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幼儿园男幼师少之又少,社会上对男幼师也有所偏见。但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男幼师的加入,男幼师具有明显的职业优势,幼儿园、家长、幼儿对男幼师的认可度都很高。调查发现,男幼师的职业现状令人担忧,在年龄和学历状况、工资待遇、人际关系、自我实现、职业认同感、对自身职业状态的看法、社会地位等方面面临困境。针对问题,文章提出主要从男幼师自身、幼儿园、政府和社会四个方面共同努力,提升男幼师的数量和质量,让男幼师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泉州幼高专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的职业认同感处于中上水平;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的职业认同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的免费男幼师与非独生子女的男幼师在职业认同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根据这一结果,从社会、高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的培养与管理提供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3.
"职业承诺是衡量男幼师职业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对解决当前男幼师职业缺位、社会偏见、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通 过对8 位在职男幼师进行深度访谈,借助Nvivo12 工具,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发现男幼师职业承诺的动因:情感体验、社会 支持与教育情怀。主要建议采取“内外联动,情怀浸润”措施,不断推动个体积极心理构成与外部社会因素的有机结合,融师德 建设于日常工作中,浸润铸魂,有效促进男幼师职业承诺形成。"  相似文献   

4.
剖析男幼师坚守动因,对扩充、稳定男幼师队伍规模、革新幼儿园师资队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扎根理论原则,采用 访谈法,运用NVIVO 11 PLUS对8位男幼师的坚守动因进行编码与分析,结果显示:男幼师坚守动因包括环境因素、个体因素 以及受环境和个体因素交互形成的愉悦情感体验。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社会提升幼师社会地位、区域推进男幼师联盟建设、园 所拓宽男幼师职业发展空间、院校加强教育情怀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男性幼教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761名幼师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专业效能感、学业成就显著低于女幼师生,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水平显著高于女幼师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能显著负向预测男幼师的专业认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专业认同的路径包括:(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直接影响专业认同;(2)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间接影响专业认同;(3)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来影响学业成就进而影响专业认同。基于上述影响机制本研究提出如下心理干预策略来促进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发展:第一,通过教育淡化性别差异认知来降低社会文化中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第二,学校可减少物质文化环境设置上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线索;第三,采用自我价值肯定干预、性别角色干预、内隐能力观等干预策略改变男幼师生的社会认知以抵御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珂 《调研世界》2012,(8):38-41
以社区为研究单位是社会人类学的一个研究传统.通过对北京某典型社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与早期农民工群体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流动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求职途径已打破了传统以血缘、地缘为主的人际关系网络的限制,更倾向于通过个人应聘获得就业机会;诸多客观条件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政府和社会需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价值理念,运用专业技能帮助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挖掘个人潜能和恢复个人、群体、社区发展功能的职业活动。本文分析了青海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阐述了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预防、解决社会稳定问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考察了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在个人、院校、社会和文化观念四个层面上存在着阻碍。对策建议有:营造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制定具有性别敏感度的职位晋升计划,为知识女性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小环境;知识女性要提高自身职业发展意识,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压力过大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通过对教师职业心理压力的分析,试图从社区、学校和个人层面寻找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对策,以便提高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和个人生活质量,借以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论公众教育观念及其心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众教育观念是一个观念群,它包含了社会大众对教育各方面的认识和看法,而且有不同的存在形态。由于教育观念既是制度、理论形态的,同时也是社会心理形态的,为了更好、更有效、更深入地研究教育观念,应着重从心理层面着手。文章试图从区别人们容易混淆的教育概念与教育观念开始,进而弄清教育观念的实质以及特点,并通过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现有的教育观念形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最后介绍了构成教育观念结构物的几个要素:文化习染、知识影响、个人建构。  相似文献   

11.
埃米尔·迪尔凯姆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提出了“职业群体”的社会整合观,认为在分工发达的现代社会,职业群体和职业伦理道德将代替传统社会的集体信仰对社会失范行为起整合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单位制伦理瓦解,利益多元化趋势加速,社会失范行为增多。借鉴迪尔凯姆“职业群体”的社会整合观,建立明确而规范的职业伦理及公民道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社会公正为原则来进行制度设计,发展代表各利益群体的社会组织等,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职业是实现个人发展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新业态下骑手职业群体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案例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全国新职业青年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专职骑手和兼职骑手进行比较研究,并使用回归模型分析职业稳定性对骑手美好生活向往的影响。研究发现:专职骑手和兼职骑手在职业收入与保障、择业动机、职业流动情况、职业认同度、城市归属感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职业稳定性对骑手生活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均存在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就骑手的职业稳定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就业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能力是西方的重要概念,用就业能力理论和框架来分析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可以为研究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一套新的思路、方法和对策框架。本文讨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和框架构成,从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四个维度对农民工就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从农民工个人、企业、政府三个方面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中国转型期社会、道德领域失范问题,借助帕森斯AGIL框架,分析涂尔干各时期著作中对职业群体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述。分析认为:现代社会问题的症结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个体性趋向普遍性,但国家与个人过于疏远造成社会失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设立中介组织——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15.
以民国时期甘孜藏区的汉人移民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群体的职业构成、社会地位及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考察,并对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日常的民间交往中,无论是移民群体,还是本地族群,其“族属”意识都处于“自在”的状态中,与血缘、地缘、职业、阶层等其他与“身份”相关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汉人移民在本地社会的地位更多地与职业、财富等因素相关,而与“族属”关系不大。同时,汉人移民的“本地化”与本地族群的“汉化”是同一个社会进程的两个方面。对于迁移时间较久的汉人移民来说,他们对居住地的“地域认同”可能会超越“族群认同”,而构成其行为选择的主要逻辑。  相似文献   

16.
山城“棒棒军”,简称“棒棒军”或“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专门从事体力劳动的男性农民。若干年前,重庆“棒棒军”是道随处可见的风景,但随着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棒棒军”队伍逐渐减少。在前人对“棒棒军”职业变化的探讨之上,通过对重庆市“棒棒军”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该群体的职业变化状况及其可能的社会影响因素做出合理解释,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和社会性别规范重构的背景下,职业压力的性别差异以及从社会性别视角缓解女性职业压力的介入机制研究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文章通过对912名公务员和企业雇员的问卷调查,探索男女两性在职业发展中的处境与面临的主要压力,在此基础上,构建职业压力指数,以男性为参照,从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应对三个层次来研究女性职业压力,分析受到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影响的职业压力在男女两个群体中的表征及其差异。同时,研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构建基于社会性别差异的社会工作“五级程序”介入机制,以期达到缓解女性职业压力、实现有效的压力管理。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口语类课程是高职院校中与"大学语文"等其它人文课程同等重要的课程,它对学生个人文化素养、职业口语表达能力及步入社会后的个人发展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部分在呼高职院校为例,分析了我区高职院校汉语口语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造成汉语口语课程缺失及不被重视的原因;并对高职院校进行汉语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摸索,试图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奥古斯丁是西方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而西方法治观念发展亦具深厚的基督教背景.对此,国内有关研究缺乏深入一贯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具体案例,从奥古斯丁如何思考与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出发,揭示由此发展出的其基督教思想体系与相应法观念的联系,以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同时,指出奥氏思想的深远影响及其对建设法治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男幼师未来工作的需要、男幼师生的欠缺以及幼师学校的培养优势几个方面分析对男幼师生进行队列队形教学的必要性,并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对男幼师生进行队列队形教学提供建议,以期对今后男幼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