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景仁,字仲则,其诗名显著,"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他在短暂的35年生涯中创作了数千首诗歌,其诗歌以独特的文学意蕴和风格特色,在清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游幕生活密切相关。他在游幕期间创作的诗歌,成就颇丰。这些诗歌抒发了生活困顿之苦与身世沦落之悲,倾吐了磊落不平之气与愤世嫉俗之情。探讨其游幕与文学的关系,可以窥见游幕生涯对黄仲则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郑敏与牛汉有着相同的创作经历、诗歌追求和艺术个性,这是他们的诗歌具有可比性的基础;其诗歌在意蕴上都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强烈的生命感、犀利的批判性等共同点;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教育背景、性格特征、写作实践等存在差异,其诗歌在相同的意蕴中也存在细微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李贺一生有三个难解的情结凝聚于心中,导致他写出悲感浓郁的诗作。李贺诗歌题材的选择、意象的创造,都围绕“写悲”这一中心。他极力描写鬼域和仙界,也是为了抒发现实人生中的悲痛之情。抒写悲慨是李贺诗歌的意旨所在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世界转向"的文化背景下,孙担担的诗歌凭借强烈的生活在场感与充盈的智力飞升获得了独立的精神和独特的艺术个性.精心提取的物象、冷静节制的情感与干脆清爽的句式,形成高度凝练而意蕴丰厚的诗歌之美,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乌鸦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奇特的美学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乌鸦意象从类型上可分为世俗意象、历史意象和神话意象;从审美情趣上,可分为"兆悲"和"兆喜"两大类,这主要是由于乌鸦其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阴铿不是贵族出身,但其诗歌却是当时之冠。比起何逊,阴铿的诗格律非常成熟,形式浏亮新俊。阴何区别,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梁陈诗歌的差异和陈代近体诗接近成熟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谐”是中国传统文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亦是朱英诞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朱英诞诗歌之谐主要体现在诗歌风格、思想旨趣、艺术表现三方面。基于朱英诞的谐诗观念与诗学实践,可将其诗歌之谐划分为“悲谐”“喜谐”“智谐”三种风格:“喜剧的诙谐”以天真愉悦人,“悲剧的诙谐”以豁达感动人,“智性的诙谐”以思理启发人。与三种诗风相映衬,朱诗之谐主要指向赤子的真淳童趣,隐者的闲散逸趣,智者的玄思理趣三种思想旨趣;在艺术表现上,朱诗以独特的诗思方式,谐味的诗歌语言以及智性诙谐的对话,给人带来一种会心会意的灵性之笑。  相似文献   

8.
萧红短暂的一生饱经磨难,坎坷曲折的经历、由此而来的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以及对人生悲苦的独特体悟,使她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一种"荒凉"的人生意蕴.风物环境是荒凉的,人们近乎原始荒原上荆棘蒿草似的生存状态更是荒凉.这种生之"荒凉"甚至淹没了人伦之爱,但她不是悲天怆地,而是平淡从容地传递着人生的悲剧感和迷惘感,在对世间种种烦恼的达观诠释中有其对人生命运的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9.
杜苟鹤,一个生逢乱世的社会底层文人,一生奔波求取功名?经历坎坷,身心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的诗歌体现了晚唐的衰世之音。杜苟鹤诗之悲情主要表现在乱世亡国之悲、命运之悲、人格之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力图从宏观上把握革命烈士陈辉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蕴。本文认为,陈辉的诗歌是在战斗后的轻松、偷悦的闲暇中写出来的,明丽的格调是其显著特征;陈辉的诗歌擅干把自然形态的生活幻化为情趣盎然的艺术美,幻化的生活意趣是其又一特征;有怎样的人生就有怎样的诗歌,晶莹的人生境界是陈辉最高的审美追求。陈辉有月亮般明激的人生,月亮是其诗歌中最醒目、最有魅力的形象,陈辉是月化的诗人。  相似文献   

