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代流刑考     
流刑是中国最古老的刑法之一,是辽代四大制刑之一,在辽代的法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辽代的流刑与唐代流刑同源,出自唐虞,也曾参考了唐代的流刑制度,但与唐律有明显区别,辽代有自己的流刑法系。辽代流刑分为流、放、置、逐、出、迁、谪、徙八类,以流为主;流又分为连坐、籍没、投放、原宥、问责、配从等八种。  相似文献   

2.
辽代的官方教育与科举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是契丹民族于唐末五代之际,在中国北方建立的国家。辽在建国以后,推行了一套开创振兴文教的举措,大大地推进了包括契丹民族在内的辽代文明。在封建时代,教育是科举的基础,科举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辽文明的兴盛与它所推行的教育、科举政策...  相似文献   

3.
辽东自古就为形胜之地,所谓“负山抱海”形势险要。有辽一代一直都把辽东边界防御作为重点。自阿保机在辽东半岛修筑镇东海口长城及设置东平郡后,辽代在辽东的南部边界和东北部边界都布有重兵戍守并修筑了大量的边堡山城及其烽燧,有效地控扼了渤海、女真、高丽及五代诸政权,对捍卫辽朝东南边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辽代妇女贞节观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契丹族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反映了契丹妇女在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契丹故俗中婚姻观念的进步因素。贞节观的淡化是受契丹民族固有的草原文化,以及隋唐五代婚姻中开放风气等因素的影响。贞节观的淡化,使契丹妇女敢于争取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契丹女性为辽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辽代将契丹及奚人等编作部族,目的在于使其继续保持固有的游牧生活方式,同时组织成强大的军事力量,以保卫契丹国家。部族军是辽代最精锐的军队。左右皮室军,即南北皮室军,名不同而实同。  相似文献   

6.
据《辽史·地理志》丰州条载,辽天德军与丰州同置一地,即都在今呼和浩特地区;而同卷“天德军”条又载,辽天德军的地理位置与唐天德军完全相同,都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期明安川一带。而据《辽史》所载,辽代并无二个天德军设置,所谓“天德军’即“天德军节度使”,辽代仅此一机构。那么,辽代天德军的地理位置究竟在何处?笔者通过对辽初史料的稽查,核对与考证,有理由认为,辽代天德军的地理位置应与辽代丰州同治,因而,《地理志》“天德军”条,显系舛误。  相似文献   

7.
辽朝建国前后,在不断征讨四方的过程中,把周边民族或俘或徙,迁往契丹本土及其辽海广大地域上,措置州县,与契丹诸部杂居共处。辽朝徙民州县的建置,自太祖耶律阿保机始,至辽圣宗耶律隆绪末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除南京、西京两道沿革唐五代州县建置略有变通外,上京、东京、中京三道州县基本上是徙民所置。辽朝这种大规模徙民置州县,推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对辽代乃至中国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诸北方农业文明的兴起,辽代一国而两制的治国方略的产生及其北方民族区域文化的形成,无一不与徙民置州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城市史上,辽代城市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具有时代特色。辽代城市的兴起与辽国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关系,并随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不断交流、融合而得到较大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以五京道为基础的五大区域城市等级体系。本文首先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变迁的角度,探讨了影响辽代城市兴起的诸多因素,并以此来考察农、牧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对城市的影响;其次分两大阶段对辽代城市的兴起过程进行了分析,尤其是重点研究了辽代城市的数量,并提出辽国兴起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兴起发展的过程,国家在城市兴起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国家力量的作用下可以看到农、牧文明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辽代在其200余年的统治中经历了多次自然灾害,除了政府有组织的赈灾活动外,民间自救也是辽代赈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些民间赈济中,有许多佛教寺院和佛教徒参与其中。坚实的理论与雄厚的经济基础是佛教徒的赈灾活动在辽代能够顺利开展的后盾。佛教的慈悲观和寺院经济的发展构成了辽代佛教赈灾体系理论与经济基础的两大来源。  相似文献   

10.
通辽地区辽代墓葬遗存丰富,其中墓葬仿木构装饰的演变存在一定的规律。在搜集、归纳通辽地区辽代墓葬仿木构装饰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斗栱、门额、屋脊三个重点部位的形制变化分析它们的时代特征。将通辽地区辽代墓葬仿木构装饰与辽代砖塔造型进行对比,多角形辽代墓葬仿木构装饰的发展受地面辽塔的影响;将通辽地区辽墓仿木构装饰与辽上京道地区和辽东京道地区辽墓仿木构装饰进行对比,通辽地区辽墓仿木构装饰的来源包括由辽上京道地区传入和由辽东京道地区传入。从文化因素视角分析,辽墓仿木构装饰既是契丹努力吸收汉文化的结果,也是北方民族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历史案例。  相似文献   

