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面向新世纪的民族高校双语教育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民族教育中,实行的双重语言制是在充分认识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解决语言保护与语言沟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研究双语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认识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并依此制定政策。高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各民族高校民族语言专业应坚持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以社会现代化需求为导向,以民族语言为依托,以民汉双语为龙头,积极发展现代应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构建“语言(民汉)+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叠加式教学体系,培养既通晓民汉两种语言文字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新疆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为新疆民汉双语教育进入近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条件和发展机遇。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边疆地区,民汉双语教育的成效既是衡量民族教育事业的一项显著标志,也是影响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的重要变量。文章从新疆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评价、语言建构及文化含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对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汉双语教育事业作多维度解读,其经验和教训对调适和完善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摘要]发展和推进民汉双语教育是党和国家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民汉兼通”人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南民族大学是最早开办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大学之一,在培养和发展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和彝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介绍了民汉双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特色突出的民汉双语教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民族高校开展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民汉合校既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发展的大趋势。民汉合校为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环境,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最佳途径。民汉合校既可以快速提升双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促进民汉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民汉师生在广泛接触中建立友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开展民汉合校后的学校工作,既要认真思考,更要积极实践,做到稳步推进,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民汉兼通"双语教育目标具有明显的政策主导性,其缘起与发展经历了酝酿期、形成期和发展期,并呈现政策性目标移用作教育性目标、学段上的双向延伸、目标内涵的科学化转向、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趋势等政策逻辑。其实施中遭遇的困境为:一线教师对"民汉兼通"目标的精神实质领悟不透彻,能力欠缺;学生学业与"民汉兼通"要求相去甚远;家长与社会在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偏差,未能契合"民汉兼通"精神诉求。可取的对策,一是"民汉兼通"双语教育目标落实于文化性教学以增强适切性;二是建构本体性的双语教育目标体系;三是筑牢"民汉兼通"目标实施的社会基础;四是在普通校开设民语课加强民汉间语言文化互学互鉴。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新疆政府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实行以民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课的民汉双语教育,同时启动了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的配套工作,从此,强迫少数民族儿童完全接受汉语学习的历史被打破,少数民族教育在规模上有了很大发展。民汉双语教育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提出与实行的,语言沟通的迫切需求、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取得期望的成效、使用民族语实施民族教育的思想得到提倡、国内外双语教育模式兴起等社会因素均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双语类型也呈现出多元性,其中民-汉、汉-民型双语最具代表性。新疆民-汉、汉-民双语现象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民-汉、汉-民双语现象的形成受到语言本身的性质、民族杂居、文化教育发展、商业贸易往来等因素的影响。新疆民-汉、汉-民双语发展以及双语人才培养对新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升新疆教育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相适应的能力,必须确保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相适应。应坚持把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作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坚持民汉兼通、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积极有效地推进双语教育;实行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重点突破中等教育阶段发展“瓶颈”,大力普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核心,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沧源佤族佤汉双语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造成沧源佤族佤汉双语教育主要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树立正确全面的语言思想认识、将佤语教育纳入正式学校教育体系等六项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的双语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语制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行的语言制度或语言政策。中国的双语制主要适用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它的特点是地区双语制或多语制,它的主要类型是民(少数民族语言)汉(汉语)双语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英双语教学和民汉英三语教学将成为中国教育双语制的一种新形式。教育双语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国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双语兼通的人才,从而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民汉两种语言思维的不断切换,使得民族双语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其认知的发展。从年龄阶段上讲,民族儿童在早期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双语抑制控制能力;从母语熟练程度上讲,民族儿童应在熟练掌握母语之后,再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彝汉双语教育的内涵,从微观上对其模式进行分类和评析,并根据各模式类型的实践事实,直击完善彝汉双语教育模式体系的构建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乌鲁木齐、喀什等地的学前双语教师针对学前儿童课堂双语教学、语言使用及态度、师资培养、教材方面的问卷及访谈,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调查者对学前双语教育持肯定和积极支持的认知态度,但同时也反映出授课语言中民、汉两种语言使用的认识差异、教师“一缺两低”的问题、教材缺少地方特色内容等问题,并从师资培养、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前双语教育的定位存在许多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应通过科学有序的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培训,促进和形成学前双语教育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索朗次仁 《新天地》2011,(12):36-37
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语教学中,教师用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这样不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是在教育领域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彝汉双语教学起步较晚,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总结提高。本文通过对彝汉双语教学情况的总结与回顾,指出实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彝汉双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彝汉双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主动构建了多样化的专业方向群,基本上能满足彝汉双语教育的现有规模。但高校彝汉双语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提高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的严峻形势的挑战,只有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力度,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11年至2013年的乌鲁木齐市为背景,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用写实的方法描写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语言生活面貌,反映当地少数民族群体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表现,考量民汉双语教育在其社会生活领域潜移默化的作用。调研结果显示,在持续多年的双语学习、双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影响下,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群体的语言价值取向、语言选择行为、语言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白汉双语文电脑教学功能的实践,有力地证实了在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必须积极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逐步学会电脑操作,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朝、汉双语教学研究 ,多集中在双语课的课程体系、内容、教材编写和政策等问题上 ,对语言课外的其他学科专业的双语教育以及专业术语的双语教育和双语教育作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研究还不够。各级朝鲜族学校应该把各学科专业术语双语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 ;高校应与有关部门协调 ,对各学科专门术语进行研究 ,尽快使之规范化并在社会各领域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