11.
《秦州杂诗》是杜甫流寓秦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五律组诗,其思想情感是丰富的,可以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一是歌咏山川风物之貌;二是抒写感时伤乱之情;三是慨叹身世飘零之悲;四是流露隐居避世之意;五是抒发牢骚不平之怨。  相似文献   

12.
何逊工于写景,体物细致.其景物描绘技巧精湛,有一定的写作模式.何逊诗歌富含画意,其写景技巧与绘画技巧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巧于空间布局的艺术,其景句层次丰富,空间舒展自如,喜从窗户取景,善于留白,将景物置于空明之境加以特写.何逊在色彩光线的运用也有一定的章法,多用渲染法来表现江南泽国的迷离氛围.何诗气韵生动,善于描摹物态,其景物轻盈灵动,充满大自然的律动.何诗富有音韵美,多用音响配光影的组合.何诗具有线条美,似行云流水般明畅流丽.  相似文献   

13.
从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结合翻译实例论述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可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杜甫诗歌中存在大量的身体词汇,体现了杜甫对身体的格外关注,杜诗中的身体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当杜甫走向生命之秋时的身体观念;二是杜诗身体书写中的生存之悲;三是杜诗身体审美的生灵之叹。杜甫诗歌中的身体书写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加深了诗歌内容的疼痛感;二是形成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三是丰富了杜诗的审美意蕴。杜甫诗歌中的身体书写对于研究杜甫及其创作心态、诗歌审美风格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陇右生活是杜甫一生之关键时期,亦是形成其独特诗歌内涵、风格的重要时期。诗人将社稷民生之忧患、个人的生活艰辛和内心苦闷哀愁,深刻地融入诗中,赋予承载苦难的悲悯情怀,处处体现出一种悲苦的色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崇高与优美的结合,正是杜甫的感人之处,具有很高的美学意蕴。本文以审慎的态度,探讨陇右诗歌悲苦色彩之形成缘由、蕴涵及其美学意蕴,并进而展现杜甫独特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自古繁华的扬州在杜牧的笔下经常呈现出歌舞升平、声色犬马的极乐气象,杜牧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一座享乐之城,更给后人尤其是姜夔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文学记忆。处在时代动荡之际的姜夔再游扬州之时,此地已是萧瑟一片。姜夔尤为喜爱化用杜牧诗句,化用之处往往在原诗之外更增自身悲剧性感悟,其《扬州慢》实乃借杜牧诗句续发自身"黍离之悲"的产物,而且此词还包含了姜夔身世之悲与他对生存意义的拷问。而以"俊赏""怅然"为代表的古今对比更使得这种由黍离之音、身世之悲、生存之感三层情感交织上演的悲剧意蕴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7.
艮斋诗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季宣诗歌中的历史情怀既有"务通于今"的功利性,更有世事幻灭的超越感;其诗歌中的现实情思既有用世之志,复多退守之想.作为"学人之诗",这两对非均衡性矛盾表面上对薛氏"事功之学"似有所疏离,但实质上乃是其学术心态的诗学折光,反映了其诗情与学思的同构,同时使艮斋诗在审美意蕴上颇具某种程度的"风人之诗"的抒情特质.  相似文献   

18.
以李商隐之涉花诗为研究对象,指出它们包蕴着丰富的内涵,高度浓缩了诗人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质。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并以此为核心蕴涵了对时代环境、政治局面、人生境遇的种种悲慨;呈现了诗人倍受挫折的种种情感印迹;体现了诗作形象生成的主观化倾向、象征意蕴和感伤之美。  相似文献   

19.
及第诗指以进士及第为题材的诗歌。唐人及第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士子应试中第后的言志抒情之作,一类为出自他人之手的及第贺赠之作。其丰富的情感内涵、惯用的意象组合、独特的文化意蕴显示了及第诗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李贺是一个悲剧诗人,他的诗歌意象的创造、题材的选择,都是以抒写悲慨、苦闷为主。对鬼域和仙界的描写,也是为了抒发自己在现实人生中内心的悲痛和愁苦。本文从意象和题材两个方面来阐释其诗歌所蕴含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