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义增 《南都学坛》2009,29(3):56-59
在文论"失语症"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我们已有现代文论新传统的"话语",所以,不存在"失语"问题。这一说法是难以立足的。第一,现代文论新传统所谓的"话语"与文论"失语症"所说的"失语"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二,五四以来是否形成了现代文论"新传统"是值得怀疑的。第三,真正的传统只有一个,新传统还是旧传统的延续,不可能以"新传统"作为重建的出发点。第四,用"新传统"来掩盖中西大传统的矛盾,只能起一种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意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论中,探讨对待传统应持有的鉴别而区别的态度及其哲学依据。并指出激进派和保守派对于传统的解读都不是实践的态度而不具有现实的危险。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传统不是抽象的空洞物,而是作为我们的生存方式内在于我们又超越我们。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革"及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时期的反传统思潮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的独特景观.这三次反传统之间尽管有是非之分以及反传统与反传统主义之区别,但它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则是一致的.反传统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打击是沉重的,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历史和道德虚无主义思想的泛滥.在有中国特色的新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辩证统一问题,实现对于反传统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中,“五四”现代性方案受到多种责难。人们指责“五四”把传统与现代性对立起来,对传统资源完全漠视和否弃。其实,在“五四”前期,新文化人之所以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正是基于作为现代性前提的“进步”观念。到“五四”后期,新文化人已对现代性方案作出修改。他们改变全面反传统的思路,主张在综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再造文明”,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资源的珍视和肯定;同时实际致力于传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尽力为现代性建构寻求传统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戊戌以来文化演进的延续,又在历史内容、社会主体和实践效果方面具有文化复兴的更高价值。对袁世凯政权的批判、文化革新的远大目标、道德现代化的趋向和五四新传统的形成,是五四启蒙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八十年代以来之低估五四的“全盘反传统主义”的论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五四学人的思想实际上,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儒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儒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反折中与反调和的产物,从总体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彻底"反儒学",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儒学"是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传入联系在一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要废止儒学,而是要改造儒学,重建儒学,以图缓解儒学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正面论述了五四“反传统”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 ,然后强调指出 :所谓“全盘反传统主义”并不是五四的基本指导思想 ,而是五四以后从俄国传入的一种极左思潮。这种极左思潮曾经产生过一定的消极作用 ,但是五四“反传统”思想在中国的主要影响是积极的 ,健康的。它并没有使中国文化“经历一场灾难性的语言破坏”,而是开辟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航程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全盘反传统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毓生等认为“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本文就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是否把传统文化当作统一整体加以全盘否定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第三代新儒家从儒学角度反思“五四”和“启蒙”的某些观点,通过梳理明中叶以来的一条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线索,可以发现启蒙思想并不只是西方国家的“地方经验”.“五四”新文化运动同这条思想线索有着内在联系,倡导启蒙、科学、民主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并不是西方“文化殖民的产物”.当今弘扬国学或本土文化应该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局与整体,不应局限于正统儒学,更不应排斥“异端”,因为启蒙思想往往存在于“异端”之中.  相似文献   

10.
五四的知识分子的经历大都有弃医从文的现象,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这批知识分子在面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时的复杂态度,并试图通过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来阐释出他们从反传统到返传统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职场仕途中作出正确抉择,倪振年自有一套。撇开趋利心理,两权相害取其轻。  相似文献   

12.
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近年来的吴宓研究成绩巨大,使人们认清了吴宓的真实面目。吴宓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有某些合理的因素,但新文化运动伟大历史功绩不容抹煞,这个运动也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优秀传统文化遭受践踏。  相似文献   

13.
五四的知识分子的经历大都有弃医从文的现象,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这批知识分子在面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时的复杂态度.并试图通过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来阐释出他们从反传统到返传统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对尊孔复古、戕害人性的教育要旨进行猛烈抨击,并提出德育、智育、体育、职业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思想;李大钊指斥"以孔道为修身之本"的"国民教育"违背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应代之以现代国民教育;毛泽东批判旧教育课程太重、摧残青少年,倡导德智体三育并重、促进学生身心平衡发展;蔡和森呼吁冲决"三纲五常"的教育罗网,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蔡元培、钱玄同等人也主张废止旧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和世界观教育并举的新教育。他们所提出的反复古主义的教育方针思想,是研究近现代中国教育方针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是一种全新的反传统先锋剧种。当时它并不为人所接收和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戏剧已经进入世界现代文学经典的殿堂。本文从语言、情节及人物刻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荒诞派戏剧的一些明显特点,分析了这种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时代背景及其作为"反戏剧"与传统戏剧的显著差异,以及它用变形的审美手段所反映的二战后西方社会的凋零和荒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能够形成为我们所称道的"传统",在于古代诗人的创作机制,这样的机制同样会在现代中国体现出来.古典诗人创造了古典传统,对于现代诗人而言亦然,正是现代诗人的创造,使新诗形成了自身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省察梳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过去八十余年了,检讨"五四"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新儒家站在民族文化本位的立场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想启蒙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新文化运动有功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另一方面,他们对"新青年"学者盲从西方的激烈反传统态度和唯科学主义思潮表示强烈的不满,具有否定"五四"的倾向。他们在反省"五四"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中国文化的方案,充满着哲学的睿智,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文化的实际,提出了"大传统"、"小传统"与"超传统"的概念,认为"大传统"是处理家族内部关系的道德与文化,其本质是一种私人关系道德,而非公民关系道德,"小传统"是处理家族与家族之间关系的道德与文化,"超传统"则是超越家族而站在人道主义立场的道德与文化。此为事物本身。它们都是根源于我国"差序格局"(费孝通)的社会结构,因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本身具有生发不同文化精神的多重趋向,其显性结构形成了"大传统",隐喻结构形成了"小传统",超越结构则形成了"超传统"。此为事物之根源。大传统、小传统与超传统在社会发展中的变量关系为大传统易变,小传统顽固,超传统则代表着世界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接近于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文化自觉"。此为事物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等人掀起的反孔思潮, 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对于清理传统因袭中的负面因素和接纳、传播西方思想和文化中精华部分是有极大裨益的, 但他们对儒学有着一些较明显的误读倾向。这首先表现为泛化、剥离孔子伦理学说的某些特定内涵, 其次表现为简化、回避儒家伦理学说的复杂性。究其原因, 与“五四”反孔思潮的历史前提、知识分子焦虑愤激的心态有关, 此外, 进化论的哲学观念也是引起误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鲁迅反传统思想的价值原则不仅仅是甚至不是理论而是活动,拆屋开窗是其实践策略,执着现在与现实是其立足点,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是其根本标准,整体性是其传统功能观;鲁迅反传统是双重失望中的侧重选择,人类性是其价值眼光,其意在张扬弱者文化思想,摆脱了对西学的简单移植;鲁迅反传统是一种价值否定判断,并不是对具体内容的抛弃或断绝。鲁迅思想的元点是“走路”,由走路必然引出反传统及其“悬空”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