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不仅是教育领域思考的重点问题,也成为民生关注的热点。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学前教育是否应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观点,归纳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当今阻碍学前义务教育实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县域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对提高县域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县域内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意义重大。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县域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有公平正义、普惠优质、供需适配、协同共生四重应然表征。然而,当前我国县域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财政投入主体重心偏低,成本分担比例不明确;城乡幼儿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学前教育质量差距扩大;对需求主体的内在诉求关注不够,供需错配现象突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学前教育教师质量、构建需求表达机制、建立多元供给体系和制定质量标准是未来我国县域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以此来对学前教育具有的公共性进行保护,能够让进行学前教学的老师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对他们拥有的权利给予保障,并且也能够对学前儿童在接受教育上的权利给予保障,因此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韩国政府不断推进学前教育公共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制定《婴幼儿保育法》和《幼儿教育法》明确幼儿入园 的权利,为学前儿童提供无偿保育津贴,通过对弱势群体儿童实施重点保障措施等确保学前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通过推进保 教一体化建设,实施全国统一的“Nuri 课程”,进一步加强学前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践行学前教育义务性认证制度等措施,确保 学前教育过程的公平性。然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实际补贴与预算不符、无偿保育实施过程中的学前教育不公平 现象、教师准入一体化及评价认证中的问题等。借鉴韩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我国应不断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 设;推进学前教育精准扶贫;通过立法保障学前教育的政策规范;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统筹规划0~6 岁 儿童保教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即尚未上学就已厌学,压抑天性剥夺快乐,违背生理损害健康,打击自信个性失健,片面发展错过关键。并讨论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和发展过程:逐利幼儿园的生存策略到小学教师的积极反馈再到家长的要求和推波助澜,最后发展到各幼儿园主动或被动的卷入。针对于此,提出了治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方案:一是政府应加大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力度,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小学教师应熟悉幼儿的发展规律,改革小学低年级教育;三是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素来有重视学前教育的传统。近年来,俄罗斯以教育立法形式保障学前教育发展,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 持,宏观上关注教育公平,提高学前儿童入园率,关注弱势群体发展;微观上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幼儿个性化学习,培 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等。对我国而言,应积极汲取俄罗斯学前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增加对学前教育 的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关注幼儿核心素养培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小班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关注学前阶段的特殊教育。在 坚持幼儿园普惠性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公平,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理想,也是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旨在从教育供给的公平入手,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保障学前教育质量。近年来普惠性学前教育改革初见成效,但仍存在政府职责定位不清晰、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为此,需明确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建立"保基本、广覆盖"的学前教育体制;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厘清普惠性幼儿园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政府、家庭和社会的经费分担机制,以此推进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领域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作为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改革发展目标的制度构建,所蕴含的意蕴在于扩展国家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园位)资源的渠道,让普通人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民办幼儿园满足一定条件经法定程序认定为普惠性幼儿园,可以享受国家相关政策优惠。国家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政策优惠区分为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引导政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园位)资源的补助政策,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政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现行羁押治理评价体系大多未纳入刑事拘留适用,为实质推进“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有必要对此加以反思。功能定位层面,域外主要法治国家均在强制措施体系中严格贯彻“强制到案”与“羁押候审”二元分离,以此为标尺,我国刑事拘留呈现两者混同之双重定位,应予以澄清,并避免将拘留异化为逮捕之常规前置措施。适用场域层面,在立法规定语焉不详之情形下,应结合纵向历史解释与横向比较考察,以比例原则划定“紧急情况”为拘留适用之限制条件。立足前述层面,可以发现我国刑事拘留适用呈现“非紧急性候审化”特征,具体表现为拘留率高企、超期拘留久禁不绝、刑拘直诉大行其道。对此,应当改革拘留适用条件与期限规定、推进非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完善非法拘留程序制裁机制,以矫正刑事拘留适用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政策执行是实现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借鉴社会学嵌入性理论,以"社会人"的行动为视角,从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政策工具适配性3个方面建构分析框架,审视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探寻相关问题的解决之道。