育本真的必然回应,是教师职业特点对教师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人本教师教育应该从人的立场出发,关注教师的主体性发展、生命质量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地方师范大学是我国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力量,在教师教育进入转型期后,其发展定位问题就成为地方师范大学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地方师范大学发展定位的文字表述模糊化、趋同化;二是地方师范大学在发展实践中弱化了教师教育。因此,地方师范大学在进行发展定位时要遵循求实、民主、侧重、发展和特色原则,在其文字表述和发展的实践中都要突出师范大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