11.
宋夏时期河陇地区民族关系格局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夏时期河陇地区民族关系格局简论@杨蕤$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冯璐璐$宁夏大学!银川750021~~~~~~  相似文献   

12.
辽代文献大量散佚,从今存作品看,辽文的基本体貌与五代文、宋文相同,辽诗却显得粗粝.金代文学作品以诗文为主,早期作家大都由宋入金,到金世宗大定以后,文学大盛,出现了著名作家赵秉文、元好问和王若虚.与作为区域性王国的辽、金不同,元朝是北方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文学繁荣,诸体兼备,尤以元杂剧最为重要,它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汉卿、王实甫和马致远等都是闻名的戏剧大家.宋代出现的南戏在元代继续流行,艺术上还有发展,元末产生的《琵琶记》成为其杰出代表.元代散曲的兴盛是继宋词以后又一次杂言体诗歌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上继金末和宋末的宗唐诗风,元代诗坛宗唐成风,对明清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碑刻资料透漏出一些有关辽代法律方面的信息,为我们研究辽代法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碑刻所现辽代法律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刑名,罪名,科举考试,六条问事,土地法令,户籍管理,买卖与借贷关系,家庭,婚姻,继承等方面。碑刻所记辽代司法机构与司法官员,可以补《辽史.百官志》之遗阙。碑刻所载辽代诉讼与审判情况,为研究辽代法律实施与执行提供了重要佐证。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结合研究,得出辽代法律具有沿用唐宋,传承习惯;一国两制,南北二元;刑罚残酷,一罪数刑;民族歧视,同罪异论;注重执行,整饬吏治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辽金元绝句诗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前代的水平,将中国古代绝句创作推向新的高度。辽代绝句诗创作始于耶律倍,圣宗以后在艺术上逐渐成熟,终于到耶律弘基、萧观音臻于艺术水平的最高点。金绝句诗的发展分为三期:前期借才异代,为草创阶段;中期国朝文派的绝句诗创作出现高峰;后期是绝句诗的繁荣鼎盛阶段。元绝句诗的流程以延祐年间为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元绝句诗为中国古代这一体类的诗歌提供了很多新的因子。辽金元绝句诗是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的,是民族融合、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排阵使这一职官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脉络,通过梳理历史文献的方法,研究显示:随着作战阵法的复杂化,唐代首先出现了排阵使这一职官,五代时任命较为频繁.宋代沿袭五代亦设有排阵使,但自澶渊之盟后排阵使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排阵使为高级武官的差遣,多以任节度使的武臣出任,或由军事指挥官兼任,也有以内侍担任排阵使的情况,此时多为排阵都监,更侧重监督的职能.五代时期尚武精神浓厚,因此选择排阵使以武勇为先.宋代由于实行将从中御之策,皇帝多选用亲信出任排阵使.排阵使职能不限于排阵,往往参与军事指挥和具体的军事行动.军事统帅往往身兼排阵使,或军事统帅本身负责排阵,因此排阵使逐渐失去独立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殿内现存壁画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遗作。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从壁画与殿内塑像的联系、与山西辽金壁画的比较、画中建筑的时代特征、画面与底层绘画形象的重叠以及画中所表现的华严密教思想等,论证了现存的清代壁画图像,可能是对金初原创壁画的描摹,或说是一种并不高明的翻制。  相似文献   

17.
12世纪初至13世纪初,在中亚楚河流域建立的西辽政权,与金朝及西域民族均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形势的变化及西辽政权的发展与军事实力的增强,西辽与金朝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并且西辽与东、西喀喇汗王朝相互依存,与花剌子模、乃蛮也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8.
辽金政治制度一直是辽金史研究的重点领域,21世纪以来学界对辽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对金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则明显缺乏活力,较20世纪的研究差距较大。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辽金政治制度史研究应更充分地利用现有史料,注重制度运行的动态过程,并从内亚史、区域史等多视角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断代间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辽、金、元三代在对科举功能认同度、科举程序、所设科目与内容及登科人数上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三代的学校教育普遍受到了科举制的影响。在"民族"这一维度上,三代科举制虽各具独特的民族色彩,但实际上更多地表现出某种共通性:辽代虽最终"面向汉藩",但主要"面向汉人"的政策显示出了契丹人自身尤其是其统治者长期不屑科举的一面;金、元两代直接凸显出了强烈的民族歧视。辽、金、元三代科举制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同地区关于家具的考古资料实物有随葬品、冥器模型、石刻以及壁画等,集中反映了北魏、辽、金、元时期的家具状况和水平。在南北融合、东西交流中家具发生了变化;北魏时期为渐高型家具时期,辽金时期高型家具逐渐走向成熟并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种类式样繁多:元代家具一改宋代家具简洁隽秀的风格,形成了造型上厚重粗大、装饰上繁复华美的风格,对于高型家具由宋代的普及型向明代的成熟型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