通过分析发现,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执行中存在"脱嵌"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普惠政策执行中行动者互动"脱嵌";(2)忽视普惠政策共同体存在的问题;(3)普惠政策工具与政策共同体失衡;(4)忽视普惠政策执行者的弱关系信息"桥"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普惠政策执行中的"镶嵌"策略:重视多元民主参与,增进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的信任,提升政策工具与政策共同体的适配性,注重自主与合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出现专门的权威机构为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质量排名,一些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具有本国办学特色而且教育质量优质,他们先进的教育经验与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将从学前教育领域排名前列的美国、法国的学前教育特色办学经验分析入手,进而探讨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现状,探索有效的教学管理与评价策略,建设好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题组特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与问题、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有关职业与资格证书、课程开设、学业评价与技能大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社会群体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转化,需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在自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他律的作用,尤其是要强化机制保障。充分利用"两课"的主阵地,强化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充分关注现实社会高职大学生的现实利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特征的活动,追求公共利益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市场机制介入公共教育领域,教育的公益性及教育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已经遭受挑战。为此,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应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应有效履行传统的责任和职能,而且还意味着政府应创建和完善有利于公共利益维护与增进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以事后救济为主的环境公益诉讼并不能完全实现原环境的恢复,环境议题从事后救济到事前预防的转捩,促就了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因应。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本质是通过诉讼程序落实风险管控的公法责任以发挥法院的环境规制作用,并弥补行政规制的不足。但既有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则过于模糊,存在适用盲点,亟需梳理内在规范构造。具体而言,以重大风险为启动前提,但应从“质”与“量”二维标准加以界定;以污染行为和破坏生态行为为审查对象,但应着力于以行为为主附带结果的审查标准;以公共利益为保护对象,但应区分环境公益与环境私益的实质内涵和顺位选择;以法律规定的机关与组织为诉讼主体,但应授予公民原告资格并肯定行政机关的独立参与人身份。除此之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风险交流有助于推动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进程,未来制度改革上应致力于商谈主义司法的形塑,通过强化法院职权以敦促风险交流的充分展开,最终促进法院环境规制权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诊所法律教育的公益价值通常体现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上。基于目标的一致性、形式的同一性和主体的兼容性,公益诉讼应当成为诊所法律教育追求公益目标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建立公益诉讼诊所不仅可以拓展诊所法律教育的公益价值,也可以增加诊所的案源、促进诊所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为诊所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便利。公益诉讼诊所应当立足于主动发现案源,并采取直接提起公益诉讼或者支持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17.
决策腐败及其基于决策过程控制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何政治与管理都可分解为决策、执行与监督三项基本活动,相应地,权力也可区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基于这种经典的“政治三分”框架研究腐败现象,可以将腐败现象区分为决策腐败、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决策腐败是指公共决策过程中公共权力非公共运作的一类腐败现象,它既在主观要素上与“决策失误”存在显著的差异,又在权限、效力等行为的客观表现上呈现出有别于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的特征。在“输入--输出”的系统分析框架下,现有决策系统的输入端、系统内、输出端存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种种缺失,为自利性转化为现实的不当利益营造了制度空间,导致了决策腐败的产生。为此,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建立健全与决策各环节相匹配的权力制约监督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公共利益输入到决策系统进而体现在决策结果中创设制度化的渠道,实现决策廉洁高效的过程治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的逐步转变,可以发现政府在具备公共性和阶级性特征之外还有自利性的特征。文章充分认识和理解政府转型中的自利性,对于政府转型这一特定时期内的自利性要正确地对待,以促进我国的政府转型,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民事诉讼诉法》与《环境保护法》等的修订实施,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有了法律保障。但是,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现实中却遇冷。实践中,社会组织面临的工作与资金压力很大,同时,原告胜诉奖励制度缺失、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金制度也不完善。这就需要有与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相衔接的多种法律激励机制。首先,要设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金制度、完善减免措施,加强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金的管理,明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金的申请规则与支付要求,重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金的监督;其次,要创新律师收费制度、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再次,要加强安全保护,进一步改革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费的收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于网络版权的权利限制,学界的论述较多地集中于合理使用情形,而对法定许可的关注较少。应该说,在网络版权制度中确立法定许可规则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不可盲目扩大法定许可的范围。对于网络远程教育中编制使用的教科书课件,应建立适当的法定许可制度;对于网络中普遍存在的作品转载摘编行为,应尽量排除法定许可;对于公益性图书馆等公益机构,要防止其利用法定许可制度谋取公共利益以外的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