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教师教育院校改革的新契机,可以有效提高音乐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在"国考"背景下,缕析和解决我国音乐教师资格认证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考"和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相融合、相衔接,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界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介绍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演变历程,探讨"国考"背景下实施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优势与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优化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顺利实施,全面提升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教师证国考对在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从业能力,顺利通过国考,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基于数据调查与分析,得出英语专业师范生在实习前后,个人教学效能整体水平均获得明显提升。因此,作为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优化教育实践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职前培训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水平,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相似文献   

3.
对师范院校而言,教师资格考试逐步改革为国家考试(简称教师资格国考),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其优点:有助于提高师范院校的教育质量;有利于凸显师范院校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改善师范院校的生源素质;有助于激发师范院校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可能带来以下问题:教师教育应试化倾向可能进一步加重;可能损害教师教育的独特性;可能导致教师教育边缘化;可能使教师教育面临解制主义的风险。师范院校有必要从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全面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化危机为契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准入的新政策要求师范毕业生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方可从教。师范教育类专业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新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确立新形势下的教育质量观——职前教师教育质量评价要以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为合格,以毕业生通过教师招聘考试为良好,以毕业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全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为优秀。这一质量观的确立,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统计与公布师范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率,也需要高师院校以师范生培养质量为标准确定师范教育类专业的招生计划,更需要师范教育类专业开展师范毕业生"双考"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教育,明确培养职责,通过"适应"与"超越"相结合的职前教师教育改革,达到培养优秀教师的目的。?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德国教师教育设有独立的见习期,其见习制度的缘起和发展与德国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当前,德国对教师教育见习阶段的运作、准入条件、服务时间、任务组成、理论学习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见习阶段结束时,见习教师还需参加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德国各州对此次考试的目的、考试委员会组成、考试的形式及内容、考试评价等也都有相应的规定。为了提升各州在教师教育见习及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方面的一致性,德国政府制定了具有明确针对性的教师教育标准。深入解读德国教师教育见习及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可为我国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及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完善教师资格的认定和管理,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高等学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对接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规定和要求,着力在全过程见习、课程认知实习、技能达标实训、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融合实施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教师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环节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技能的全面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将实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这当然少不了学习和借鉴.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介绍美国纽约州7—12年级(数学)教师资格证的获取,以及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尔分校数学科学系为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所开设的相关课程,以期对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我国高师院校的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在教育部的推动之下开始进行课程改革。2013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改革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暂行办法,由于师范与非师范界限的取消,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突显出来,高师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48所高师课程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山东师范大学在美术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一些自己的思考,并逐步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考试制度的新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试制度的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教与学激励机制运行系统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考试制度存在不少弊端,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必须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相一致.改革高校考试制度要从单一封闭的考试模式向多元开放的考试模式转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改革高师人才培养方式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高师培养模式的弊端和社会对师范毕业生的新要求,客观上要求不断加强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在评介四川师范大学“2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推进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加法”方案和主辅修制强化师范人才培养特色,建立适应高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课程体系,强化师范教育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教育是中国教师教育的主体,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创新教育能力不但是基础教育改革实现的必要条件,也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是高等师范教育人才改革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目前,部分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并体现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文章就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观念、方法、手段等角度提出加强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师范生是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构建基点,其“免考—省考—国考”角色的渐进变迁,清晰反映了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从无到有,从过渡、试点到全面实施的发展轨迹。其中,上移教师管理权限、规范师资来源、构建高师院校教育改革“倒逼机制”和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气是其变迁主旨。理顺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师范生招生制度及招教考试制度间的和谐关系是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师资格制度从学历本位转向素质本位,追求更加有效的教师教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基本理念。从"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自我评估"结果来看,教师教育的有效性亟待提高。有效的教师教育就是通过学科教育、教师教育(狭义)、生涯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师范生在教师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使未来教师能教、会教、爱教,为达此主旨所进行的专业教育。此外,高等师范院校还需要适应教师教育转型的开放化要求,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建立更加有效的教师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教师的需求,综合大学办教育学院与高等师范院校内部非师范专业的迅速发展等问题,认为高等师范院校应顺应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努力发展成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大学、综合性师范大学、相对独立的高等师范院校等不同类型的教育实体;高等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战略途径应包括学科结构调整、专业设置转型、人才培养转型和学校中心工作转型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教师资格考试是严格执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保障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基于山西师范大学的相关调查研究,结合国际上教师资格考试的经验,对我国教师资格考试的目的与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行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注重初级认知目标,对较高层次的认知目标有所涉及,几乎不涉及高层次的认知目标;为了应对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生采取"应试学习"的策略;改革后的大学课程对师范生备战教师资格考试的影响程度小于培训机构出版的辅导资料。因此,改革教师资格考试迫在眉睫,需要拓展教师资格考试的多种功能,提升教师资格考试的测试目标层次,明确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与教师培养体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英语人才 ,应注意转变思想观念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化基础 ,增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全程培养模式研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高等师范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很多学者和高等院校都在探讨和研究有利于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青海师范大学在全面分析和研究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教育的现状,开展了教师教育全程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教师教育全程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对加快教师教育发展、促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多元化和开放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中的社会责任和国际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当代意义下的通才教育理念,并着重介绍了基于通才教育理念下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5+3"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时代里,世界各国纷纷在教育领域展开课程方面的改革。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重新建构高等师范院校学科课程体系也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经过对高等师范院校学科课程体系现状分析,提出应“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研究性课程为支点”建构新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科课程体系,并依据“整体策略”、“整合策略”、“优化策略”等实施策略,保证新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考证现行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发现,无论是在学科理论知识的养成,还是在教师技能的习得上,都和既定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应确立大师范教育的理念,理清高等师范教育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属性和基本职责;二是应通过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培养所面临的"双专业"属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