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黑龙江、河南、浙江、四川四省小学儿童问卷调查数据,探析学龄前这一农村儿童人力资本形成重要时期的隔代抚养经历对入学后学业表现的长期影响,考察学前家庭教育在"隔代抚养-学业表现"影响路径中的作用机制及隔代抚养人教育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表现的长期影响因隔代抚养人教育能力而异;隔代抚养人教育能力较差时,会对儿童入学后学业表现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祖辈教育能力提高,隔代抚养通过增加家庭早教频率对儿童入学后学业表现产生积极影响.随着全面三孩政策放开,隔代抚养现象可能进一步增多,建议加强对隔代抚养人的教育引导,普及学前家庭教育相关知识,提升隔代抚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隔代抚养是当下普遍存在于我国城乡家庭中祖辈参与或独立抚养孙辈的一种照护形式。根据祖辈投入到抚养孙辈的责任大小、时间长短及角色定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部分转让,较完善替代”“部分转让,局部替代”“全部转让,局部替代”以及“全部转让,较完善替代”四种类型。隔代抚养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理性互惠与利他主义原则的有机结合,包含了物质服务及心理在内的代际传承与代际交换。这种抚养方式促进了家庭人口的流动,增强了家庭代际互动,同时增加了家庭成员的角色冲突与代际矛盾,形塑出新型代际关系。为此,要抛弃隔代抚养剥削论或义务论而强化代际依存和互惠共赢观念,发挥政府在隔代抚养中的政策引导作用,积极整合力量开展广泛的社区照顾服务,增进祖辈老人的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3.
参子 《新天地》2012,(4):28-29
隔代抚养引发家庭争议2012年1月初,郑州市的刘女士作出一个大胆决定:让儿子彻底和奶奶决裂。在刘女士看来,7岁的儿子快要上小学了,但自理能力很差,吃饭穿衣每天都要奶奶伺候。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奶奶步履蹒跚凑到床前,连哄带劝,总算把宝贝孙子动员起来,经再三追问,始知小孙子想吃香肠,奶奶便拖着麻木的双腿跑向小卖店……孩子常住奶奶家,在  相似文献   

4.
观察力是"思维的知觉",观察力敏锐并善于快速把握事物形象特征的儿童通常都具有突出的绘画能力.通过扩大儿童的观察视野,深化他们观察的层次,培养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这是儿童开展创造性绘画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表明: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儿童的绘画表现出不同年龄段所具有的特点,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绘画变得更复杂和写实.儿童的观察力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四年级儿童显著高于二年级儿童,六年级儿童显著高于另外两个中低年级儿童.而且绘画水平和观察力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绘画水平和观察力均显著高于男生;相关分析显示,儿童的观察力与其绘画能力的各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儿童的观察力越强,他们的绘画水平越高;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观察力对儿童的绘画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进一步验证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
选取1481名儿童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将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分为高水平组、中等水平组、低水平组三种,进一步因子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不同抚育模式及家庭教育投入对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不同,与亲代抚养相比,低水平组隔代抚养家庭更需要家庭教育参与来提升儿童学习品质,并据此提出隔代抚养下通过家庭教育投入提升学习品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加,不少年轻的父母将孩子托付给了老人抚养,这种隔代抚养的现象,无论在城市还是在  相似文献   

