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话在各国各民族的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各国备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源头。中国和希腊是两个文明古国,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及文明演进过程和方式的不同,因此在神话的形象、内容、思想倾向及历史走向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表现了各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思想伦理观念。中国和古希腊神话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并对后世中西方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神话的演变和小说的形成商志荣神话,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样式,而是原始人类心理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复杂结晶,是原始文化的综合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神话又是文学艺术的源头和最深层的土壤。笔者试图通过对神话演变的分析,寻找出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及其在童年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文明的早期成果———神话,不仅大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头。因而,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国神话始终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神话研究在中国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对于中国神话的相关研究,已有一大批有成就的研究者及诸多成型的学术思想。田兆元先生作为当代神话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其学术思想从早期的神话史研究,到近年来对神话研究路径的探讨,均深刻表达了对民族国家认同、社会精神建构等现实话题的整体观照。因此,其思想可定位为社会神话学思想。田兆元的社会神话学思想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关于神话史的书写与解读,二是对当代神话学研究的三结构论即神话研究的民俗学路径的探讨。其社会神话学思想尤其具有开创性与继承性,在神话学、民俗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5.
巨著与巨响     
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有多长? 任何一部格致中国文学的《中国文学史》似乎都能说清。但它们常会于不知不觉间犯一个概念错误:开篇于远古神话,终结于个人创作。作为民族的整体意义上的文学,神话当然是其源头,但他们忘了,源头而下流出的是两条河流,一条是个人意义上的创作,这很晚近。另一条则是奔腾不息、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学的源头 ,是西方人对人类世界的一种认识 ,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心路历程。古希腊罗马神话内容丰富、思想健康 ,充满瑰丽的想象和隽永的哲思 ,是西方文化形态、人格精神的一种体现 ,对西方人的行为道德、价值观、文化心理以及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神话历史——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与古希腊神话和哲学关系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与神话的联系如同哲学史一样悠久,因为哲学正是在神话的羽翼之下产生和成熟起来的,“当哲学寻求建立一种理论的世界观,它所面临的与其说是一种直接现象的现实性,不如说是一种对这种现实性的神话转换”。在它的早期经验形式中,哲学还不可能直接反映客观的物质世界。相反,整个物质世界被遮蔽于神话的意境之中;而在它的成熟过程中,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神话也还仍然是哲学的发生资源和活水源头。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成熟的古希腊哲学本体论在自古代神话中孕育出来之后就不再回到原来的母体;而中国古代文献没有提供作为先秦哲学母体的创世神话证据,真正成熟的创世神话产生于汉代纬书之中,成为纬书政治神话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创世神话类型方面的成果进行述评,从20世纪初日本学者高木敏雄对中国盘古创世神话类型的认定,到近30年中国学者对中国神话类型越来越细致多样的区分,介绍它们的主要构成,并简评其价值与不足。同时提出,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很可能有一种跨越并贯穿上述学者区分的所有各种类型的一个主导型类型,这个主导型类型可能就是世界祖宗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蕴涵着民族精神的内核,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创造智慧。探索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如自强精神、重德精神、忧患意识、乐观精神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复苏对于构建当代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神圣叙事和认知模式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仪式活动、历史叙事同态共生,是文化的基因编码和文史哲的共同源头。早期历史与典籍叙事呈现出鲜明的"神话历史"特征,神话、仪式与历史叙事的会通视野是重新解读上古中国礼仪活动本源和根脉的重要门径。本文即以冠礼仪式圣地"东房"的本源象征探究为例,说明神话历史对礼制文明探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恶魔主题在俄国文学中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魔主题在西方由来已久 ,其源头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神话和古希伯来圣经神话中的恶神。基督教文化对俄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俄国文学中的恶魔主题因此呈现出与圣经神话交相辉映的特点。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笔下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从古代到 2 0世纪 ,经历了由神学化向世俗化、精神化、个性化发展 ,继而纳入思想、道德探索和心理分析之中 ,最终重新走上了神话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3.
彝族医药文化史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关于医药传说的神话史。本文从医药文化(神话)的角度,论述了彝族医药起源:医源于本能、医源于劳动、医源于圣、医源于思维、巫术等。彝族医药与中国其他民族医药一样,是中国医药的一大宝库,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神话研究的百年历程,大致形成了西学建基(20世纪初期)、国学考辨(20世纪上半叶)、方法论转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三个学术时期。张开焱先生的神话研究集中于第三个时期,也代表了这一时期我国神话研究的基本风貌。理解开焱先生的神话学思想,成为我们进入当代中国神话学的重要路径。近二十年来,开焱先生精思勤作,开创了中国神话学的两个风气:一是神话叙事学,一是还原中国创世神话。如果说神话叙事学是开焱先生方法论转型时期的先锋之作,那么,还原中国创世神话则是中国神话学回归古典的标志性成果。综述开焱先生的神话学思想,可以见出其自觉的方法论逻辑:现象学意义上的回归古典,因此可以将其研究名之为中国神话学的"还原学派"。  相似文献   

15.
中西神话与中西文化传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神话与中西文化传统何文祯神话本是原始社会初民的口头文学,是原始文化的结晶。它荒诞辉煌、古朴奥妙、内容丰富、浩如烟海,是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的源头。它向后人展现了史前人类的真实面貌,成为人类童年的留影。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是在鸟图腾崇拜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玄鸟神话记录了上古庆祝春天来临仪式 ,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鸟图腾神话 ,且含有天鹅处女型故事中普遍流传的沐浴母题。所以它不仅是中国天鹅处女型的源头 ,而且是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  相似文献   

17.
日本神话是一种世界起源神话 ,它包含着以男女生殖方式而产生世界的一种思想 ,日本神话中存有许多中国神话的痕迹。本文通过日本神话与中国神话在诸多方面的异同点的探讨 ,试图说明日本神话的文化渊源与精髓  相似文献   

18.
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中国现代文学高扬理性与科学的旗帜,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现代作家却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讨的双重维度上对古老的神话资源极为关注,并形成包括文学价值、现实意义和信仰功能在内的神话功用观。在文学价值层面,神话作为文学源头的元典性价值得以重新确立;在现实意义层面,现代作家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思考紧密结合;在信仰功能方面,现代作家借助神话中蕴藏的强大信仰力量融注了启蒙的时代追求。中国现代作家的神话功用观既是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秉持与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现实思考与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九曲十八弯,悠悠然,不知不觉过去了数千年。当我们摹然回首,追本穷源的时候,才发现在这源头之颠,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耸立着一座对后世文学产生过不朽影响的丰碑——神话。一切民族在自己的童年时代都产生过神话,虽然其丰富程度存在差异,但都对本民族的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古希腊神话和中国远古神话的比较中发现它们的同异,使人们对人类童年时代的这两块艺术瑰宝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纵观古希腊神话和中国远古神话,它们产生的原因都是原始人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产生于氏族社会的口头艺术形成,是古代先民们在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是原始人类不自觉的艺术虚构的产物。神话首先开启了虚构的先例,培养了我们民族丰富的想象力,为中国小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成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催生了后世这两大文学流派的发展。许多神话中展示了尖锐的矛盾,已具备了人物、环境、情节等小说因子,对我国小说的产生与成熟影响重大。同时,神话也给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