7.
原始绘画和儿童绘画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令人深思的美学享受,在艺术的长卷中翻开了波澜壮阔的一页,对当代艺术的影响颇深,本文主要从绘画动机、造型、色彩以及绘画形式美感等方面探讨原始绘画和儿童绘画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搞活,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文章通过对河南省F村的实地调研,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安排现状,及这种安排模式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并对现状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笔者旨在探讨离异家庭亲子沟通的特点及其对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是自编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和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对24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家庭和离异家庭初中生与母亲沟通的状况要好于父亲;普通家庭和离异家庭父亲在与孩子沟通的主动性方面差异显著;普通家庭和离异家庭初中生与母亲沟通主动性的差异不显著;普通家庭与离异家庭初中生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沟通内容方面的差异显著;普通家庭和离异家庭家长在与孩子造成沟通问题原因的差异显著;普通家庭初中生在谨慎性、情绪性以及人格总分的得分与离异家庭的初中生相比差异显著;离异家庭亲子沟通的各项内容、得分与人格各维度、总分存在相关。因此,通过改善离异家庭的亲子沟通状况,可以对促进离异家庭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儿童问题成为重要的社会性问题,儿童福利事业也日益得以发展.目前,对儿童尤其对孤儿[1]的关注不单是儿童福利机构的责任,更是整个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人的责任.对孤儿的关注也不只是救济,而是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基于此,笔者到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和乌鲁木齐市SOS儿童村做了调查,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广为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近期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的研究,对已有的观点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上半期 ,中国农村家庭的亲子关系重于夫妻关系而处于家庭关系的核心地位。家庭以年龄和性别作为划分等级的基础条件。父家长制较为盛行。家长在家庭中拥有财产支配权和人身支配权。父、母在家中权利和地位不同 ,同时 ,儿子和女儿所处地位和待遇也不相同。家长的隆重权威进一步扩展造成农村社会下对上、幼对长顺服、盲从的行为主流。当然 ,亲子关系也有合作的一面。总之 ,此时期亲子关系的实质是不平等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父母具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这一义务属于亲权的内容,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关于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安排应当以子女最佳利益为原则,监护权的设置宜根据父母子女的实际情况采取单方或双方监护的方式,探视权属于亲权的内容,不得随意剥夺,抚养费应当以子女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相应的给付比例。  相似文献   

14.
使用901个城市家庭的样本讨论家庭收入和未成年子女数量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发现未成年子女数量与子女人均家庭教育投资水平负相关;家庭主事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子女教育投资越大。家庭年收入水平在本研究中未对家庭教育投资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性别平等考虑,一般都认为妇女是遭受家庭暴力最多的人群,似乎儿童比妇女更少受到家庭暴力侵犯。但据调查,童年时期受暴经历可能是青少年心理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潜在原因,而童年时遭受的身体伤害26%来自父母。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司空见惯、普遍、合理的存在,我们有必要对家庭自治正当性和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原因进行思考。司法是家庭暴力受害人保护的最后屏障,而国家进行必要和适度的司法干预是禁止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家巴金和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在选材上都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对封建家族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上,在对女性命运的描绘上,在现实主义原则的恪守上,均有惊人的相似:都以封建家族为背景,勾勒了封建家庭的腐败、封建宗法的反动、封建制度的糜烂,彰显了封建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两部作品对封建思想的颠覆、对现代家族小说的建构,均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家庭社会工作的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利用团体辅导技术,专业的社会工作在微观层面帮助改善家庭亲子关系,帮助父母提高与孩子沟通技巧,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和目的。在校园社会内部,教职工也面临家庭亲子关系这一家庭与社会问题。本文以一个校园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案例,解释亲子工作坊实务工作的理论依据与相关研究,表明了社会工作专业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精神赡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精神赡养分为家庭精神赡养和社区精神赡养。社区老年人活动对社区精神赡养的作用,体现为慰藉-尊重-安心三个不同层次。针对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存在差异化、组织化的特点和现行"自上而下"的社区老年人活动组织的现状,提出建立"自下而上"的活动组织体系,以满足老年人的社区精神赡养需求。  相似文献   

19.
儿童和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家庭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最好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家庭图谱"、"重新架构"、"悖论治疗"、个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相结合是解决儿童和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方法;我国开展家庭治疗应该注意:积极向广大家长宣传家庭治疗的意义;大力培养我们的家庭治疗师队伍;家庭治疗应该重视多元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在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表现为不同的法律样态,大陆法系国家以亲权制度来调整这一法律关系,而英美法系国家则以监护制度来调整。虽然两大法系在立法模式上有所不同,但实质内容都是要解决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等问题。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两大法系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保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